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漢語言論文 >

漢語句法網絡的中心節(jié)點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5-31 02:44

  本文選題:復雜網絡 + 中心節(jié)點 ; 參考:《科學通報》2011年10期


【摘要】:以兩種語體的漢語依存句法樹庫為基礎,根據詞頻及分布率統(tǒng)計結果,選取3個漢語虛詞作為研究對象.對提取的3個虛詞節(jié)點進行了節(jié)點度數(shù)、點出度、點入度、接近性、內接近性、外接近性、中間度等網絡特征的統(tǒng)計,并將這3個節(jié)點從網絡中移除,對比分析網絡前后的節(jié)點數(shù)、平均度、平均路徑長度、網絡直徑、孤立節(jié)點數(shù)、最大范圍、密度等網絡特征的變化.結果表明,3個虛詞均是網絡的中心節(jié)點,但地位各有不同,它們對網絡整體結構的影響也有較大區(qū)別.本研究不僅為漢語虛詞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也為復雜網絡中的節(jié)點特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Abstract]:Based on the Chinese dependency syntactic tree of two languages, three Chinese function words a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of word frequency and distribution rate. The node degree, point out degree, point entry degree, proximity, internal proximity, outer proximity and intermediate degree of the three function word nodes are counted, and the three nodes are removed from the network. The number of nodes, the average degree, the average path length, the diameter of the network, the number of isolated nodes, the maximum range and the density of the network before and after the network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ee function words are the central nodes of the network, but their positions are different,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overall network structure is different. This study not only provides a new method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function words, but also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the study of node characteristics in complex networks.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外國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中國傳媒大學應用語言學研究所;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09BYY024) 中國傳媒大學“211工程”三期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的部分資助
【分類號】:H14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劉宏鯤;張效莉;曹]\0;汪秉宏;周濤;;中國城市航空網絡航線連接機制分析[J];中國科學(G輯: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2009年07期

2 韋洛霞;李勇;康世勇;羅詩裕;;漢語詞組網的組織結構與無標度特性[J];科學通報;2005年15期

3 劉海濤;;漢語語義網絡的統(tǒng)計特性[J];科學通報;2009年14期

4 劉海濤;;語言復雜網絡的聚類研究[J];科學通報;2010年Z2期

5 劉源,梁南元;漢語處理的基礎工程——現(xiàn)代漢語詞頻統(tǒng)計[J];中文信息學報;1986年01期

6 劉海濤;;語言網絡:隱喻,還是利器?[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預印本;2010年12期

7 劉海濤;馮志偉;;自然語言處理的概率配價模式理論[J];語言科學;2007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海濤;;翻譯的復雜網絡視角[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2 梁南元;漢語自動分詞知識[J];北京航空學院學報;1988年04期

3 成華,尹寶林;一個拼音漢字自動轉換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1996年04期

4 胡莉;;中文“詞”的語言模型識別研究方法綜述[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年03期

5 王小海;關于計算詞典學[J];辭書研究;2003年05期

6 王海靜;;俗語語料庫與語典編纂相關問題的思考[J];辭書研究;2011年04期

7 孫茂松,鄒嘉彥;漢語自動分詞研究評述[J];當代語言學;2001年01期

8 冷炳榮;楊永春;李英杰;趙四東;;中國城市經濟網絡結構空間特征及其復雜性分析[J];地理學報;2011年02期

9 王茂軍;田麗英;楊雪春;;山東省城鎮(zhèn)網絡結構與城鎮(zhèn)網絡角色識別——基于民國時期土貨/洋貨流通網絡的分析[J];地理研究;2011年09期

10 付習濤;言語行為與自然語言處理[J];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4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徐德寬;;現(xiàn)代漢語雙賓構造中兩個賓語的題元角色[A];第六屆漢語詞匯語義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2 劉綸鑫;陳艷林;;潘版國際音標鑫林輸入法的工作原理及實現(xiàn)[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董月凱;;漢字編碼論析[A];語文現(xiàn)代化論叢(第七輯)[C];2006年

