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式與意象理論范疇考辨
[Abstract]:The study of schema and image is influenced by neuropsychology and philosophical thinking. It is an experiential process in which human beings produce meaning. It can provide an abstract cognitive structure based on experience for cognitive semantics literary and cultural models and literary translation studies. Schemata and images have their own theoretical categories, and together they form a larger dynamic concept. Further attention to the western research on its theoretical source, theoretical definition, theoret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ategory classification will provide the rationale for the abstract reasoning structure of linguistic and literary studies.
【作者單位】: 遼寧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2012年度遼寧省社科規(guī)劃一般項目“《聊齋志異》英譯文學形象認知研究”(L12BWW003)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03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劉國輝;;圖形-背景空間概念及其在語言中的隱喻性表征[J];外語研究;2006年02期
2 張韌;;認知語法視野下的構式研究[J];外語研究;2007年03期
3 么孝穎;;從圖形-背景理論看仿擬修辭格生成的認知本質(zhì)[J];外語研究;2007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彭代明;;羌族民間藝術的認同及審美變異[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2期
2 尹丕安;李健;延宏;;基于效應決策模式的認知言語交際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3 袁周敏;方宗祥;;“都是……惹的禍”構式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4 高蔚;;天地元聲:詩的原初生命形態(tài)[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5 謝健;馮建國;;李煜詞中的女性審美意象和藝術自敘性[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6 蔡玉輝;《荒原》中的意象[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7 辛剛國;六朝文學批評視野中的情采關系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8 舒娜;;淺析舞蹈中眼兒“媚”藝術表現(xiàn)[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5期
9 殷晶波;;對藝術特征的一種審美性詮釋——試談對莊子“言”“意”觀的認識及其對后世文學批評影響[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0期
10 劉玉葉;;從符號美學視角看漢魏六朝書法評論中的人格比興手法[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呂美生;;姚鼐散文藝術論新解——“以詩為文”論桐城派[A];第三屆全國桐城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邱紀軍;;意象派的詩學范式轉換[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王珂;;幸好新詩壇有鄭敏——論鄭敏的人品、詩品與文品[A];鄭敏詩歌研究論集[C];2011年
4 董雪蓮;;對中國傳統(tǒng)吉祥圖案的創(chuàng)新理解[A];中國創(chuàng)意設計年鑒論文集2012[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雪艷;中國當代漢族作家的“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紅紅;莊子思想與魏晉時期中國文藝的自覺[D];暨南大學;2010年
3 趙陽;清代中期揚州學派文學思想研究[D];南京大學;2010年
4 王峰;數(shù)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藝術及其交互設計研究[D];江南大學;2010年
5 肖曼瓊;翻譯家卞之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6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楊亭;土家族審美文化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8 漆捷;意會知識及其表達問題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9 王美蕓;詩學與政治:聶紺弩思想與創(chuàng)作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李雪梅;中國現(xiàn)代小說的音樂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汪洵;蕭紅小說的感傷品格論[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張宇;清代吉祥紋樣在定制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3 趙芳;導向設計的多維度拓展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0年
4 王彩利;“N的V”的構式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呂娜;都市婚戀題材電視劇敘事策略與文化內(nèi)涵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6 范姝;材料的言說[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別淑花;剪紙藝術的形式特征及象征意蘊[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8 王琦;論繪畫寫生中的創(chuàng)作意識[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旦正才讓;藏族古典詩學味論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10 王儉;論中國民間美術元素對現(xiàn)代平面設計的啟迪[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紀云霞,林書武;一種新的語言理論:構塊式語法[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2年05期
2 張韌;平行式框架下的認知語義研究[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5年01期
3 寧春巖;形式語言學的純科學精神[J];現(xiàn)代外語;2000年02期
4 張韌;功能解釋與認知句法的根本目標[J];現(xiàn)代外語;2005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瑜;;從圖式理論看誤解[J];文教資料;2008年14期
2 秦國華;國強;;圖式理論在口譯過程中的應用及啟示[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年21期
3 李紅;圖式理論與閱讀理解[J];山東外語教學;2003年01期
4 曾鳳英;;從認知圖式的角度看語篇的理解[J];考試周刊;2007年35期
5 李瑾瑜;;圖式理論下的誤解研究[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6 楊孟筠;;圖式理論與寫作教學[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06年24期
7 劉玉梅;論閱讀理解與聽力理解過程的相似性[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8 黃海明;;圖式理論視角下的口譯理解[J];中國市場;2009年09期
9 許閩安;;圖式理論的應用和局限性[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10 秦小蕙;;圖式理論與外語文本閱讀理解[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田延明;;從圖式理論看語篇加工中的動態(tài)認知模式[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2 袁艷;;網(wǎng)絡隱喻的認知性研究[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3 楊洋;;感官意象圖式:通感的一個新的認知模式[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4 吳婷婷;;淺談認知心理學對同聲傳譯的影響因素及在記憶訓練中的應用[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付潔;;傈僳語同彝緬語體、態(tài)范疇比較研究[A];中國民族語言學會第10屆學術討論會摘要集[C];2010年
6 呂必松;;試論漢語的象態(tài)范疇和狀態(tài)表示法(提綱)[A];高名凱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紀念高名凱先生誕辰100周年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張萬禾;意愿范疇與漢語被動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2 宋剛;普通話兒童早期動詞習得:范疇、論元結構與句法線索[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3 明宏;基于與漢語介詞短語“在……上”之比較的英語介詞on的認知語義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4 周大軍;軍語的認知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6年
5 李曉文;從認知語言學視角研究Dao(道/Way)的多義性及其拓展的語義概念形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6 譚業(yè)升;翻譯中的識解運作[D];復旦大學;2004年
7 嚴敏芬;漢語中不禮貌構式的社會與認知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汶青;基于圖式理論的中級對外漢語聽力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陳小燕;論圖式理論在對外漢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D];浙江大學;2011年
3 王曉莉;從圖式理論的角度看語篇連貫[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4 高穎;圖式理論對口譯及口譯教學的指導作用[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5 王菲;關聯(lián)—圖式視角下的口譯過程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6 梅傳偉;從圖式理論視角對以技巧為主線編寫的口譯教材的調(diào)查[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9年
7 楊春慧;口譯中的信息處理[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8 趙輝;論圖式在話語理解中的功能[D];河北大學;2005年
9 鄭偉晶;圖式在同聲傳譯過程中的應用[D];廈門大學;2009年
10 宋雪梅;對圖式理論在EFL閱讀教學中應用的探析[D];山東師范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21579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157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