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與漢字載體
本文選題:漢字 切入點:漢字載體 出處:《蘭臺世界》2011年3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文字載體是指采用書寫、鐫刻或印刷等方法以紙張、織物、金屬、木石等材料作為記錄、傳輸、積累和保存信息的載體。新型載體的出現(xiàn),不但推動了人類信息活動的進步,也推動著人類認識的發(fā)展。
[Abstract]:The word carrier means that the paper, fabric, metal, wood stone and other materials are used to record, transmit, accumulate and preserve information by means of writing, engraving or printing. The emergence of a new type of carrier not only promotes the progress of human information activities, It also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ognition.
【作者單位】: 遼寧社會科學院省情研究所;遼寧大學;沈陽師范大學;
【分類號】:H1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文松;;漢字的特殊功能[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1年04期
2 劉永山;;漢字與書法[J];世界漢語教學;1988年02期
3 郭立場;;“提筆忘字”的漢字危機[J];北方人(悅讀);2010年10期
4 凌夫;;美國掀起漢字治病熱[J];健康天地;2000年11期
5 張瑞;首屆全國規(guī)范漢字楷書書法大賽勝利結(jié)束[J];語文建設(shè);1992年02期
6 丁鋼;;隱藏的文化[J];當代教育與文化;2009年01期
7 劉偉乾;王超;;從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看漢字之美[J];語文學刊;2009年06期
8 蘇士澍;;弘揚中華文化先得寫好漢字[J];成才之路;2010年11期
9 謝仁敏;論中國的文字崇拜文化[J];零陵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10 陳杰嵐;張巧[J];湖南教育;2005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寶明;;漢字為奧運插上翅膀 漢語讓中國人驕傲[A];北京周末社區(qū)大講堂集粹(第一輯)[C];2007年
2 戴汝潛;;漢字是蘊育中華文化的搖籃[A];識字教育科學化教學匯粹——第二屆識字教育國際研討會文獻之三[C];2006年
3 白云開;梁慧敏;;單元下的描寫篇章類型[A];第二屆全國教育教材語言專題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張公瑾;;傣族經(jīng)典文字考源[A];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二輯)[C];1993年
5 劉德隆;;“吟”之我見[A];吟誦經(jīng)典、愛我中華——中華吟誦周論文集[C];2009年
6 ;蔣凡先生論吟誦[A];吟誦經(jīng)典、愛我中華——中華吟誦周論文集[C];2009年
7 王更生;;學術(shù)論文:古典詩詞吟誦藝術(shù)[A];吟誦經(jīng)典、愛我中華——中華吟誦周論文集[C];2009年
8 張懋昒;;關(guān)于中國文字起源與形成問題的幾點淺見[A];周秦社會與文化研究——紀念中國先秦史學會成立20周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9 楊涵清;;布、傣、壯語音詞匯的比較和文字聯(lián)盟的建議[A];布依學研究(之三)——貴州省布依學會第二屆年會暨第三次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91年
10 鄭錦全;;口語與文字在書寫中的主導地位[A];“漢語與漢字關(guān)系”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提要[C];2008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新生;人民幣上的文字[N];中國檔案報;2001年
2 朱偉一;文字與法律[N];檢察日報;2003年
3 早報評論專欄作者 鄧聿文;漢語正處在百年來最好發(fā)展時期[N];東方早報;2007年
4 尚杰;漢語到了危急時刻?[N];中華新聞報;2006年
5 王朝霞;東鄉(xiāng)語有望形成文字[N];甘肅日報;2005年
6 任繼f ;說“文”談“字”[N];光明日報;2006年
7 班鳴;文字污染之我見[N];人民代表報;2001年
8 王曉平;日本“手機”文字萬花鏡[N];中華讀書報;2002年
9 ;百歲老人周有光答客問[N];中華讀書報;2005年
10 潘玉英;我省部署“十一五”期間語言文字規(guī)范化工作[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寶國;18世紀以前歐洲文字傳媒與社會發(fā)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2 吳國升;春秋文字研究[D];安徽大學;2005年
3 馮靚蕓;《漢書》通假研究[D];復旦大學;2005年
4 朱葆華;原本玉篇文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5 耿銘;玄應《眾經(jīng)音義》異文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8年
6 金玲敬;《說文解字翼徵》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7 張靜;郭店楚簡文字研究[D];安徽大學;2002年
8 鄭飛洲;納西東巴文字字素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9 韓小荊;《可洪音費芯縖D];浙江大學;2007年
10 朱湘云;《梁書》詞語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俞莉嫻;《慧苑音義》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2 魏紅;中國古代文字崇拜現(xiàn)象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4年
3 樸點玉;韓國和中國現(xiàn)行漢字比較[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馬元麗;《說文字原》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4年
5 曹萱;納西哥巴文造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程燕;望山楚簡文字研究[D];安徽大學;2002年
7 葉慶紅;《阜陽漢簡》文字研究二題[D];西南大學;2008年
8 鄒愛琴;徐通鏘字本位理論述評[D];中國海洋大學;2008年
9 陳琦;醫(yī)學論文中半技術(shù)性詞匯的分析[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4年
10 李明龍;《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賬戶詞語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6495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649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