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語記憶表征與口譯教學
[Abstract]:In the face of the vast number of synthetic bilingual students, one of the major difficulties in interpreting teaching in China is how to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skills training. The study of bilingual memory representation provide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is purpose. By definition, the linguistic origins of parallel bilingual interpreters and synthetic bilingual interpreters are traced, and their memory representations are discussed by using psychological "bilingual memory representation model" (such as conceptual intermediary model and modified hierarchical model).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interpreting teaching should design corresponding language learning and skills training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emory represent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bilingual people, so as to promote their transformation to ideal interpreters' memory representation.
【作者單位】: 安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12YJC740008) 安徽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2011sk065)
【分類號】:H059-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熊學亮;;試論話語的闡釋模型[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2 劉育紅;黃莉;;譯員:并列雙語者抑或合成雙語者?[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08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敏;;語用順應論視角下的論證語類口譯研究[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2 張偉;;口譯教學中的交傳筆記訓練[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3 盛臘萍;王平;;實用型本科口譯人才培養(yǎng)的對策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4 許慶美;劉進;;口譯中講話人意圖的傳遞[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5 張敏;顏文娥;;如何更好發(fā)揮釋意派理論對口譯的作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3期
6 承曉燕;;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口譯輔助教學[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4期
7 何思穎;;淺論口譯中的記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5期
8 張曉凌;;口譯中再現(xiàn)原語口吻應注意的問題[J];安順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9 王紅蓮;;“關注意義”策略的口譯教學方法研究[J];安順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10 魏家海;;同聲傳譯中的信息流失及應變策略[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思佳;;交替?zhèn)髯g筆記——理論與提高[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王輝;;從釋意理論看口譯中意義的傳達[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王聿良;;論英漢口譯的跨文化語用策略[A];全國首屆翻譯碩士(MTI)教育與翻譯產業(yè)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佘晨光;;同傳中的簡潔原則與同傳質量的關系[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蘇偉;;論口譯記憶[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尚小奇;;從交替?zhèn)髯g和同聲傳譯對比研究淺析口譯教學[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吳愛虹;;論同聲傳譯中的冗余信息的作用和處理[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8 左燕青;;淺析商務口譯[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9 林瑜芳;;略談口譯受訓員平時應如何注意培養(yǎng)口譯技能[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10 董珍珍;;從認知負荷模型看會議口譯譯前準備[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錦平;會議口譯專業(yè)口譯能力與外語能力的追蹤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郭繼東;中國EFL學習者中介語交際策略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孫序;交替?zhèn)髯g信息處理過程中語言能力與口譯能力的關系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齊偉鈞;終身教育框架下成人外語教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賈丹;反思法視角下的口譯課堂教學教師發(fā)展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諶莉文;口譯思維過程中的意義協(xié)商概念整合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7 郭靚靚;中英文同傳譯語序處理方式的選擇與原因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8 徐翰;本科英語專業(yè)技能化口譯教學的實證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9 郭蘭英;“適者生存”:翻譯的生態(tài)學視角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10 朱健平;翻譯的跨文化解釋[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慧;同聲傳譯質量的影響因素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徐佳莉;從關聯(lián)理論角度論2010年上海世博會口譯策略[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王麗君;從圖式理論角度研究同聲傳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翁元達;從言語外知識的角度淺談口譯中的理解障礙[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仇吟秋;同傳與交傳的準確性比較[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石徑;口譯員視角的歸化與異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周亞楠;影響培養(yǎng)英語專業(yè)學生成為合格口譯譯員的重要因素[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張冰蓉;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理解口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張樂;口譯應對策略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田昕霞;從釋意理論的回顧和思考看會憶口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熊學亮;單向語境推導初探(上)[J];現(xiàn)代外語;1996年02期
