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翻譯學的復雜性研究——一個譯學研究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的革命
本文選題:復雜性研究 切入點:翻譯學 出處:《上海翻譯》2013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興起于20世紀八十年代的復雜性研究是一種新的思維范式,它是對傳統(tǒng)簡單性科學研究思想的反撥和顛覆,對整個科學界,尤其是人文社會科學有很大意義。本文結(jié)合翻譯研究以認識論轉(zhuǎn)變?yōu)橹攸c論述了從主體—客體式認識方式轉(zhuǎn)為人—世界的認識方式對翻譯學的啟示。
[Abstract]:The study of complexity, which arose in the 1980s, is a new paradigm of thinking. It is a reversal and subversion of the traditional thinking of simpl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t is also a challenge to the entire scientific community. In particular,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epistemology in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discusse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subject-object to human-world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studies.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外國語學院;
【分類號】:H059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4條
1 鄧毅;;什么是憲法哲學[J];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2 唐文佩;中世紀經(jīng)院哲學對近代西方科學的形上學貢獻[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05期
3 黃秦安;邏各斯"的神化與理性主義的解構(gòu)及重建[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4 陳嘉映;真理掌握我們[J];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崔國富;學習型社會建設(shè)與教育的使命[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2 季濤;法律之思[D];浙江大學;2007年
3 魏書勝;論馬克思哲學的人類性觀念[D];吉林大學;2007年
4 徐晟;現(xiàn)象的被給予性與主體的轉(zhuǎn)化[D];浙江大學;2008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鄭茂;打在文明門面上的烙印:廣告,人類的烏托邦抑或災(zāi)難[D];重慶師范大學;2003年
2 崔柳;法國巴黎城市公園發(fā)展歷程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6年
3 胡慶利;梅洛—龐蒂時間觀探析[D];河南大學;2007年
4 劉寶平;論自然法學說的方法論意義[D];北方工業(yè)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小波;論翻譯學建設(shè)的國際化[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2 孫建光;企業(yè)翻譯學發(fā)展探究[J];淮陰工學院學報;2002年05期
3 李平;論翻譯學的學科性質(zhì)[J];外語研究;2003年02期
4 李婷;;翻譯界研究之現(xiàn)狀[J];新課程研究(職業(yè)教育);2007年04期
5 王穎;;翻譯方法及研究[J];現(xiàn)代交際;2011年05期
6 胡云飛;二十世紀中國譯學論說舉要述評[J];語言與翻譯;2000年02期
7 賈正傳;翻譯學系統(tǒng)演化觀——用系統(tǒng)觀考察翻譯學史的嘗試[J];煙臺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8 廖七一;學科設(shè)置與翻譯學的發(fā)展[J];中國翻譯;2004年03期
9 勞隴;丟掉幻想聯(lián)系實踐[J];中國翻譯;1996年02期
10 林璋;1996年中國翻譯學研究綜述[J];中國翻譯;1997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巍;;翻譯學術(shù)語規(guī)范化的實踐及效果反思[A];譯學辭典與翻譯研究——第四屆全國翻譯學辭典與翻譯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武光軍;;語料庫翻譯學的范式理據(jù)與范式體系[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3 賈正傳;;融合與超越:走向翻譯辯證系統(tǒng)觀[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蕭立明;;認知語言學與翻譯[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5 汪敬欽;;譯學斷想——翻譯學:比較研究學(?)[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1年年會論文集[C];2001年
6 穆雷;仲偉合;;翻譯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索[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7 王愛莉;;翻譯即文化移入[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8 咸立強;;譯入語與文學漢語的現(xiàn)代想像[A];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屆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10年
9 余平;;論“文本間性”與習語的翻譯——文化意象翻譯研究之二[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劉倩;;力求唯真求實——淺談翻譯中的“還原”問題回譯[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姜秋霞;翻譯學:科學與藝術(shù)、共性與個性的統(tǒng)一[N];光明日報;2002年
2 繆迅;我國大陸首批翻譯學博士“出爐”[N];文學報;2008年
3 本報記者 蘇華 陳小玉;推進彝語文翻譯事業(yè)新跨越[N];涼山日報(漢);2008年
4 王寧;翻譯中的文化和文化研究中的翻譯學轉(zhuǎn)向[N];中華讀書報;2003年
5 李景端;翻譯的第二基本功[N];中華讀書報;2007年
6 張柏然;發(fā)展中國的譯學研究[N];光明日報;2001年
7 北京大學 陳汝東;話語學研究現(xiàn)狀與趨勢[N];社會科學報;2008年
8 上外高級翻譯學院翻譯研究所 謝天振;文化轉(zhuǎn)向:當代西方翻譯研究新走向[N];社會科學報;2007年
9 世文;堅持正確導向 促進翻譯繁榮[N];文藝報;2007年
10 和穎;發(fā)展國家的“軟實力”[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賀顯斌;論權(quán)力關(guān)系對翻譯的操控[D];廈門大學;2004年
2 趙巍;譯學辭典的原型及評價系統(tǒng)[D];山東大學;2006年
3 崔泳準;《三國志》今譯與古漢語專題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4 孔祥立;中國翻譯學學科建設(shè)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5 陳歷明;翻譯:作為復調(diào)的對話[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4年
6 胡顯耀;當代漢語翻譯小說規(guī)范的語料庫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7 高雷;譯學詞典的本體論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8 趙剛;漢英詞典翻譯的篇章語言學視角[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喻鋒平;翻譯研究“轉(zhuǎn)向”現(xiàn)象的哲學觀照[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10 朱義華;外宣翻譯研究體系建構(gòu)探索[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志波;應(yīng)用翻譯質(zhì)量評估模式構(gòu)建—生態(tài)翻譯學路徑[D];中國海洋大學;2012年
2 陳志強;中西翻譯理論的文化比較[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3 蔡靜;英漢修辭格[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4 李志華;談“文質(zhì)之爭”及其對中國翻譯學建設(shè)的意義[D];中國石油大學;2007年
5 伏春宇;翻譯過程中意義運作機制的認知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6 柴焱;接受美學觀照下的翻譯對話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7 顧玉萍;嚴復、奈達、紐馬克翻譯理論的一致性[D];太原理工大學;2005年
8 呂立松;翻譯研究中的歸納法和演繹法[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7年
9 溫都胡;漢語和蒙古語比喻格的特點及翻譯表達法探微[D];西北民族大學;2009年
10 王宇丹;從韓禮德語言與語篇模式視角對培根Essayes中譯文進行比較研究[D];外交學院;2007年
,本文編號:16460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646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