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義知識網絡的結構分析與構建
本文選題:語義網 + 知識網絡; 參考:《情報理論與實踐》2011年10期
【摘要】:結合知識網絡和本體理論,對語義知識網絡進行形式化的定義和結構分析,并利用本體技術實現(xiàn)網絡構建。該網絡將知識與其隸屬對象分開考慮,包含本體層和知識網絡層,涵蓋多個層面的知識。通過該網絡,可以應用本體的檢索、推理等功能對組織知識進行挖掘、分析和管理。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network and ontology, the formal definition and structure analysis of semantic knowledge network are carried out, and the network construction is realized by using ontology technology. The network considers knowledge separately from its subordinate objects, including ontology layer and knowledge network layer, covering multiple levels of knowledge. Through this network, we can mine, analyze and manage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by ontology retrieval, reasoning and other functions.
【作者單位】: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重點大學核心能力提升過程中知識整合的系統(tǒng)研究”(項目編號:7087302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企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形成與提升過程中知識整合的系統(tǒng)研究”(項目編號:70672063)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企業(yè)內部隱性知識流轉網絡構建、測量與演化”(項目編號:70901023)的研究成果
【分類號】:H03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趙蓉英;邱均平;;知識網絡研究(Ⅰ)——知識網絡概念演進之探究[J];情報學報;2007年02期
2 李丹,俞竹超,樊治平;知識網絡的構建過程分析[J];科學學研究;2002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陶皖,李平,廖述梅;當前基于本體的語義標注工具的分析[J];安徽工程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2期
2 王西鋒;張曉孿;;Ontology技術及應用[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2期
3 海勝利;信息資源整合的案例分析[J];圖書與情報;2004年05期
4 曹霞,孫成權;數(shù)字圖書館與知識創(chuàng)新[J];圖書與情報;2004年06期
5 湯少梁;;客戶關系管理與知識管理的集成研究[J];商業(yè)研究;2006年03期
6 胡勇;王陸;;異步網絡協(xié)作學習中知識建構的內容分析和社會網絡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7 黎加厚;趙怡;王玨;;網絡時代教育傳播學研究的新方法:社會網絡分析——以蘇州教育博客學習發(fā)展共同體為例[J];電化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8 王敬貴,蘇奮振,杜云艷,楊曉梅,陳秀法;基于Ontology的空間知識查詢方法及其應用[J];地球信息科學;2004年04期
9 王素芳;Ontology與敘詞表的融合初探[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5年01期
10 閆鵬飛;王尚峰;;基于本體的風機知識庫的設計[J];風機技術;2007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建州;李廉;汪映海;;面向Ontology的電力信息系統(tǒng)的研究[A];2005年信息與通信領域博士后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2 鄭笈;李思昆;陸筱霞;;大規(guī)模場景繪制的存儲數(shù)據(jù)調度組織研究[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一)[C];2007年
3 楊昆;王軍;彭雙云;;基于Ontology的空間信息互操作初步研究[A];中國地理信息系統(tǒng)協(xié)會第八屆年會論文集[C];2004年
4 賈凌燕;陸一平;;淺談ontology方法及其發(fā)展[A];全國先進制造技術高層論壇暨制造業(yè)自動化、信息化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陳曉宇;王國紅;;基于知識網絡的企業(yè)技術學習模式研究[A];中國企業(yè)運籌學[C];2006年
6 茍良;;知識管理系統(tǒng)IT要素和構架探討[A];信息經濟與國民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中國信息經濟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黃群;;從吉林石化爆炸污染事件談政府部門知識網絡應用[A];中國信息經濟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王曉惠;王念濱;程慧;;基于本體的信息集成研究綜述[A];黑龍江省計算機學會2007年學術交流年會論文集[C];2007年
9 姚文琳;王莉;王璀民;;基于Ontology的知識檢索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A];2008'中國信息技術與應用學術論壇論文集(一)[C];2008年
10 毛雪岷;張兄利;;基于Ontology的面向對象數(shù)據(jù)庫模型研究[A];計算機技術與應用進展·2007——全國第18屆計算機技術與應用(CACIS)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呂海軍;企業(yè)知識戰(zhàn)略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3年
2 胡鶴;本體方法及其時空推理應用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3 楊志雄;面向大規(guī)模定制的Web零件庫的若干關鍵技術和系統(tǒng)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4 馬玲;面向不連續(xù)創(chuàng)新的企業(yè)協(xié)同產品研發(fā)管理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5 黃茂軍;地理本體的形式化表達機制及其在地圖服務中的應用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6 杜文華;本體的構建及其在數(shù)字圖書館中的應用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7 金鐳;產業(yè)集群的形成和演化機制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6年
