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門”構式的語義信息及認知形成機制
本文選題:“X門” + 構式; 參考:《外語研究》2011年04期
【摘要】:隨著"X門"族詞在漢語中的廣泛應用,"X門"已然成為現(xiàn)代漢語中的一個構式。從結構上來說,"X門"構式是由變項"X"與固定項"門"所組成的構式習語;從語義信息來說,"X門"構式表示具有轟動效應的事件,有貶義修辭色彩。"X門"構式的認知形成機制主要有三個方面:地點轉(zhuǎn)喻事件、詞綴構式的結構壓制以及詞匯語義與文化因素的制約與壓制。
[Abstract]:With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X door" in Chinese, "X door" has become a construction in modern Chinese. Structurally, the "X gate" construction is an idiom composed of the variable "X" and the fixed term "gate", and from the semantic information point of view, the "X gate" construction represents a sensational event. The cognitiv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X door" structure has three aspects: place metonymy event, affix construction structure suppression, and the restriction and suppression of lexical semantic and cultural factors.
【作者單位】: 嘉興學院外國語學院;上海外國語大學研究生院;
【分類號】:H136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夏學勝;酈國興;;《吉檀迦利》的賞析及有關譯作評價思考——從泰戈爾到謝冰心[J];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2 李智初,張志毅;含山方言屈折遺跡[J];煙臺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金科芳;;符號學視角下的英語詞條結構[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李妮;;從典型理論看詞典中文體意義的標注方式[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吳崢嶸;《左傳》索取、給予、接受義類詞匯系統(tǒng)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2 張建勇;中古漢譯佛經(jīng)反義詞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3 艾紅娟;山東長山方言語音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4 吳欣;高誘《呂氏春秋注》詞匯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素玲;新時期以來的新詞語發(fā)展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2 黎宇珍;英漢學習詞典的義項排列改進方案[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5年
3 宋文欽;義素分析法與中學語文詞匯教學的同義詞辨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4 王新萍;外語詞匯遷移及其教學策略[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5 秦立東;基于俄漢熟語語料庫的俄語熟語模式化及自動識別[D];黑龍江大學;2007年
6 陳勝;普通名詞的詞義框架[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7 金碩;反義復合詞詞匯化過程中的語義發(fā)展[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8 張樹芹;《韓非子》反義形容詞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9 關慧穎;俄語語句同義轉(zhuǎn)換的功能語義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10 姜渝;身體名詞臨時借用為名量詞情況的多視角考察[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陸丙甫;結構、節(jié)奏、松緊、輕重在漢語中的相互作用——從“等等+單音名詞”為何不合格說起[J];漢語學習;1989年03期
2 高燕;“吧”的詞化過程[J];漢語學習;2000年02期
3 童盛強,孫曉雯;"吧"的語義發(fā)展軌跡及語法性質(zhì)[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4 張誼生;說“X式”——兼論漢語詞匯的語法化過程[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5 王望妮;;“門”后的思考:“××門”的社會語言學解讀[J];外語教學;2007年03期
6 劉大為;;“樣板戲”的修辭解構——評?塑驳摹墩Z言學視野中的“樣板戲”》,兼論修辭解構的方法[J];修辭學習;2006年01期
7 范玲;從“吧”談漢語詞的詞綴化傾向[J];新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8 尹青梅;文化預設的認知透視[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9 張誼生;當代新詞“零X”詞族探微——兼論當代漢語構詞方式演化的動因[J];語言文字應用;2003年01期
10 馮勝利;論漢語的“韻律詞”[J];中國社會科學;1996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昊;;構式語法理論與現(xiàn)代漢語研究[J];菏澤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2 楊竹;;從構式看“被+VI/AP”結構[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3 付慧琳;戴衛(wèi)平;;構式語法的特色與局限[J];內(nèi)蒙古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4 劉昕;王維波;;構式語法:認知語言學的新視角[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5 唐建南;戴衛(wèi)平;;Langacker認知語法與Goldberg構式語法[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6 江娣;;“去××化”的認知構式語法研究[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7 鄧媛媛;;“X無可X”構式研究[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8 王寅;;框盒圖:構式語法的形式化方案[J];外國語文;2011年03期
9 曾萍萍;毛繼光;;“越X越Y”構式解析[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7期
10 仇旭;;副名結構:語言中的新構式[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李云靖;;“NP+的+VP”結構的構式語法闡釋[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2 董秀芳;;句法構式與詞匯化[A];科學發(fā)展:文化軟實力與民族復興——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論文集(上卷)[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儲澤祥 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儲澤祥:追求理論方法創(chuàng)新是核心[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茜;構式語法理論框架下“能”的多義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2 石彥霞;《紀效新書》句法專題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3 李文浩;基于突顯觀的構式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4 鄭娟曼;現(xiàn)代漢語貶抑性習語構式研究[D];暨南大學;2010年
5 皇甫素飛;現(xiàn)代漢語緊縮構式的多維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6 張龍;現(xiàn)代漢語習用語法構式句法分析及演變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7 郭印;漢英致使交替現(xiàn)象的認知功能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8 王小穹;疑問代詞語義范疇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9 劉稟誠;現(xiàn)代漢語代詞組構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2年
10 孟德騰;現(xiàn)代漢語嵌入式預制語塊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豐蓉;構式語法視角下“起來”中動句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2 沈沖;從漢語兒童語言習得角度淺談構式語法[D];遼寧大學;2011年
3 黃巾格;“被+X”構式的構式語法研究[D];四川外語學院;2011年
4 王娟娟;現(xiàn)代漢語存現(xiàn)句的構式語法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黃學強;構式語法下英漢被動構式功能的對比研究[D];廣西大學;2011年
6 朱小靜;基于EC模型的漢語“比X_2還X_2”構式研究[D];四川外語學院;2012年
7 劉領;基于MIM模型的現(xiàn)代漢語V給構式研究[D];四川外語學院;2012年
8 陸燕萍;基于構式語法的漢語動結式習得偏誤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9 李蕓;雙及物結構的構式語法觀[D];武漢理工大學;2009年
10 劉淼;構式的形成與特點[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9043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904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