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理解漢英隱轉喻名名復合詞的參照活動模式
[Abstract]:For a long time, scholars believe that metonymy names compound words lack semantic analysis due to their lack of semantic transparency. Based on the reference point theory put forward by Langacker, this paper regards metaphor as a reference point phenomenon, and finds out the cognitive rules of understanding these compound words by analyzing the metaphors and metonymy types involved in these compound words. From this, it proves the partial analysis of its semantics. 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two kinds of referential activity modes to understand the Chinese and English metonymy names compound words-chain and step-by-step referential activity. The study also shows that the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 such compounds is to use N1 and N2 as the starting point, activate the associated encyclopedic knowledge set, and establish referenc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ncepts by means of metaphor and metaphor. Thu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1 and N2 and the meaning and context of N _ 1 N _ 2 can be matched.
【作者單位】: 復旦大學外文學院外國語言文學博士后流動站;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認知視角的漢英名名復合詞實證研究”(項目編號:10CYY041)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0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向麗;;CRP原則與大學英語寫作[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9年09期
2 吳早生;;漢語領屬結構的參照點分析[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12期
3 方經民;;論漢語空間方位參照認知過程中的基本策略[J];中國語文;1999年01期
4 劉哲;漢語“前”“后”的時間指向及其不對稱的成因[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2年02期
5 岳中奇;“V去O”和“VO去”的語義、語用分析[J];漢語學習;1994年04期
6 王紅廠;;方位詞的立類過程及其意義[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7 方經民;漢語“左”“右”方位參照中的主視和客視——兼與游順釗先生討論[J];語言教學與研究;1987年03期
8 鄭家芳;;英漢時間概念的空間隱喻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9 湛朝虎;;領主屬賓句的認知語義解釋[J];漢語學習;2009年03期
10 郭攀;試論具有反義要素的同義現(xiàn)象[J];語言研究;1995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俞欣;;徐匯區(qū)青少年科學研究院市二中學分院活動模式探究[A];探索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第十九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輔導員論文征集活動論文匯編[C];2011年
2 安朝臣;;用錄像攝像及其影像解析方法求田徑短跑項目的步長、步頻、速度之軟件設計[A];第六屆全國運動生物力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C];1988年
3 王靜;;個人和團體任務情境中不同心理卷入強度對個體決策行為的影響[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6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張岳梅;;徐匯區(qū)青少年科學研究院活動模式的研究[A];探索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成才之路[C];2010年
5 孫建衡;;子宮頸癌放療中的幾個臨床問題[A];中國抗癌協(xié)會婦科腫瘤專業(yè)委員會第六次全國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6 苗玲玲;嚴進;謝小云;;回報決策中的資源稟賦效應[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7 時華;吳春華;;5—3歲城郊散居嬰幼兒“家村園”活動模式的研究[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國名校卷)(四)[C];2009年
8 周榮剛;楊家忠;張侃;;自我參照和環(huán)境參照整合過程中的主方位判斷[A];中國人類工效學學會第六次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3年
9 陳顯君;;構建活動模式,為了健康成長——民政部長沙民政學校成長小組活動模式[A];首屆“健康杯”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暨頒獎大會論文集[C];2002年
10 劉烽;;北京“紅葉”資源的分布及開發(fā)利用[A];區(qū)域旅游開發(fā)的理論與實踐[C];199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辛自強;“患得”更“患失”[N];中國醫(yī)藥報;2000年
2 吳s,
本文編號:230913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309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