2 熊學亮;單向語境推導初探(下)[J];現(xiàn)代外語;1996年03期
3 任小萍;外交部高級翻譯培訓[J];中國翻譯;2004年01期
4 范守義;外交學院英語系高級翻譯培訓的一點經驗[J];中國翻譯;2004年01期
5 黃友義;;從翻譯工作者的權利到外宣翻譯——在首屆全國公示語翻譯研討會上的講話[J];中國翻譯;2005年06期
6 劉習良;;加強行業(yè)管理 推動我國翻譯產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當前我國翻譯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建議[J];中國翻譯;2006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和平;口譯理論與教學研究現(xiàn)狀及展望[J];中國翻譯;2001年02期
2 季紹斌;試論口譯教學和口譯實踐[J];江西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3 秦勉;網絡環(huán)境下口譯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思考[J];外語研究;2005年03期
4 方勇;對高校英語專業(yè)口譯教學改革的研究[J];云南財貿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5 縱兆榮;;口譯教學初探[J];黃山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6 張蓉;;口譯教學:模式與原則[J];山東外語教學;2006年03期
7 李坊劍;;口譯教學改革中的幾個問題及對策[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8 徐敏;;同聲傳譯研究的認知模型對口譯教學的啟發(fā)與思考[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09期
9 楊真巧;曹前;;試論高職院校口譯教學之特點及目標定位[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年34期
10 梁海波;陳靖;;口譯教學初探[J];成才之路;2007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葛衛(wèi)紅;;從學生對口譯教學的反饋看英語專業(yè)口譯師資建設[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九輯)[C];2011年
2 王曉娟;;試析口譯教學素材的口語特點[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3 魏麗春;;關于職業(yè)大學日語口譯教學的幾點思考[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4年會交流論文文集[C];2004年
4 吉靈娟;;功能翻譯理論對翻譯專業(yè)口譯教學的啟示[A];福建省首屆外事翻譯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李利;莫雷;王瑞明;;非熟練中—英雙語者跨語言長時重復啟動效應[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6 胡慧;;關于口譯教學中主要要素的幾點思考[A];貴州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第6屆會員代表大會暨2007年翻譯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7 顧鴻飛;;談俄語口譯教材的編寫[A];中國首屆“海峽兩岸俄語教學與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8 陳晨;;從品克的認知模型看口譯聽辨與理解的微觀過程[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9 尚小奇;;從交替?zhèn)髯g和同聲傳譯對比研究淺析口譯教學[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李晶晶;;從口譯特點及訓練要素論旅游英語教學的改進[A];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努力增強高校創(chuàng)新與服務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張海瑞 山西財經大學經貿外語學院;實用型本科口譯人才培養(yǎng)的對策研究[N];山西經濟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徐翰;本科英語專業(yè)技能化口譯教學的實證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2 蘇偉;本科階段口譯能力發(fā)展途徑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3 朱錦平;會議口譯專業(yè)口譯能力與外語能力的追蹤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賈丹;反思法視角下的口譯課堂教學教師發(fā)展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孫序;交替?zhèn)髯g信息處理過程中語言能力與口譯能力的關系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齊偉鈞;終身教育框架下成人外語教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孫海琴;源語專業(yè)信息密度對同聲傳譯“脫離源語語言外殼”程度的影響[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駱明瓊;技巧、言外知識、理論、培訓——四位一體的口譯教學法[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2 陳圣白;從口譯特點和譯員素質論口譯教學的改進[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3 衛(wèi)瑾;口譯教學問題探討[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4 顧曉瑾;順句驅動原則在中國大學口譯教學中的有效性[D];西南大學;2010年
5 劉韻;口譯輸出實證研究對口譯教學的啟示[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6 郭霞;口譯譯者主體性對口譯教學的新啟示[D];四川外語學院;2012年
7 何蒙蒙;交替?zhèn)髯g模擬會議對口譯教學的啟示[D];中國海洋大學;2012年
8 安海英;論學習性評價在本科口譯教學中應用的可能性[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9 閆天潔;對口譯教學現(xiàn)狀的觀察與思考[D];中國海洋大學;2003年
10 倪淦英;語境對口譯及口譯教學的影響[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213636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136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