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漢語言論文 >

山西方言疑問句中的“敢”

發(fā)布時間:2018-07-04 15:55

  本文選題:山西方言 + 疑問句; 參考:《語文研究》2011年02期


【摘要】:文章對山西方言疑問句中的"敢"進行了細致描寫,并概括出了三種用法:(1)表反詰;(2)表猜度;(3)表深究。文章還從"敢"和"可"的關系分析了"敢"的語義演變途徑。文章認為,山西方言疑問句中的"敢"是個語氣副詞,不同于"K-VP"問句中的疑問副詞K,而且今后也難以取得疑問副詞的地位。
[Abstract]:This paper gives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dang" in the interrogative sentences of Shanxi dialect, and summarizes three usages: (1) cross-examination, (2) guesswork and (3) deep research. The article also analyzes the semantic evolution of "dang"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re" and "can".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dang" in the interrogative sentence in Shanxi dialect is a modal adverb,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interrogative adverb K in the "K-VP" question, and it is difficult to obtain the status of the interrogative adverb in the future.
【作者單位】: 南開大學漢語言文化學院;
【基金】:南開大學2008年人文社會科學校內青年項目(項目編號:NKQ08046) 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項目(項目編號:09YJC740069) 2010年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項目編號:10CYY010)的資助
【分類號】:H172.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馮愛珍;從閩南方言看現代漢語的“敢”字[J];方言;1998年04期

2 沈明;;晉語的分區(qū)(稿)[J];方言;2006年04期

3 郭校珍;山西晉語的疑問系統(tǒng)及其反復問句[J];語文研究;2005年02期

4 沈家煊;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年0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朱麗;揣測語氣和揣測語氣副詞[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剛;連詞產生和發(fā)展的歷史要略[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2 葉建軍;《金瓶梅詞話》中的反問副詞[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3 葉建軍;《醒世姻緣傳》中的反問副詞[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4 徐通鏘;思維方式與語法研究的方法論[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5 王曉丹;從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透視語言研究的三個主要方面[J];本溪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01期

6 山述蘭,劉志生;《西游記》中的是非問句[J];成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3期

7 丁加勇;漢語方言句末“著”的類型學考察[J];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8 王淑華;元雜劇復音詞淺析[J];長春大學學報;2005年01期

9 蔡曉斌;;非范疇化過程中詞義的主觀化分析[J];重慶工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10 龍國富;淺談語法化中補語“卻”的句法環(huán)境[J];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宛新政;;“ V就V在P”格式的語義結構和語用功能[A];第八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5年

2 古川裕;;關于“要”類詞的認知解釋 ——論“要”字由動詞到連詞的語法化途徑[A];第八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5年

3 古川裕;;現代漢語的“中動語態(tài)句式(middle construction)”——語態(tài)變換的句法實現和詞法實現[A];漢語被動表述問題研究新拓展——漢語被動表述問題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4 孫雁雁;;以關聯為主的答句銜接語模式及特點[A];中國計算技術與語言問題研究——第七屆中文信息處理國際會議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祖生利;元代白話碑文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謝建猷;廣西平話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吳云霞;萬榮方言語法研究[D];廈門大學;2002年

4 丁加勇;隆回湘語動詞句式及其配價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5 唐賢清;朱子語類副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3年

6 陳前瑞;漢語體貌系統(tǒng)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3年

7 文貞惠;現代漢語否定范疇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8 王葆華;動詞的語義及論元配置[D];復旦大學;2003年

9 梁曉波;致使詞匯與結構的認知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10 李焱;《醒世姻緣傳》語法研究[D];廈門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江;篇章關聯副詞“其實”的多角度分析[D];延邊大學;2003年

2 解海江;漢語方言義位比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0年

3 李小芳;臨縣三交話研究[D];蘇州大學;2001年

4 白靜茹;大同方言的入聲[D];天津師范大學;2001年

5 王群;《醒世姻緣傳》副詞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6 朱明媚;“并/可+否定”的主觀性差異研究[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2年

7 鮮麗霞;“二拍”中的助詞“得”[D];四川師范大學;2002年

8 呂禾;現代漢語詞語褒貶義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2年

9 范春煜;論言語行為中言語主體對言語形式的制約[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10 周曉亮;系統(tǒng)功能語法維度下俄語語篇的功能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馮愛珍;從閩南方言看現代漢語的“敢”字[J];方言;1998年04期

2 沈明;山西晉語古清平字的演變[J];方言;1999年04期

3 賀巍;中原官話分區(qū)(稿)[J];方言;2005年02期

4 戴耀晶;漢語疑問句的預設及其語義分析[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5 賴先剛;現代漢語副詞的語用義初探[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1996年02期

