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的使用機制及教學策略
本文選題:“了” + 使用機制; 參考:《語言教學與研究》2011年03期
【摘要】:本文根據(jù)"了"的語法意義及句法表達情況,著重從"事件"表達的角度探討"了"的使用機制和句法形式上的要求,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的教學思路。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grammatical meaning and syntactic expression of "Xu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use mechanism and syntactic form requirements of "event" express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 thought of "" on this basis.
【作者單位】: 北京語言大學漢語速成學院;
【分類號】:H146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李曉琪;漢語“了”字教學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2 高順全;;從語法化的角度看語言點的安排——以“了”為例[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6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波;中古漢語介賓短語“於/在+處所”句法位置的變化[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2 潘玉坤;西周金文中的同位語結(jié)構(gòu)及其語序[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5年02期
3 王曉坤;當代語法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J];長春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4 孟萬春;;介詞結(jié)構(gòu)“在+處所”句中分布的制約因素[J];重慶社會科學;2006年10期
5 余東濤,鄧嶸;從漢語連動句的英譯看英漢語句子結(jié)構(gòu)的差異[J];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6 王潔;論“省略述語動詞”的體詞謂語句[J];大理師專學報;2000年04期
7 李曉琪;漢語“了”字教學研究[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4期
8 辛永芬;論能夠做結(jié)果補語的動詞[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1期
9 鄭慶君;漢語話語中的時間表達[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年06期
10 毛新耕;論英漢翻譯中的語序調(diào)整[J];廣西社會科學;2004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崔建新;張文賢;;不同語體下連詞使用率的統(tǒng)計與分析[A];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遐;新疆維吾爾族學生漢語介詞學習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鹿榮;現(xiàn)代漢語供用[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3 刁世蘭;受事成分的句法投射[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4 許國萍;現(xiàn)代漢語差比范疇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5 王彤;俄、漢語時間范疇多視角對比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5年
6 朱斌;現(xiàn)代漢語“是”字句然否類型聯(lián)結(jié)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2年
7 時兵;古漢語雙賓結(jié)構(gòu)研究[D];安徽大學;2002年
8 崔誠恩;現(xiàn)代漢語情態(tài)副詞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王建華;漢英跨文化語用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10 熊仲儒;現(xiàn)代漢語中的致使句式[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朱坤林;現(xiàn)代漢語“猜測”類動詞的多角度分析[D];延邊大學;2006年
2 張虹然;空間隱喻的英漢對比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5年
3 王麗彩;現(xiàn)代漢語中表伴隨義的三個格式考察[D];暨南大學;2005年
4 高丹;給予雙賓語句探討[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5 王華;論介詞短語作句首狀語[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6 趙麗華;動詞帶“著”多動句的考察[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0年
7 劉賢俊;學術(shù)論文提要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8 張會娟;連謂結(jié)構(gòu)中動詞的數(shù)量及其排列順序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1年
9 關(guān)永平;英語的象似性及其語言認知意義[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10 李志軍;先秦漢語雙賓語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高順全;動詞虛化與對外漢語教學[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2年02期
2 高順全;;從語法化的角度看語言點的安排——以“了”為例[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6年05期
3 彭伶楠;;“好了”的詞化、分化和虛化[J];語言科學;2005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余又蘭;;漢語“了”的習得及其中介語調(diào)查與分析[A];第六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9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國憲;盧建;;助詞“了”再語法化的路徑和后果[J];語言科學;2011年04期
2 稅昌錫;;事件過程與存現(xiàn)構(gòu)式中的“了”和“著”[J];語言科學;2011年03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陳振宇;陳振寧;;怎樣計算現(xiàn)代漢語句子的時間信息[A];第二屆全國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蔡華祥;鹽城(步鳳)方言動態(tài)助詞及相關(guān)語法手段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2 陳楚芬;面向泰國漢語教學的現(xiàn)代漢語“了”的考察[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玄美蘭;日本學生漢語“了”字句習得偏誤分析[D];延邊大學;2004年
2 黃春麗;突顯原理與“了”的認知分析[D];重慶大學;2004年
3 田麗娜;“了”(le)的幾個問題研究概述[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4 朱素弟;初級俄國留學生學習漢語“了”的偏誤類型及其教學對策[D];暨南大學;2008年
5 謝曉暉;《西游記》體助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6 楊依萍;現(xiàn)代漢語“了”的多角度考察[D];浙江大學;2007年
7 段鈺;對詭辯的修辭研究[D];山西大學;2007年
8 楊晶晶;詩性語言和詩性語言在交際中的作用[D];四川大學;2007年
9 朱懷;主謂結(jié)構(gòu)作狀語句考察[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10 唐娟華;山東方言動詞的完成體[D];北京語言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7944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794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