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模糊修辭研究
[Abstract]:Fuzziness is one of the attributes of natural language. "fuzziness" and "precision" exist in opposition. The fuzziness of language is the essential attribute of languag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The introduction of fuzzy theory opens a new window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inguistics and literature. It also provides a very meaningful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rhetoric. Fuzzy rhetoric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form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fuzzy theory and rhetoric, and it is a branch of rhetoric. Fuzziness rhetoric mainly studies the function of fuzzy language, that is,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effect produced by the use of fuzzy language. On the basis of fuzzy theory, from the starting point of fuzzy rhetoric and from the angle of fuzzy rhetoric, this paper studies the application of fuzzy language in Tang poetry, and analyzes the unique role of fuzzy language in the expression and lyricism of Tang poetry. Combined with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ang Dynas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fuzzy rhetoric in Tang poetry and its unique expressive effect. By systematically combing,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the phenomenon of fuzzy rhetoric in Tang poetr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use of fuzzy language in Tang poetry is manifested in three aspects: fuzzy words, fuzzy figures of speech and fuzzy text. Each of these three aspects is discussed in a chapter, and with sufficient examples, the artistic value of each kind of vague language and its realization is analyzed concretely. The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hetorical effect of Tang poetry in fuzzy rhetoric. The author's choice of fuzzy rhetoric is a positive and dynamic process, and the choice of different fuzzy rhetoric means. Limited by the expression of the poem itself. Tang poetry through the use of three fuzzy language, mainly realized the vivid function, implicit function and aesthetic function.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I207.22;H1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易安;;明人選唐三部曲——從《唐詩品匯》、《唐詩選》、《唐詩歸》看明人的崇唐文化心態(tài)[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02期
2 許總;唐詩研究的世紀回顧[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3 林非;;未有收成的唐詩研究[J];中華散文;2000年03期
4 張浩遜;聞一多的唐詩研究[J];常熟高專學報;2001年05期
5 曲璋;唐詩研究界的又一盛事——寫在王仲鏞《唐詩紀事校箋》出版之后[J];文史雜志;1990年04期
6 楊明;唐詩研究的碩果[J];文學遺產;1997年05期
7 孫桂平;;傳統學術視野中的“唐人選唐詩”[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8 張忠綱;以開放的思維和姿態(tài)迎接新世紀[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9 張起;唐詩研究新成果 著作體例新走向——評張?zhí)旖∠壬短圃姶鹨射洝穂J];杜甫研究學刊;2004年04期
10 隋秀玲;;論李頎詩的輯錄及其在明代的傳播[J];求索;2011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董琳;;唐詩翻譯與中西文化差異的研究[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梁海燕;;新的收獲,新的起點——評吳相洲《唐詩創(chuàng)作與歌詩傳唱關系研究》[A];中國詩歌研究動態(tài)(第二輯)[C];2007年
3 蔣有經;;漢語模糊修辭的文化闡釋[A];文學語言理論與實踐叢書——辭章學論文集(上)[C];2002年
4 朱易安;;明人李杜比較研究淺說[A];李白學刊(第一輯)——紀念李白逝世1225周年[C];1987年
5 王元明;;李白《蜀道難》新探[A];中國李白研究(1992-1993年集)[C];1992年
6 詹福瑞;;二十世紀李白研究述略[A];中國李白研究(2000年集)[C];2000年
7 王元化;步霍;;“海外漢學叢書”四種[A];時代與思潮(4)——文化傳統尋繹[C];1990年
8 張巍;;《張祜詩集校注》(修訂本)述評[A];中國詩歌研究動態(tài)(第四輯)[C];2008年
9 秦潔才;;模糊語言在典范公文中的運用[A];跨世紀的中國修辭學[C];1999年
10 顧鴻安;;模糊語言及其教學[A];2002中國未來與發(fā)展研究報告[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韓寧;唐詩研究之有益范式[N];中華讀書報;2004年
2 曉晗;一部唐詩研究百科全書[N];中國教育報;2001年
3 孫微(作者單位:山東大學文學院);新時期的新著[N];人民政協報;2001年
4 管士光;唐詩研究的新收獲[N];中國文化報;2001年
5 方錫球;“前七子”的“詩變”觀[N];光明日報;2006年
6 馬大勇;走進文學史的深處[N];人民日報;2007年
7 吉立 新華社特稿;宇文所安:為唐詩而生的美國人[N];新華每日電訊;2005年
8 木齋;理性的思索,情感的傾注[N];中華讀書報;2007年
9 本報記者 楊雪梅;林庚 把心亮在無塵的太空[N];人民日報;2006年
10 邊家珍;任中敏與《唐聲詩》[N];光明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芳;唐詩與原型[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2 曾艷紅;唐詩絲綢物事及其意象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3 高超;宇文所安唐詩研究及其詩學思想的建構[D];天津師范大學;2012年
4 葛紅;宇文所安唐詩史方法論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5 海濱;唐詩與西域文化[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趙美玲;中國古典詩歌在泰國當代的傳播與影響[D];上海大學;2010年
7 傅昌萍;模糊化思維與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8 王福棟;論唐代戰(zhàn)爭詩[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9 李朝杰;貞觀時期文學研究[D];河北大學;2010年
10 趙林濤;盧綸研究[D];河北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詩媛;唐詩模糊修辭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2年
2 曲桂敏;學唐詩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中的效果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李征松;唐詩中的瑞獸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4 周艷桃;唐詩頭發(fā)描寫之文化研究[D];暨南大學;2012年
5 尹廷銀;試論柳晟俊的唐詩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2年
6 袁潔;從唐詩看唐代藥材業(yè)[D];江西師范大學;2012年
7 劉璐;宇文所安的唐詩史書寫方式研究[D];湖南大學;2012年
8 王磊;論唐詩創(chuàng)作中的日月星辰意象[D];河北師范大學;2012年
9 魏娜;唐詩中的村落[D];內蒙古大學;2011年
10 汪楓;唐詩中的長安意象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23218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321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