6 齊滬揚;情態(tài)語氣范疇中語氣詞的功能分析[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7 李梅;論現代漢語語氣副詞[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1年05期

8 段業(yè)輝;《世說新語》疑問句分析[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3期

9 李晟宇;假設、推測和征詢“VP_0呢?”[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10 牛保義;信疑假設[J];外語學刊;2003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建校;陜北晉語語音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進立;;河南地名中的特殊讀音[J];新鄉(xiāng)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2 郭建華;;近現代漢語及山西方言中“子”綴研究簡述[J];作家;2011年16期

3 魯娜;;咸寧方言語氣詞“呃”的考察[J];語文學刊;2011年09期

4 強星娜;;話題標記與句類限制[J];語言科學;2011年02期

5 沈力;馮良珍;中野尚美;;用GIS手段解讀混合方言的成因——以靈石高地為例[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1年05期

6 韋學純;;水語的句末語氣詞[J];民族語文;2011年04期

7 鄒學慧;;疑問表否定用法與反問句關系研究[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8 馬文;陳曉陽;;篇章回指修正:引導手段及其等級[J];外語教學;2011年03期

9 吳璇;;疑問代詞“什么”向感嘆標記的發(fā)展[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7期

10 楊紹林;;四川彭州方言嘆詞和語氣詞研究[J];地方文化研究輯刊;2010年0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翟會鋒;;畢節(jié)三官話里的是非疑問句[A];中國民族語言學會第10屆學術討論會摘要集[C];2010年

2 陳穎;;帶有“是不是”的疑問句的祈使用法[A];語言學論文選集[C];2001年

3 王萍;石鋒;;漢語北京話疑問句語調的起伏度[A];第九屆中國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4 張建強;;基于語料庫的現代漢語疑問句使用情況調查[A];第五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路繼倫;;疑問句句尾去聲字聲調與語調的交互作用[A];第九屆中國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6 高峰;陸汝占;;限定領域中漢語語義求解的方法——類型邏輯語義學應用初探[A];自然語言理解與機器翻譯——全國第六屆計算語言學聯合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7 ;反問句的功能和語用分析[A];黑龍江省語言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8 江海燕;;陳述、疑問語調的音高過渡[A];第五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曹文;;對普通話同構異焦句的重音和句尾的初步研究[A];對外漢語教學的全方位探索——對外漢語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10 陳章太;;北方話詞匯的初步考察[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Ⅰ)[C];199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9條

1 記者 譚旭;山西方言多[N];新華每日電訊;2002年

2 喬全生;山西方言與窯洞文化[N];太原日報;2009年

3 ;標點符號使用錯誤及其不良影響[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7年

4 李愛軍;面向言語工程的情感語音[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

5 張仲景國醫(yī)學院 沙恒玉邋沙濤;古醫(yī)籍中的語序變化[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8年

6 張驊;繼往開來,,推動我國語言學事業(yè)的發(fā)展[N];中國教育報;2000年

7 梁朝文;布依語漢語語氣和語氣詞對比研究[N];貴州民族報;2010年

8 本報記者 王錦華;大同方言研究的三駕馬車[N];大同日報;2011年

9 涿州市第二中學 郄躍武;淺談文言文中的“賓語前置”[N];學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楠;古文獻中所見山西方言歷史詞匯研究[D];山西大學;2010年

2 孫玉卿;山西方言親屬稱謂研究[D];暨南大學;2003年

3 李晟宇;呢字疑問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4 郭婷婷;現代漢語疑問句的信息結構與功能類型[D];武漢大學;2005年

5 孫小花;山西方言語音歷史層次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6 丁勇;元代漢語句法專題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7 阮桂君;寧波方言語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8 葉建軍;《祖堂集》疑問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9 盛銀花;安陸方言語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10 張明宇;極向敏感與極項允準機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東孝拓;話語輸出者和輸入者的個人因素對疑問句中“呢”的影響[D];吉林大學;2011年

2 李智;現代漢語口語疑問句語調升降規(guī)律及其成因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3 李花子;漢韓疑問句否定表達對比[D];延邊大學;2010年

4 徐彥;漢維語疑問句對比[D];新疆大學;2004年

5 楊紅;現代漢語疑問語氣副詞與疑問句類型匹配能力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6 程凱;漢語是非疑問句的句法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2002年

7 鄧曉華;疑問句的功能偏離——轉喻功能及其實現[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倫茜;泰國留學生漢語疑問句語調習得實驗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9 李會榮;婁煩方言疑問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10 阮氏排;《壇經》的疑問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09658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209658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3f6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