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東安石期市土話語音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 石期市土話 語音特征 比較 實驗語音學(xué) 音韻現(xiàn)象 出處:《湖南大學(xué)》2012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xué)位論文
【摘要】:東安縣位于湖南省的西南端,地處湘南土話和西南官話雙方言區(qū)。而湘南土話自發(fā)現(xiàn)以來,其研究日益得到學(xué)界的重視。本論文的研究對象為湘南土話群中的一處方言——湖南東安石期市土話。本文以筆者田野調(diào)查的材料為基本語料,對石期市土話聲母、韻母、聲調(diào)的重要特點從共時和歷時的角度進行了研究和探討,從而梳理出石期市土話自身的語音特點及與周邊土話的異同。石期市土話聲母存在著“古全清塞音聲母今讀內(nèi)爆音”、“輕唇讀如重唇”、“知組讀如端組”、“全濁聲母弱化”等特點,韻母存在著“支微入魚”、“果假效元音高化鏈變”、“陽聲韻脫落成陰聲韻”等特征。 本論文的具體內(nèi)容共分五章。 第一章緒論部分簡述東安縣和石期市鎮(zhèn)地理、歷史沿革、語言使用狀況和石期市土話研究現(xiàn)狀以及本文研究方法和意義。 第二章主要描寫石期市土話語音系統(tǒng)、聲韻調(diào)配合關(guān)系,用實驗語音學(xué)的方法對石期市土話的聲調(diào)進行較為精確的描寫和分析。 第三章將石期市土話置于歷時的層面,,與中古聲韻調(diào)進行比較,找出古今聲韻調(diào)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探究石期市土話演變的規(guī)律,并對文白異讀現(xiàn)象進行總結(jié)。 第四章將石期市土話置于共時的層面,運用統(tǒng)計法、比較法粗線勾勒出石期市土話與花橋土話、高峰土話的異同。 第五章重點討論石期市土話突出的音韻現(xiàn)象:古全清塞音聲母今讀內(nèi)爆音、支微入魚、元音格局、陽聲韻韻尾脫落成陰聲韻。 結(jié)語部分則對全文進行大致概括。我們認為,石期市土話有較深的吳語、老湘語的色彩。
[Abstract]:Dongan County i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ern tip of Hunan Province,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Hunan dialect and the southwest Mandarin dual dialect area. But since the discovery of Xiangnan dialect. The research is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the academic circles. The object of this thesis is the dialect of Hunan Dongan Shi Shi dialect, which is one of the dialects of the local dialect group in southern Hunan. This paper takes the material of the author's field investigation as the basic language material. This paper studies and discusses the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sonant, vowel and tone of Shi Ji dialect from the angle of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In order to sort out the pho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Shiji dialect a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native dialect and the surrounding dialect, there are "ancient Quanqing syllable consonants read implosion", "light lips read like heavy lips", "knowing group reading like Duan group". The vowel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ranch into the fish", "fruit false vowel high chain change", "Yang rhyme fall off into Yin phonetic rhyme" and so on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he whole turbid consonant weakens" and so on.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geography, historical evolution, language usage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study of Shiji dialect in Dongan County and Shiji Town.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paper are also discussed. 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describes the phonetic system of Shi Ji dial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ne and rhyme, and uses the method of experimental phonetics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the tone of Shi Ji dialect more accurately. The third chapter puts Shiji dialect at the diachronic level, compares it with the middle ancient rhyme tone, finds out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ancient and modern rhyme tones, probes into the law of the evolution of Shiji dialect, and sums up the phenomenon of different reading. In chapter 4th, the author puts Shiji dialect at the level of synchronic, and outlin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Shiji dialect and Huaqiao dialect and peak dialect by statistical method and comparative method. The 5th chapter focuses on the prominent phonological phenomena in Shi Ji's dialect: the ancient Quanqing syllable consonants now read implosion, branch into fish, vowel pattern, and Yang rhyme end falling off into yin. The conclusion part is a general summary of the full text. We believe that Shiji dialect has a deeper Wu dialect and the color of Lao Xiang dialect.
