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漢語語法化問題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西安召開
[Abstract]:The six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grammaticalization of Chinese was held i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from August 6 to 8, 2011. The conference is sponsored by the Institute of language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the School of Literature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the School of Arts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and the Commercial Press. Fifty-nine experts and scholars from mainland China, Hong Kong, Taiwan and France, Japan and Singapore attended the meeting and presented 54 papers.
【分類號】:H146-2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明;第二屆漢語語法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溫州召開[J];民族語文;2004年01期
2 盛新華;;“漢語語法化”專題研究(筆談3篇)[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3 周國輝;隋虹;;語言語境語法化作用的英漢語對比分析[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4 吳福祥;漢語體標記“了、著”為什么不能強制性使用[J];當代語言學;2005年03期
5 ;《語言科學》2008年總目錄[J];語言科學;2009年01期
6 王紹新;;漢語史上名量詞語法化問題[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7 李明;;第二屆漢語語法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溫州召開[J];中國語文;2004年02期
8 溫振興;;《晉方言研究——第三屆晉方言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出版[J];語文研究;2009年02期
9 張永哲;;第六屆漢語語法化問題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西安召開[J];中國語文;2011年06期
10 陳前瑞;;第四屆漢語語法化問題國際學術討論會在北京舉行[J];中國語文;2007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怡;;韓國東亞大學召開中國新詩“第三屆國際學術研討會”[A];中國詩歌研究動態(tài)(第一輯)[C];2004年
2 ;“‘現(xiàn)代化視野中的毛澤東思想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征文通知[A];毛澤東研究總第2輯2007年第1輯[C];2007年
3 ;“2004年全國強場激光物理會議暨國際學術研討會”總結[A];2004年全國強場激光物理會議論文集(二)[C];2004年
4 蘇雪冰;余辭新;;關于第三屆漢語和漢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A];走向科學大道的修辭學[C];2010年
5 王希杰;;第三屆漢語修辭和漢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詞[A];走向科學大道的修辭學[C];2010年
6 周光召;;在“郭沫若與中國現(xiàn)代文化的發(fā)展”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A];郭沫若百年誕辰紀念文集[C];1992年
7 段懷清;;“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與十七年文學歷史評價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綜述[A];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06卷[C];2006年
8 霍彥儒;;“炎帝與漢民族”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A];民族文化與全球化研討會資料專輯[C];2003年
9 錢谷融;;一點啟示[A];郭沫若百年誕辰紀念文集[C];1992年
10 霍彥儒;;“炎帝與漢民族”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寶雞召開[A];中國民族學學會第七屆學術研討會專輯[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楊宏;推動20世紀初中國歷史轉(zhuǎn)變時期的研究[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2 田垣;繼承優(yōu)秀節(jié)日傳統(tǒng) 營造和諧文化空間[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3 記者 林艷;深化學術思想研究 弘揚民主科學精神[N];福建日報;2006年
4 陳喬見 程潔;走進“釋古”時代[N];社會科學報;2006年
5 郭強;傅山中醫(yī)藥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并舉行[N];山西經(jīng)濟日報;2007年
6 記者 孫龍;“儒學經(jīng)籍與詮釋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8年
7 記者王瑋;第十一屆東亞實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我市召開[N];鄂爾多斯日報;2011年
8 記者 趙洪波;伊春地質(zhì)古生物國際學術研討會隆重開幕[N];伊春日報;2011年
9 江濤;北京召開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N];文學報;2000年
10 記者 杲文川;“東方哲學與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召開[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羅自群;現(xiàn)代漢語方言持續(xù)標記的比較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劉黎崗;重慶話口語中話題的結構與功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3 高增霞;現(xiàn)代漢語連動式的語法化視角[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張尹瓊;疑問代詞的非疑問用法[D];復旦大學;2005年
5 丁銀貞;韓國學生學習漢語語法的困難和對策[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覃東生;對廣西三個區(qū)域性語法現(xiàn)象的考察[D];河北師范大學;2012年
7 SYEDA ARZOO RIAZ(阿珠);漢語與烏爾都語量范疇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8 蔡華祥;鹽城(步鳳)方言動態(tài)助詞及相關語法手段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9 周靜;現(xiàn)代漢語遞進范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10 武文杰;現(xiàn)代漢語視覺行為動詞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唐艷;基于語法化理論的現(xiàn)代漢語詞綴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2 徐媛媛;現(xiàn)代漢語“親x”類情態(tài)副詞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3 張蕾;現(xiàn)代漢語否定式“把”字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4年
4 孫琦;《顏氏家訓》連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6年
5 孟靜;Be going to結構規(guī)約含義的語法化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6 馬慧;唐以前“得”字及相關“得”字句的演變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7 李文星;使、叫、讓在現(xiàn)代漢語兼語句中的語法化[D];河南大學;2004年
8 駱美嬋;主謂插入語的考察[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9 李向華;漢語中“個”的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4年
10 范群;“給”的語法化考察及其在句子中的焦點標記功能[D];山西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1227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122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