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用學探索:語言、認知與跨文化視角》介紹
本文關(guān)鍵詞: 語用學研究 跨文化視角 語言應用 跨文化交際 認知模型 言語行為 程式化 跨文化語用學 關(guān)聯(lián)理論 語言運用 出處:《當代語言學》2011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語用學探索:語言、認知與跨文化視角》(Explorations in Pragmatics:Linguistic,Cognitive and Intercultural Aspects)2007年由Mouton de Gruyter出版社出版,主編為紐約州立大學Istvan Kecskes教授和耶魯大學Laurence R.Horn教授。全書精選了2006年3月在德國召開的第31屆LAUD研討會上的11篇論文,其中包括Searle的主題發(fā)言、6篇大會報告和
[Abstract]:In 2007 , it was published by Mouton de Gruyter Press , edited by Professor Istvan Kecskes of State University in New York and Professor Laurence R . Horn , Yale University .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外國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09BYY020)的資金資助
【分類號】:H030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樹學;馮麗;;外語教學的語用意識與語用實踐[J];航海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2 王欣燕;曾亦智;;淺談我國英語語用學研究[J];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3 李t;;語言順應論研究綜述[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4 袁金秋;;語用學理論視野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方法解讀[J];景德鎮(zhèn)高專學報;2010年04期
5 李燕;;語用學在雙語詞典編纂詞語定義中的應用[J];新疆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4期
6 郝曉寧;;論大學英語教學中應涉及的文化認知內(nèi)容[J];語文學刊;2008年23期
7 張樹彬;李熙;;語法正確與語用得體——大學英語教學的語用學思考[J];河北經(jīng)貿(mào)大學學報(綜合版);2006年01期
8 錢冠連;;語言符號的局限和語用學[J];外語研究;1991年04期
9 徐海銘;論語用學研究的趨向[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97年02期
10 劉根輝,李德華;中國語用學研究狀況與發(fā)展方向[J];現(xiàn)代外語;2005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邱林林;;委婉語功能的語用學研究[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六輯)[C];2010年
2 朱建平;;從語形學、語義學到語用學[A];2000年邏輯研究專輯[C];2000年
3 楊梅;童鑄;;中西方文化沖突與奧林匹克運動中跨文化交際的研究[A];第七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4年
4 李開榮;;跨文化交際中英漢語言意識差異分析[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5 劉源甫;;跨文化交際的認知圖式——共性與差異研究[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6 林敏;;普遍性與個性——禮貌原則在跨文化交際中的應用[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7 趙陽;;中西方面子的對比與文化差異[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8 黃斌;;中國大學課堂中的文化多元性及其實用價值[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9 李安嫦;李禹;王靜;;回顧與展望:跨文化交際在中國的發(fā)展——三本外語教學學術(shù)期刊的綜述[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10 劉艷秋;;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及對策[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宋暉 通訊員張新紅;語用學研究趨向多元化[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年
2 記者 徐川山;扎實推進中國的語用學研究[N];語言文字周報;2011年
3 記者 李曉虹;報刊邏輯語言應用病例有獎?wù)骷顒訂覽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6年
4 馬麗偉 于曉華 秦靜;跨文化交際中價值觀維度探究[N];吉林日報;2010年
5 靳琰 曹進;禮貌原則和跨文化交際[N];光明日報;2004年
6 桂曉風;讓我們的母語更加健康[N];中國教育報;2006年
7 ;打造國際交流平臺 推動學科建設(shè)發(fā)展[N];中華讀書報;2009年
8 戴曉東 上海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跨文化交際理論:從歐洲主導到亞非突圍[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9 薛小梅;語言·文化·跨文化交際[N];光明日報;2003年
10 葉秀華邋通訊員 劉紅;景寧斥資百萬實施“畬族語言應用與保護工程”[N];麗水日報;2007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姚鴻琨;詞匯語用學之阻遏現(xiàn)象新探[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2 殷杰;哲學對話的新平臺[D];山西大學;2002年
3 褚修偉;程式性言語事件—人類基本生存方式的語用學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8年
4 汪火焰;基于跨文化交際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5 李三福;教學的語用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6 劉根輝;計算語用學基礎(chǔ)理論及其應用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7 王建華;漢英跨文化語用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8 張春星;對幽默翻譯中語境調(diào)整的語用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9 龍翔;中國英語學習者言語交際中語用失誤之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賈影;中西認知差異與跨文化交際的場理論研究[D];廈門大學;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兆娟;語用學視角下的雙語詞典詞語定義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6年
2 楊晶;從跨文化視角看翻譯[D];廈門大學;2006年
3 李世強;中西商務(wù)溝通中的沖突分析:跨文化視角[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6年
4 王敏玲;漢語語境下夫妻間沖突話語的語用學研究[D];山西大學;2006年
5 賴陽;試論語用的基本原則[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6 楊卿;從英漢文化空缺詞看跨文化視角下的文化空缺現(xiàn)象[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7 楊倩;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失誤[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7年
8 熊啟煦;跨文化交際語用失誤分析[D];四川師范大學;2007年
9 劉娜娜;跨文化交際背景下的中英文禁忌語對比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9年
10 楊e,
本文編號:152878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528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