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微入魚”的演變模式及其在晉方言中的表現(xiàn)
本文選題:支微入魚 + 音韻結構; 參考:《語言科學》2011年06期
【摘要】:文章從音韻結構上分析指出"支微入魚"產(chǎn)生的基礎是/jwij/,因異化而丟失腭化介音/j/是多數(shù)官話方言uei韻母的源頭,而因異化而丟失腭化韻尾/j/是導致"支微入魚"產(chǎn)生的音變。止攝合口三等和蟹攝合口三、四等字甚至包括某些方言中的蟹攝合口一等字在不同的階段都曾具備/jwij/這樣的基礎,故都產(chǎn)生這一變化。這一變化是與知莊章組字丟失腭化介音交織在一起的,故產(chǎn)生了不同的類型,文章分析了不同類型的變化在晉方言中的表現(xiàn)。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honological structure,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basis of "branch microentry fish" is that / jwij / / is the source of uei vowels in most Mandarin dialects, and the loss of palatine rhyme end / j/ / is the sound change that leads to "branch microinjection fish" because of dissimilation. The third class and the third and fourth class characters of the stop and the crab joint even include the first class of the crab joint in some dialects. They all have the basis of / jwij / at different stages, so they all produce this change. This change is intertwined with the loss of palatine medium sound in Zhizhuang zhang, so it produces different typ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types of changes in Jin dialect.
【作者單位】: 山西大學語言科學研究所;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07AYY002);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0CYY038) 山西省高等學校中青年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支持計劃(TYMIT)資助
【分類號】:H172.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朱曉農(nóng);三四等字的腭化與非腭化問題[J];漢字文化;1989年Z1期
2 丁邦新;;《蘇州同音常用字_Y》之文白異讀[J];中國語文;2002年05期
3 張光宇;;漢語方言合口介音消失的階段性[J];中國語文;2006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殷樹林;論文白異讀的性質(zhì)[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2 白靜茹;;山西呂梁方言咸山一等今白讀及元音高化[J];方言;2009年01期
3 柯西鋼;;漢江上游鄂北片方言的地理格局及混合性特征[J];方言;2010年01期
4 喬全生;;晉方言古支微(灰)韻同韻史[J];晉中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5 陳源源;;明清蘇滬方言研究述要[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6 朱曉農(nóng);腭化與失落的對抗[J];徐州師范學院學報;1989年01期
7 賈瓊;;山西興縣方言中的重疊式形容詞[J];語文學刊;2010年07期
8 王利;;晉東南晉語的入聲舒化現(xiàn)象[J];語文研究;2008年03期
9 邢向東;黃珊;;中古精組來母合口一等字在關中方言中的演變——附論精組合口三等字的演變[J];語文研究;2009年01期
10 白靜茹;;漢語方言語音研究方法述評[J];語文研究;2009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慧麗;漢語方言變韻的語音格局[D];北京大學;2011年
2 吳媛;陜西關中西府方言語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3 孫越川;四川西南官話語音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4 葉曉鋒;漢語方言語音的類型學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5 林頌育;論漢語方言的文白異讀[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6 王利;晉東南晉語語音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7 鄭偉;太湖片吳語音韻演變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8 楊俊芳;漢語方言形容詞重疊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9 瞿建慧;湘語辰溆片語音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10 侯小英;東江中上游本地話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郝新澤;《同音字辨》音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魏錦;一百年來興平方言語音變化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3 朱婷婷;吳江方言語音研究[D];溫州大學;2011年
4 張麗珍;方山方言語音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5 夏才發(fā);焦村方言音韻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7年
6 劉存雨;江寧方言的地理語言學研究[D];南昌大學;2008年
7 呂泉;桂北平話陰聲韻的演變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09年
8 曹鵬;延川方言語音的演變與層次[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9 賈瓊;興縣方言語法中的幾個問題[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10 郭永亮;西安方言內(nèi)部聲韻差異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孫宜志;安徽宿松方言同音字匯[J];方言;2002年04期
