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吾爾語—英語動詞時態(tài)對比研究
本文選題:維吾爾語 + 英語 ; 參考:《新疆大學》2012年碩士論文
【摘要】:維吾爾語與英語屬于不同的語言類型。維吾爾語屬于黏著語類型,而英語屬于屈折語類型。從語言類型學的角度看,似乎沒有可比性。然而,兩種語言在“時”的語法意義上,都是通過動詞的形態(tài)變化來實現(xiàn)的。這就為它們的對比研究提供了可能。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對比語言學的理論為指導,借助其他相關學科的支持,主要從維吾爾語時態(tài),英語時態(tài)概念的界定,特點,理論基礎,其對應關系等幾個方面來進行探討,對其差異性進行對比分析,最后歸納總結(jié)。具體做法是:先以維吾爾語中的9種時態(tài)作為參照,對比英語的具體對應形式;再以英語中的12種常用時態(tài)作為參照,對比維吾爾語的對應形式,列出對應表。 對于母語是維吾爾語的學生來說怎么運用維吾爾語中“時”的概念并不困難?墒窃趯W習英語過程中,當他們面對英語中的十六個時態(tài)時卻會感到困惑,甚至嚇到。其實維吾爾語語法中“時”的概念遠比英語中的更為復雜。而如今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來到新疆學習維吾爾語,他們在學習維吾爾語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因此,本文將會較系統(tǒng)地研究并列出維吾爾語與英語中的各種時態(tài),找出其中可以對應的時態(tài)類型。這樣做的目的在于幫助維吾爾族的英語學習者和學習維吾爾語的外國人能夠通過比較兩種語言的時態(tài)類型,更好地理解并學習兩種語言。也希望本文將會對相關語言的對比研究提供一定的幫助和參考。
[Abstract]:Uygur and English belong to different language types. Uyghur belongs to the type of adherent language, while English belongs to the type of flex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ypology, there seems to be no comparability. However, the grammatical meaning of "tense" in both languages is realized by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 of verbs. This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for their contrastive study. Based on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guided by the theory of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and supported by other relevant disciplines, mainly defines the concepts of Uygur tense and English tense. The characteristics, theoretical basis, corresponding relations and other aspects are discussed, their differences are compared and summarized. The specific measures are: first, using 9 tenses in Uygur as reference, contrasting the specific corresponding forms of English; then taking 12 common tenses in English as reference, contrasting the corresponding forms of Uygur, List the corresponding tables. It is not difficult for students whose mother tongue is Uyghur to use the concept of "time" in Uyghur.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English, they feel confused and even frightened when they face the sixteen tenses of English. In fact, the concept of "tense" in Uygur grammar is much more complicated than that in English. Now more and more foreigners come to Xinjiang to study Uygur language, and they have the same problem in learning Uygur language. Therefore, this paper will systematically study and list all kinds of tenses in Uygur and English, and find out the corresponding tense types. The purpose of this is to help Uygur English learners and Uygur language learners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learn both languages by comparing the tense types of the two languages. I also hope that this paper will provide some help and reference to the contrastive study of related languages.