4 劉麗艷;盛立東;;一個特定人手寫漢字識別系統(tǒng)的實現(xiàn)[A];第八屆全國漢字識別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5 劉海濤;;影響依存句法分析的因素探討[A];內容計算的研究與應用前沿——第九屆全國計算語言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6 羅準辰;王挺;;搜索詞同現(xiàn)網絡研究[A];第六屆全國信息檢索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7 陳芯瑩;李雯雯;王燕;王璐;闞明剛;;漢語的計量特征在語言風格對比及作家判定中的應用——以韓寒《三重門》與郭敬明《夢里花落知多少》為例[A];第五屆全國青年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杜文博;面向航空交通系統(tǒng)的復雜網絡與網絡動力學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2 斯·勞格勞;現(xiàn)代蒙古語依存句法自動分析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1年

3 馮文賀;漢語連詞及其相關結構的依存分析[D];武漢大學;2011年

4 武相軍;復雜混沌動力學網絡系統(tǒng)的同步及其應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5 劉忠;性質語意理論的提出與自然語言理解及其實現(xiàn)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鄭逢斌;關于計算機理解自然查詢語言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4年

7 李良炎;基于詞聯(lián)接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及其應用研究[D];重慶大學;2004年

8 達胡白乙拉;蒙古語基本動詞短語自動識別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5年

9 馮敏萱;論漢英平行語料的平行處理[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10 姜韶華;科研項目管理中的文本挖掘方法研究及應用[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婧一;元代筆記分詞理論與實踐[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尹方園;“VA”動結式表層語義分析[D];湘潭大學;2010年

3 黃勇杰;基于統(tǒng)計NLP技術的甲骨卜辭的分析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柴艷麗;復音同義詞檢索與分析系統(tǒng)的設計與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5 陳帥;自然語言理解中介詞管界處理及其在機械產品設計領域的應用[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6 許潔;山東省城市關聯(lián)網絡結構特征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7 宋貴哲;漢語介詞短語識別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8 袁傼瑜;基于依存樹庫的英語名詞句法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9 冷炳榮;從網絡研究到城市網絡[D];蘭州大學;2011年

10 吳金星;蒙古語詞法標注語料庫的構建及相關技術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海濤;;翻譯的復雜網絡視角[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2 王建偉;榮莉莉;;基于復雜網絡理論的中文字字網絡的實證研究[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2008年04期

3 劉知遠;鄭亞斌;孫茂松;;漢語依存句法網絡的復雜網絡性質[J];復雜系統(tǒng)與復雜性科學;2008年02期

4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propagation and bottleneck identification[J];Science in China(Series F:Information Sciences);2008年07期

5 劉宏鯤;張效莉;曹]\0;汪秉宏;周濤;;中國城市航空網絡航線連接機制分析[J];中國科學(G輯: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2009年07期

6 ;Structural organization and scale-free properties in Chinese Phrase Networks[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5年13期

7 ;Statistical properties of Chinese semantic networks[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9年16期

8 韋洛霞,李勇,李偉,邵明珠,羅詩裕;漢字網絡的3度分隔與小世界效應[J];科學通報;2004年24期

9 韋洛霞;李勇;康世勇;羅詩裕;;漢語詞組網的組織結構與無標度特性[J];科學通報;2005年15期

10 劉海濤;;漢語語義網絡的統(tǒng)計特性[J];科學通報;2009年1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一舟;四川話口語幾個常用虛詞的用法[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年01期

2 金錫謨;虛詞的錯用——虛詞運用中的錯誤漫談之三[J];新聞與寫作;1987年07期

3 劉鴻飛;英語語音弱化教學淺議[J];殷都學刊;1992年01期

4 朱凡;祝鈺;;英語介詞和虛詞的研究[J];成功(教育);2007年12期

5 金錫謨;虛詞的錯置——虛詞運用中的錯誤漫議之五[J];新聞與寫作;1987年10期

6 吳禮權;王引之《經傳釋詞》的學術價值[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5年04期

7 劉秀棣;教你學會用虛詞——推薦《現(xiàn)代漢語虛詞正誤句解手冊》[J];山東教育;1995年05期

8 章也,秦永正;論古漢語虛詞詞典中義項的整理問題[J];內蒙古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06期

