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對外漢語形聲字教學方法
本文關鍵詞: 形聲字 對外漢字教學 形旁 聲旁 出處:《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形聲字是現代常用字的主體,形聲字教學也是漢字教學的重點。本文分析了形聲字的特點,提出了對外漢字教學中有關形聲字教學的若干建議。
[Abstract]:Phonetic characters are the main body of modern Chinese characters, and the teaching of pictophonetic characters is also the focus of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ictophonetic character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teaching of pictophonetic characters i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Chinese characters.
【作者單位】: 南京師范大學對外漢語系;
【分類號】:H19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陳寶國,彭聃齡;漢字識別中形音義激活時間進程的研究(Ⅰ)[J];心理學報;2001年01期
2 李蕊;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形聲字表義狀況分析[J];語言文字應用;2005年02期
3 馮麗萍;對外漢語教學用2905漢字的語音狀況分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6期
4 潘先軍;形旁表意功能在留學生漢字學習中的負遷移及對策[J];漢字文化;2002年03期
5 萬業(yè)馨;略論形聲字聲旁與對外漢字教學[J];世界漢語教學;2000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錢華,馮成志;漢字輸入法對漢字字詞加工的影響研究[J];心理科學;2004年06期
2 聶宛忻,黃仁tD;慧琳《一切經音義》中的一些轉注字[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10期
3 周良平;從漢字的發(fā)展過程看造字法[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3期
4 洪增流,彭發(fā)勝;詩歌語言的維度:“Image”與意境的差異[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5 白兆麟;論傳統“六書”之本原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6 楊運庚,周海霞;古今字與通假字之辨析[J];安康師專學報;2004年03期
7 王丹;;帶指事性質的象形字與指事字辨析[J];安康師專學報;2005年06期
8 何瑞;;原本《玉篇》異體關系初探[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9 李家浩;戰(zhàn)國竹簡《民之父母》中的“才辯”[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10 費錦昌;對外漢字教學的特點、難點及其對策[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蘇丹;趙宏_";;影響普通話水平測試的心理因素及其分析[A];首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2 周有光;;文字發(fā)展規(guī)律的新探索[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Ⅱ)[C];2004年
3 “漢字應用水平測試研究”課題組 ;孫曼均;;漢字應用水平測試用字的統計與分級[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Ⅱ)[C];2004年
4 蘇丹;趙宏_";方平;;自我效能感與普通話水平測試的相關研究[A];第二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柯彼德;;關于漢字教學的一些新設想[A];第四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3年
6 施正宇;;外國留學生形符書寫偏誤分析[A];第六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1999年
7 李大遂;;常用漢字義系字族表[A];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昝飛;聾生漢字加工中語音編碼作用的實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2年
2 韓同蘭;戰(zhàn)國楚文字用字調查[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3 景盛軒;敦煌本《大般涅i鎂費芯縖D];浙江大學;2004年
4 張小艷;敦煌書儀語言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5 沈澍農;中醫(yī)古籍用字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年
6 林源;《說文解字》心部字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7 蔣紅斌;超以象外 得其圜中——從漢字字體演進的外部因素比較來探索設計的創(chuàng)造性[D];清華大學;2004年
8 鐘如雄;漢字轉注系統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9 高慧宜;傈僳族竹書文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10 楊元剛;英漢詞語文化語義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榮榮;印尼學生形聲字聲旁、形旁意識發(fā)展進程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2 鄭琳;《說文解字》大徐注研究[D];河北大學;2000年
3 安藤亮大;《留學生漢字書寫錯誤的綜合考察與成因分析》[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0年
4 劉新民;清代“說文學”專著之書目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文獻情報中心);2002年
5 魏曉麗;《字鑒》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2年
6 李靜峰;現代漢語常用漢字字義研究[D];廣西大學;2002年
7 尤浩杰;非漢字文化圈學習者掌握漢字情況分析[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1年
8 王瑞烽;對外漢字教學研究——基礎漢語教材的漢字教學內容分析[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2年
9 楊慧真;《汗簡》異部重文的再校訂[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2年
10 趙立偉;《睡虎地秦墓竹簡》通假字、俗字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馮麗萍;對外漢語教學用2905漢字的語音狀況分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6期
2 高立群,孟凌;外國留學生漢語閱讀中音、形信息對漢字辨認的影響[J];世界漢語教學;2000年04期
3 陳紱;日本學生書寫漢語漢字的訛誤及其產生原因[J];世界漢語教學;2001年04期
4 張厚粲,舒華;漢字讀音中的音似與形似啟動效應[J];心理學報;1989年03期
5 張積家,張厚粲,彭聃齡;分類過程中漢字的語義提取(Ⅰ)[J];心理學報;1990年04期
6 陳寶國,彭聃齡;漢字識別中形音義激活時間進程的研究(Ⅰ)[J];心理學報;2001年01期
7 宋華,,張厚粲,舒華;在中文閱讀中字音、字形的作用及其發(fā)展轉換[J];心理學報;1995年02期
8 張武田,馮玲;漢字屬性匹配與大腦兩半球協同活動[J];心理學報;1998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鴻博;;留學生漢字學習策略與對外漢字教學[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年22期
2 祁曉旭;;淺析對外漢字教學[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03期
3 陸華;李業(yè)才;;筆順規(guī)范問題與對外漢字教學應對[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1年07期
4 吳煥寶;;俄羅斯留學生漢字書寫狀況調查及分析[J];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易洪川;翟汛;;對外漢字教學所需查字法研究[A];對外漢語教學的全方位探索——對外漢語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2 王駿;;從留學生漢字習得的相關因素看中西文字比較[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3 洪桂治;;淺談漢字教材與對外漢字教學[A];第二屆全國教育教材語言專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通拉嘎;;近十年對外漢字教學研究回顧與展望[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5 澄霄;;漢字在強勢語言中的定位[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6 王建勤;高立群;;歐美學生漢字形音意識發(fā)展的實驗研究[A];對外漢語教學的全方位探索——對外漢語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張智慧;基于對外漢字教學的漢字構形理論應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英俊;對越漢字教學法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3 韓秀娟;基于動態(tài)流通語料庫的通用詞語用字研究及字詞語關系考察[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4 王駿;字本位與認知法的對外漢語教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王建勤;外國學生漢字構形意識發(fā)展的模擬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杜郎璇;對外漢字教學中字詞理據的文化解讀[D];河北大學;2009年
2 遲安然;“六書”理論在對外漢字教學中的應用[D];吉林大學;2012年
3 蘇海菊;論漢字的性質特點在對外漢字教學中的應用[D];南昌大學;2010年
4 張薇;近十年對外漢字教學研究的檢討[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1年
5 鐘翠蕓;與初級綜合教材相配套的對外漢字教學模式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6 劉霖;“六書”理論在對外漢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7 張曉梅;對外漢字教學的趣味性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2年
8 陳翠寶;圖畫啟發(fā)外國學生在漢字學習過程中的原型配對作用[D];暨南大學;2010年
9 樸宣泳;對外漢字教學研究[D];遼寧大學;2011年
10 柳琳;漢字的理據性與對外漢語漢字教學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5324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532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