關于當前翻譯論爭的元倫理學反思
[Abstract]:Nowadays, there are many schools of translation studies, but they are constantly disputed and criticized each other. This situation highlights the limitations of various translation theories as well as the paradoxes of the theories themselve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ethical nature of translation is the basis of reflection on translation studies with meta-ethics, and uses meta-ethics to differentiate and explain the following three major controversies: 1) the supposed and realistic perspectives of translation studies; 2) faithfulness criteria and pluralistic standards of translation, and 3) subjectivity and intersubjectivity of translation, finally point out that meta-ethics is considered as a global and critical perspective, thus forming a more profound theoretical thinking on translation issues.
【作者單位】: 湖南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湖南省教育廳重點項目“后現代社會思潮對翻譯倫理的影響及其翻譯”(09A029)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05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劉小剛;;翻譯研究真的要進行主體間性轉向了嗎?——兼與陳大亮先生商榷[J];外語研究;2006年05期
2 陳大亮;翻譯研究:從主體性向主體間性轉向[J];中國翻譯;2005年02期
3 黃振定;解構主義的翻譯創(chuàng)造性與主體性[J];中國翻譯;2005年01期
4 許鈞;“創(chuàng)造性叛逆”和翻譯主體性的確立[J];中國翻譯;2003年01期
5 陳大亮;誰是翻譯主體[J];中國翻譯;2004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程永生;;翻譯主體性研究和描寫交際翻譯學的理論框架[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6期
2 張德讓,翟紅梅;論譯語文化與文本選擇[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3 胡江寧;現代闡釋學與文學翻譯實踐的關系[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5年06期
4 張潔,張德讓;翻譯與政治——梁啟超翻譯活動中的“善變”與“不變”[J];巢湖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5 李昕;;改寫理論對譯者創(chuàng)造性叛逆的解釋[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6 楊全紅;詩人譯詩,是耶?非耶?——徐志摩詩歌翻譯研究及近年來徐氏翻譯研究沉寂原因新探[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7 易雪梅;;解構主義翻譯學在中國[J];重慶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8 劉德隆;1872年——晚清小說的開端[J];東疆學刊;2003年01期
9 鄭衡泌;晚清西學東漸中西學中文書刊出版地域空間拓展軌跡[J];福建地理;2003年03期
10 王玉括;中國近代文學翻譯與創(chuàng)作的“歷時”研究[J];福建外語;2001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譚曉麗;;差異與延續(xù)——論譯者和原作者的關系[A];國際譯聯(lián)第四屆亞洲翻譯家論壇論文集[C];2005年
2 徐敏慧;;“文化轉向”后的譯者取向[A];國際譯聯(lián)第四屆亞洲翻譯家論壇論文集[C];2005年
3 李占喜;;譯文讀者為中心的認知和諧原則的語用學視角(英文)[A];Proceedings of FIT Fourth Asian Translators' Forum[C];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賀顯斌;論權力關系對翻譯的操控[D];廈門大學;2004年
2 湯(?);當今中國的翻譯政治[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3 榮光啟;現代漢詩的發(fā)生:晚清至“五四”[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4 胡德香;中西比較語境下的文化翻譯批評理論[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吳波;論譯者的主體性[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6 李志梅;報人作家陳景韓及其小說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7 胡全章;傳統(tǒng)與現代之間的探詢[D];河南大學;2005年
8 高玉;語言變革與中國文學現代轉型[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9 高金嶺;論朱光潛對西方美學的翻譯與引進[D];山東大學;2005年
10 金洪大;中、韓近代文學及文藝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蘇宇;從譯者主體性看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的翻譯[D];內蒙古大學;2006年
2 李巍;從不確定性談《邊城》的翻譯[D];長沙理工大學;2007年
3 張向陽;論再度語境化及其在翻譯中的應用[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4 王玉豐;[D];浙江大學;2004年
5 樊曉樸;從主客體互動看變譯及其在漢英文學翻譯中的應用[D];浙江大學;2004年
6 廖娟;順應論與翻譯的有意叛逆[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7 李瑩瑩;[D];鄭州大學;2000年
8 連幼平;維新派的翻譯理論及實踐在中國翻譯史上的影響(1894—1910)[D];廣西師范大學;2000年
9 (y,
本文編號:23276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327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