9 洪建;小說中虛詞運用例說[J];閱讀與寫作;2002年06期

10 陳會兵;虛詞在先秦詩歌里的修辭作用[J];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汪秉宏;車宏安;;復雜網絡與復雜系統(tǒng)[A];第三屆全國復雜動態(tài)網絡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6年

2 陳美榮;;回顧與展望(代序)[A];2006全國復雜網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3 高亮;樊瑛;吳金閃;狄增如;;復雜網絡的最短路徑回路性質初探[A];2006全國復雜網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4 方錦清;;非線性網絡的動力學復雜性研究進展[A];全國復雜系統(tǒng)研究論壇論文集(一)[C];2005年

5 方錦清;;序言[A];第四屆全國網絡科學學術論壇暨研究生暑期學校論文集[C];2008年

6 楊月全;余星火;張?zhí)炱?;時變內耦合復雜網絡的平衡態(tài)同步smart變結構控制(英文)[A];2009年中國智能自動化會議論文集(第八分冊)[控制理論與應用(?[C];2009年

7 吳曉鋒;陳曄;;艦艇作戰(zhàn)系統(tǒng)網絡復雜性及其分析[A];第二屆全國復雜動態(tài)網絡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5年

8 司守奎;溫巧林;孫璽箐;許波林;;復雜網絡及其在軍事領域的應用研究展望[A];2009年中國智能自動化會議論文集(第三分冊)[C];2009年

9 吳俊;譚躍進;;非標度網絡理論及其應用綜述[A];Well-off Society Strategies and Systems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4年

10 李平;汪秉宏;;證券指數(shù)的權重網絡[A];第二屆全國復雜動態(tài)網絡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宗江;新虛詞園地(八)[N];語言文字周報;2011年

2 李宗江;新虛詞園地(九)[N];語言文字周報;2011年

3 李宗江;新虛詞園地(三)[N];語言文字周報;2010年

4 李宗江;新虛詞園地(五)[N];語言文字周報;2011年

5 潘金寬;用復雜網絡思維看體系破擊的科學內涵[N];戰(zhàn)士報;2007年

6 曹保順;2004年高考語文虛詞解析[N];中國教育報;2004年

7 本報記者 胡英;在復雜網絡中“緝毒”[N];計算機世界;2003年

8 卓厚寶;易混虛詞誤用例析[N];中國教育報;2004年

9 李;復雜網絡 矢量考量[N];中國計算機報;2004年

10 本報記者 房琳琳;數(shù)學正向知識和生產領域全面滲透[N];科技日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海平;復雜網絡的演化模型及傳播動力學研究[D];貴州大學;2009年

2 郭龍;復雜網絡上自組織臨界現(xiàn)象及Opinion演化動力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3 郭淑娟;復雜網絡的混沌同步與參數(shù)估計[D];上海大學;2010年

4 何紅生;非線性波動與復雜網絡的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5 賈春曉;基于復雜網絡的推薦算法和合作行為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6 潘新;基于復雜網絡的輿情傳播模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7 史冬梅;復雜網絡上的合作涌現(xiàn)空間公共品博弈中的異質性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8 杜文博;面向航空交通系統(tǒng)的復雜網絡與網絡動力學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9 房艷君;一般復雜網絡及經濟網絡的動態(tài)模型與穩(wěn)定性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倪順江;基于復雜網絡理論的傳染病動力學建模與研究[D];清華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麗;復雜網絡中具有抑制作用的雙信息傳播建模與仿真[D];青島大學;2010年

2 王忠;復雜網絡在區(qū)域集群經濟發(fā)展中的風險及控制研究[D];江蘇大學;2010年

3 李天華;加權復雜網絡的病毒傳播和免疫策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喜娟;具有風險預知的復雜網絡傳染病模型研究[D];中北大學;2010年

5 汪大明;復雜網絡社團模型與結構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6 劉亞冰;復雜網絡中的社團結構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0年

7 樊俊;復雜網絡中的影響維度:模型及實例[D];蘭州大學;2006年

8 張迪;復雜網絡及其上的病毒傳播和演化博弈的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9 尹可可;基于復雜網絡理論的三大產業(yè)間相互作用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10 陶建平;基于復雜網絡的模糊C均值聚類算法在校園網絡安全評估的應用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

本文編號:195800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95800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d6f7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