【學位授予單位】:新疆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H314;H21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阿·赫·杜尕曉娃,喬俊湖;維吾爾語中的指小表愛詞[J];語言與翻譯;1985年04期
2 古麗比亞·居麥;;英語、漢語和維語中的性別歧視[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3 阿依克孜·卡德爾;;維吾爾語的幾種特殊空位[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4 高莉琴;關于維吾爾語的R—V結(jié)構(gòu)[J];語言與翻譯;1985年03期
5 高莉琴,阿不都許庫爾艾山;關于維吾爾語的語素[J];語言與翻譯;1986年01期
6 田有林;談維吾爾語“dap”在漢語句中的表達形式[J];語言與翻譯;1994年02期
7 王景榮;維吾爾語對新疆漢話語法方面的影響[J];語言與翻譯;1999年04期
8 艾力·米提吾拉;淺談維吾爾語術(shù)語標準化的必要性及標準化原則[J];科技術(shù)語研究;2000年04期
9 阿孜古麗·夏力甫;;維吾爾語口語中語碼轉(zhuǎn)換現(xiàn)象探析[J];語言與翻譯;2007年02期
10 范祖奎;趙江民;;新疆漢話中維吾爾語借詞的漢化現(xiàn)象[J];語言與翻譯;200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田華;;《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報告[A];走進新教育:黑龍江省教育學會“十五”教育科學研究規(guī)劃項目成果集[C];2006年
2 曹公衛(wèi);;如何指導學生學好英語[A];《新時代的腳步聲》之八——追尋的旋律[C];2003年
3 張霞;;用英語教英語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作用[A];邁向新世紀[C];1999年
4 徐彩麗;;PEP 3 英語Unit 3 My friends第一課時教學設計[A];河北省教師教育學會第一屆教學設計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5 邢娣鳳;姜波;;“畫、唱、演”——構(gòu)建英語藝術(shù)教學的新模式[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02年學術(shù)年會交流論文集[C];2002年
6 王琛;;簡析英語模糊語言的語用價值[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7 袁春艷;;教學設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Model 4 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A];河北省教師教育學會第一屆教學設計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1年
8 王萍;;中學英語教學中的交際性原則[A];外語語言教學研究——黑龍江省外國語學會第十一次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1997年
9 Michael Toolan;;全球語境下英語法律術(shù)語所面臨的問題(英文)[A];北京論壇(2007)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人類文明的多元發(fā)展模式:“多元文明沖突與融合中語言的認同與流變”外國語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10 胡曉敏;;談談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2002年學術(shù)年會交流論文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何剛強;英語“教書匠”何以斷層?[N];文匯報;2003年
2 河南省商水二高 范慧蒲;怎樣使學生學好英語[N];學知報;2011年
3 柳堅;輕松英語網(wǎng)上行[N];電腦報;2004年
4 李嘉全;英語強勢與漢語落寞是誰的悲哀?[N];貴州政協(xié)報;2005年
5 周小月;王書志:農(nóng)民們的英語老師[N];黑龍江日報;2004年
6 臨夏市職教中心 益得華;英語教學探究[N];甘肅日報;2009年
7 王凡;單語教育難以適應國際化,日本興起英語熱[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8 張知松;高位嫁接,讓山區(qū)教師駛上高速路[N];福建日報;2009年
9 周晉瑜;時代的呼喚 教育的需求[N];中國教育報;2009年
10 婺源縣天佑中學 俞降仙;如何做好英語課前準備[N];上饒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魏玉清;維吾爾語和諧現(xiàn)象的音系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尼加提·蘇皮;維吾爾語伊犁土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3 康寧;基于語料庫的中、英、美網(wǎng)站英語旅游文本中的評價語言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4 王湘云;英語作為外語磨蝕模式與原因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5 李小坤;英語學位論文的語類特征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6 王蕾;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醫(yī)學生“基于問題的學習”模式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7 吳海波;英語V-Prt構(gòu)式的多維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8 陸軍;中國學習者英語型式構(gòu)成特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9 張勤;標記與英語主題句習得[D];復旦大學;2012年
10 帕提古力·麥麥提;基于向心理論的維吾爾語語篇回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秀全;中國學生的英語自我概念與英語課堂焦慮的關系[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4年
2 李倩;高中英語課外作業(yè)設計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周曉彬;當前我國小學英語課外作業(yè)設計的合理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李晶晶;英語學術(shù)書評中態(tài)度意義的評價性分析[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吳輝琴;分層教學在初中英語閱讀中的實踐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黎暢;英語智力謎語修辭解讀中的隱喻認知[D];西安工業(yè)大學;2011年
7 喻超;英語腦筋急轉(zhuǎn)彎的概念整合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8 劉娜;《牛津英語》和《新世紀英語》教材的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姚文華;航海氣象英語中表示風的詞的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0年
10 張海鵬;英語技能訓練系統(tǒng)典型模塊的設計與實現(xiàn)[D];北京郵電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9937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993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