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件句中的“條件”
[Abstract]:The conditions in natural language conditional sentences are often analyzed as corresponding to logical essential implication, and the latter often becomes the basis for linguists to define conditional sentences. But after careful analysis, you will find that the two are very different. Therefore, although the conditions in natural language conditional sentences reflect the 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ubstantial implication, and the study of conditionalities by logicians can enlighten the linguistic study of conditional sentences, the study of conditional sentences by linguists cannot be limited to this. On the basis of the abundant phenomenon of natural language conditional sentence, the explanation mechanism and theoretical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作者單位】: 首都師范大學國際文化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1CYY051) 北京市教委社科計劃面上項目(SM201010028012)資助
【分類號】:H0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曹國安;“時”可表示假設[J];古漢語研究;1996年01期
2 王春輝;;“假設性等級”與漢語條件句[J];漢語學報;2010年04期
3 遲永長;“只要”表哪種邏輯語義[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4 劉新友;自然語言“只有”的邏輯意義──兼及自然語言連接詞的研究[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1996年04期
5 呂正春 ,徐景茂;“只有……才”句式表達何種假言判斷[J];齊齊哈爾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年04期
6 董秀芳;論“時”字的語法化[J];欽州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0年01期
7 賈寶書;;“只有”和“只要”的語法意義辨析[J];山東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8 陳國華;英漢假設條件句比較[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8年01期
9 徐盛桓;充分條件的語用嬗變——語言運用視角下的邏輯關系[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4年03期
10 聶焱;新議條件復句的范圍及分類[J];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德熙;“老乞大諺解”“樸通事諺解”書后[J];北京大學學報(人文科學);1958年02期
2 陸儉明;漢語中表示主從關系的連詞[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年03期
3 陳保亞;語言哲學的文本解釋與結構解釋——從虛擬語態(tài)看中西方哲學思維取向[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4 張邁曾;;《語言對思維構成的作用—語言對中西方思維影響的研究》評介[J];國外語言學;1993年03期
5 錢乃榮;上海方言中的虛擬句[J];方言;2004年02期
6 曹國安;“時”可表示假設[J];古漢語研究;1996年01期
7 涂光祿;;貴陽方言語氣詞初探[J];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3年01期
8 文煉;“會”的兼類問題[J];漢語學習;1982年06期
9 張萬禾;石毓智;;現(xiàn)代漢語的將來時范疇[J];漢語學習;2008年05期
10 胡明揚;語義語法范疇[J];漢語學習;1994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馮棉;條件句與相干邏輯[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1期
2 李加強;“條件”使用的前提條件是理解“條件”[J];宿州師專學報;1999年04期
3 曹國權;論條件句[J];中國俄語教學;1996年04期
4 許林麟;真實條件句與非真實條件句的區(qū)別[J];大學英語;1997年10期
5 李玉紅 ,劉琴;英語中“條件句”的多種表示法[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1997年03期
6 義;;“不管”和“盡管”不要相混[J];語文教學與研究;1978年04期
7 張文熊;漢語條件句式探源[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年01期
8 景士俊;條件句瑣議二則[J];語文學刊;1993年01期
9 劉紅英;論“if…will+v”分句[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1999年06期
10 陳懷仁;淺談條件狀語從句的表達方法[J];天津教育;1997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袁正校;何向東;;實質蘊涵“怪論"新探[A];1997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7年
2 李小五;;條件句邏輯諸語義學之比較[A];1995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5年
3 郭世銘;;空概念、零公式與實質蘊涵——答《邏輯研究中有待澄清的若干問題》[A];1995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5年
4 李小五;;虛擬條件句邏輯的恰當性[A];1998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8年
5 毛翊;;條件句邏輯的鄰域語義學[A];理有固然——紀念金岳霖先生百年誕辰[C];1995年
6 李小五;;條件句邏輯新探[A];理有固然——紀念金岳霖先生百年誕辰[C];1995年
7 張清宇;;弱條件句邏輯W的自然推理系統(tǒng)[A];1994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4年
8 陳曉平;;談談虛擬蘊涵問題[A];1996年邏輯研究專輯[C];1996年
9 張留華;;第奧多魯、費羅與皮爾士[A];2003年邏輯研究專輯[C];2003年
10 張盛彬;;試論條件句與蘊涵的一致性[A];2000年邏輯研究專輯[C];200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賈春華;《傷寒論》雙結果條件句分析[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7年
2 李君如;關鍵在于能否代表[N];遼寧日報;2000年
3 賈春華;《傷寒論》反事實條件句分析[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7年
4 廖保平;春節(jié)申遺:如何從時間的長河里舀一碗水[N];工人日報;2007年
5 ;對“規(guī)則”的若干哲學分析[N];文匯報;2006年
6 梅子涵;一把手槍的男孩寫成的永遠故事[N];中國圖書商報;2001年
7 林圭;固有不然必無不至[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
8 湯亞平;轉型之年重質[N];證券時報;2007年
9 賈春華 王永炎 黃啟福 魯兆麟;以象為素 以素為候 以候為證[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5年
10 本報特約評論員 鄢烈山;全民炒股是一件天大的壞事[N];南方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余達祥;條件推理機制的心理學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8年
2 高華;條件推理雙重加工的發(fā)展性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3 羅曉英;現(xiàn)代漢語假設性虛擬范疇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4 賈春華;基于命題邏輯的《傷寒論》方證理論體系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6年
5 婁永強;信息流理論的邏輯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6 劉強;先設消解機制的分析[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7 吳莊;漢語基數(shù)詞語義和語用的實驗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8 吳國宏;蘊涵概念內隱獲得與發(fā)展的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趙燦;日語條件句習得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0年
2 曹硯輝;現(xiàn)代漢語條件句的邏輯分析[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3 關賀明;對If條件句用法的對比分析[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4 唐培培;基于語料庫的國際海事公約中條件句翻譯的描述性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5 王宇紅;應用對比分析研究大學英語學習者條件句母語遷移現(xiàn)象[D];鄭州大學;2003年
6 楊志芳;蘊涵問題探析[D];河南大學;2002年
7 郭鐘慶;論英語“If”條件句中動詞形式的語義[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8 徐靜;俄漢語條件復句及相關句式的對比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9 黃愛軍;漢語驢句的篇章表述理論解釋[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10 楊小波;概念整合理論對漢語違實條件句的認知解讀[D];重慶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2463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246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