【學(xué)位授予單位】:湖南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H174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暉;湖南臨武(麥市)土話語音分析[J];方言;2002年02期
2 盧小群,李郴生;湖南資興(興寧)土話的指示代詞[J];株洲工學(xué)院學(xué)報;2005年03期
3 羅昕如;湖南藍山土話的內(nèi)部差異[J];方言;2002年02期
4 謝奇勇;《湖南方言調(diào)查報告》中的“湘南土話”[J];方言;2002年02期
5 鮑厚星;湘南土話系屬問題[J];方言;2004年04期
6 曹志耘;;桂北“資全灌”土話記略[J];方言;2006年01期
7 張青山;;談?wù)勍猎抂J];娘子關(guān);2008年04期
8 向亮;;南部土家語的“孤島”現(xiàn)象研究[J];民族論壇;2010年01期
9 喬忠延;;堯都土話[J];黃河;2002年03期
10 ;魏林海 收集北京土話申遺未果[J];三月風(fēng);2007年1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7條
1 楊涵清;;布、傣、壯語音詞匯的比較和文字聯(lián)盟的建議[A];布依學(xué)研究(之三)——貴州省布依學(xué)會第二屆年會暨第三次學(xué)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91年
2 石奕龍;;閩臺閩南人民間文化的深層共性[A];閩南文化研究——第二屆閩南文化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3年
3 鐘菲;白葵陽;;語言文字與文化的視野融合——瞿秋白對方言與普通話的關(guān)系的探索[A];瞿秋白研究文叢(第二輯)[C];2009年
4 林仲湘;;學(xué)習(xí)貫徹《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加強語言學(xué)的科研工作[A];中國語文現(xiàn)代化學(xué)會2003年年度會議論文集[C];2003年
5 鐘菲;白葵陽;;語言文字與文化的視野融合——瞿秋白對方言與普通話的關(guān)系的探索[A];瞿秋白研究文叢(第二輯)[C];2008年
6 王鵬;孫茂松;;Win32平臺下女書拼音輸入法的設(shè)計與實現(xiàn)[A];第五屆全國青年計算語言學(xué)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7 遠藤織枝;;中國女書的文化價值[A];北京論壇(2005)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全球化視野中亞洲的機遇與發(fā)展:“大眾文化在亞洲:全球化、區(qū)域化和本土化”外國語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5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李云增;畢春斌:用土話講大道理[N];電腦商報;2003年
2 記者 俞益成 洪衛(wèi) 報道組 丁必裕;土話講透大道理[N];浙江日報;2010年
3 記者 李洋;記錄保存土話是當(dāng)務(wù)之急[N];北京日報;2006年
4 余方;土話的歷史學(xué)和傳播學(xué)意義[N];中國質(zhì)量報;2007年
5 錦秀文 (江蘇 市民);呼吁北京土話“申遺”折射的隱憂[N];華夏時報;2007年
6 本報記者 洪和勝 丁必裕;“土話”講出“大道理”[N];臺州日報;2010年
7 張桂權(quán);阻擋另一種“失語”[N];廣西日報;2004年
8 凌河;從“講土話”說到“坐灰板凳”[N];解放日報;2011年
9 記者 胡孫華;漢口話正在變異[N];長江日報;2007年
10 記者 黃玉教 通訊員 陳承保;土話調(diào)解讓當(dāng)事人“耳服”心服[N];法治快報;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6條
1 謝奇勇;湘南永州土話音韻比較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xué);2003年
2 唐伶;永州南部土話語音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xué);2005年
3 鄧永紅;桂陽土話語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xué);2007年
4 盧小群;湘南土話代詞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xué);2003年
5 謝建猷;廣西平話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羅昕如;湘南土話詞匯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xué);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陳瓊;湖南東安石期市土話語音研究[D];湖南大學(xué);2012年
2 吳燕;湖南臨武(楚江曉言塘)土話語音研究[D];湖南大學(xué);2010年
3 閆虹;平樂榕津土話語音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xué);2011年
4 歐陽國亮;湖南桂陽流峰土話語音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xué);2011年
5 李小麗;桂林市穿山東邊洲土話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xué);2011年
6 路鳳霞;桂林雁山區(qū)柘木鎮(zhèn)大橋土話的語音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xué);2012年
7 李益;湖南省臨武土話語音比較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xué);2012年
8 孟繁穎;雙洲土話語音詞匯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xué);2010年
9 袁娟;桂林雁山區(qū)柘木鎮(zhèn)嶺子底土話語音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xué);2012年
10 包紅艷;烏珠穆沁土話語言地理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xué);2011年
本文編號:14657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465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