8 婁晶;基于知識管理的電子政務信息平臺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9 陳紅;知識創(chuàng)新導向的組織知識網絡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10 韓維賀;知識管理過程、IT平臺與企業(yè)績效關系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洪筱菡;基于XML的數(shù)據(jù)集成中間件研究[D];河海大學;2003年
2 劉茜;XTM主題圖與知識組織體系互操作[D];四川大學;2003年
3 劉曉;基于知識網絡的軟件業(yè)集群技術學習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4 李長玲;企業(yè)知識系統(tǒng)的優(yōu)化與重構[D];中國農業(yè)大學;2004年
5 劉彬;基于本體論的軸承套圈磨削質量分析及其知識庫系統(tǒng)的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6 熊毅;基于ontology的內容安全技術研究與實現(xiàn)[D];電子科技大學;2004年
7 陳蘭;基于ontology的信息抽取系統(tǒng)的研究與實現(xiàn)[D];電子科技大學;2004年
8 李益;基于多Agent的智能搜索引擎系統(tǒng)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4年
9 趙峗;基于本體的問答查詢系統(tǒng)關鍵技術的研究與實現(xiàn)[D];東南大學;2004年
10 秦春秀;基于本體的Web信息檢索系統(tǒng)及其關鍵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席運江,黨延忠;基于知識網絡的專家領域知識發(fā)現(xiàn)及表示方法[J];系統(tǒng)工程;2005年08期
2 王錚,馬翠芳,王露,楊妍,朱斌;知識網絡動態(tài)與政策控制(Ⅰ)──模型的建立[J];科研管理;2001年03期
3 馬費城;;論布魯克斯情報學的定量方法[J];情報科學;1983年04期
4 曹錦丹;基于文獻知識單元的知識組織——文獻知識庫建設研究[J];情報科學;2002年11期
5 丁晟春;李岳盟;甘利人;;基于頂層本體的領域本體綜合構建方法研究[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7年02期
6 毛軍;基于RDF的敘詞表研究[J];情報學報;2003年02期
7 馬費成;;論情報學的基本原理及理論體系構建[J];情報學報;2007年01期
8 趙蓉英;邱均平;;知識網絡研究(Ⅰ)——知識網絡概念演進之探究[J];情報學報;2007年02期
9 溫有奎;成鵬;;基于知識單元間隱含關聯(lián)的知識發(fā)現(xiàn)[J];情報學報;2007年05期
10 馬費成,陳銳,袁紅;科學信息離散分布規(guī)律的研究從文獻單元到內容單元的實證分析(I):總體研究框架[J];情報學報;1999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志云;;系統(tǒng)理論指導下的初中英語詞匯教學[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0年10期
2 邵光鼎;數(shù)字圖書館離我們有多遠?[J];江漢大學學報;2000年02期
3 田治;知識網絡與能力培養(yǎng)[J];池州師專學報;2000年04期
4 張美琴;形成知識網絡 提高記憶能力[J];江蘇教育;1999年11期
5 梁燕;;淺談萬維網與語義網[J];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6 龔德馨,袁來紅;補充相應內容 形成知識網絡——《紅旗插上“總統(tǒng)府”》教學設想[J];江蘇教育;1992年14期
7 丁家永;知識的本質新論——一種認知心理學的觀點[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8 田晶;趙新勝;;語義網信息檢索綜述[J];才智;2010年07期
9 ;再上新臺階 面向全世界[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4年05期
10 廖光蓉;多義詞范疇原型裂變、次范疇化及相關問題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任偉;孟祥旭;徐延寧;;基于語義網的產品配置設計研究[A];全國第13屆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圖形學(CAD/CG)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2 李雪竹;周國祥;;基于本體的語義網技術在信息檢索中的研究[A];全國第20屆計算機技術與應用學術會議(CACIS·2009)暨全國第1屆安全關鍵技術與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9年
3 賀瑞芳;鐘紹春;程曉春;;教學資源的個性化搜索引擎研究[A];第二屆全國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王宏生;周勇;張路;;基于神經網絡的本體映射的研究[A];2007北京地區(qū)高校研究生學術交流會通信與信息技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8年
5 虞為;曹加恒;陳俊鵬;;一種對語義網上本體查詢和檢索的新方法(英文)[A];全國語域web與本體能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林培光;劉弘;樊孝忠;王濤;;一種新的語義網信息檢索方法(英文)[A];全國語域web與本體能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陳曉宇;王國紅;;基于知識網絡的企業(yè)技術學習模式研究[A];中國企業(yè)運籌學[C];2006年
8 王紅玲;呂強;徐瑞;周國棟;;基于知識的語義相關度計算模型(英文)[A];中國計算技術與語言問題研究——第七屆中文信息處理國際會議論文集[C];2007年
9 陳曉榮;丁th;韓麗川;;知識網絡連接機制對知識擴散的影響[A];第九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周必水;李委;;基于本體的web服務發(fā)現(xiàn)的研究[A];浙江省電子學會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暨2007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商報記者 錢秀中;浙古社舉辦國學知識網絡大賽[N];中國圖書商報;2011年
2 北京 高守;互聯(lián)網之父鐘情語義網[N];電腦報;2002年
3 李牧邋編譯;語義網:Web3.0為何蓋不過Web 2.0的風頭[N];中國計算機報;2007年
4 王翔;大規(guī)模業(yè)務語義發(fā)掘為時尚早[N];網絡世界;2008年
5 閆立君;信息網絡與知識網絡[N];中國國防報;2000年
6 李sノ,
本文編號:18692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869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