2 包祥;;一三四○年昆明蒙文碑銘再釋讀[J];民族語文;1980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福伊爾利希特;李如玉;;異化與詞典[J];國外社會科學文摘;1983年08期
2 陳艷麗;英語習語翻譯的異化(英文)[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3 趙德志;;精神自治——莊子:拒絕異化,追求自由[J];陰山學刊(自然科學版);2004年02期
4 史凱;中西融合 古體今用——從異化與歸化看中國古代佛經(jīng)翻譯[J];陜西師范大學繼續(xù)教育學報;2005年01期
5 楊靜琴;對異化翻譯的若干思考[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社科版);2005年02期
6 趙嶺梅;受眾認知心理現(xiàn)象與新聞傳播效果異化[J];學術交流;2005年07期
7 尚彩霞;;翻譯中的歸異策略與佛教中國化[J];中國電力教育;2005年S3期
8 陳樂;;深化和拓展馬克思主義哲學批判精神——淺析法蘭克福學派的理論貢獻[J];長白學刊;2006年01期
9 唐圓夢;;馬爾庫塞的意識形態(tài)批判理論及其質(zhì)疑[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10 朱海清;;存在主義對哈代小說的影響(英文)[J];語文學刊;2007年2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琪;李蔭榕;;論虛擬實踐的異化及其根源[A];第九次哈爾濱“科技進步與當代世界發(fā)展”全國中青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3年
2 唐發(fā)年;;試論異化與歸化在習語翻譯中的運用[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2年會論文集[C];2002年
3 劉立成;;電視天氣預報節(jié)目主持人的角色異化與回歸[A];推進氣象科技創(chuàng)新加快氣象事業(yè)發(fā)展——中國氣象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4年
4 李敏;;從近年華語影片字幕翻譯看異化與歸化的統(tǒng)一[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沈玉芳;;論經(jīng)濟地理學研究范式和行為的異化[A];地理學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中國地理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6 譚曉麗;;韋努蒂的解構翻譯思想新探[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7 張傳彪;;對“異化”的困惑與思考[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胡培兆;;馬克思主義經(jīng)濟學說的運用與異化[A];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第十二次學術研討會暨第七次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4年
9 楊華娟;;異化的人群 絕望的生存——卡夫卡小說中的異化主題分析[A];2003年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年會交流論文文集[C];2003年
10 宋紹柱;張明;;青少年“野性自由”對社會倫理道德的挑戰(zhàn)及對策分析[A];“傳承人文奧運精神,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科學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戴志強;警惕“異化”的國企情結[N];中國改革報;2006年
2 歐永生;注重開發(fā)理財業(yè)務中的客戶體驗[N];中國城鄉(xiāng)金融報;2007年
3 吳龍貴;謹防“宜居城市”被人為異化[N];中國信息報;2007年
4 劉利軍;正視成本優(yōu)勢 帶來異化危機 [N];中國工業(yè)報;2005年
5 揚州大學 吳錫平;編輯的異化:從“把關人”到“合謀者”[N];社會科學報;2004年
6 本報評論員 袁衛(wèi)東;提供公共服務的公司為什么作惡?[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6年
7 劉琦;格林耐特的寬帶贏利差異化猜想[N];通信產(chǎn)業(yè)報;2003年
8 張記爭;面試指南走向“靈異化”要不得[N];人才市場報;2006年
9 李學芹;給“異化教育”降降溫[N];科學導報;2005年
10 李青宜;社會的異化[N];學習時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彭鵬;競技武術套路運動異化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09年
2 楊禮富;網(wǎng)絡社會的倫理問題探究[D];蘇州大學;2006年
3 郭巍;知識的問題與《亨利·亞當斯的教育》[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4 陳樂;把哲學變?yōu)樯鐣欣碚揫D];吉林大學;2006年
5 曾林;論科技時代人類生存的困境[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6 劉雪霞;河南方言語音的演變與層次[D];復旦大學;2006年
7 鄒曉霞;商業(yè)街道表層研究[D];清華大學;2006年
8 蔣花;壓抑的自我,,異化的人生[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9 鄧志偉;E.弗洛姆新人道主義倫理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10 王雪明;制衡·融合·阻抗[D];復旦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麗雙;馬克思及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對異化問題的根源探究[D];黑龍江大學;2003年
2 劉佳;異化:文化差異之保持[D];浙江大學;2006年
3 陸巧兒;廣告翻譯中的歸化與異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4 杜鵑;馬爾庫塞單向度理論探析[D];黑龍江大學;2008年
5 鄭蘭英;[D];安徽大學;2003年
6 桂宏軍;視之離[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7 彭燦;跨文化翻譯中的異化與歸化[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8 陳勇;馬爾庫塞技術合理性批判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9 陳習芝;翻譯中歸化、異化之時代內(nèi)涵的實證分析[D];安徽大學;2004年
10 王巧寧;從互文性角度談異化翻譯策略[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8013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801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