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補語偏誤類型與分析
本文關(guān)鍵詞: 可能補語 偏誤 原因 教學策略 出處:《華中科技大學》2014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在對外漢語中,補語教學一直是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赡苎a語作為中國人日常交際的的常用語言之一,尤其如此。由于可能補語的難度較大,留學生的偏誤率非常高。本文試圖從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角度出發(fā),研究留學生可能補語的偏誤及產(chǎn)生的原因。并嘗試地提出一些教學建議。 可能補語是漢語中的獨特的語法規(guī)則,在其他語言中很難找到相對應(yīng)的語法規(guī)則。很多學習者沒有很好地掌握理解可能補語,容易造成偏誤,有時無法進行正常的交流,有時學習者逃避,目前已有很多專家學者進行了本體方面的研究,但是仍然沒有很好地解決對外漢語教學方面的問題,從對外漢語教學的角度來研究可能補語的文章不多。可能補語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問題仍待解決。 初學漢語的外國人的可能補語語法偏誤主要表現(xiàn)為遺漏、誤加、誤代、錯序四大類。造成偏誤的原因可以分為相關(guān)理論原因,教師原因,學習者母語負遷移以及學習者自身態(tài)度問題等。 本文探討了留學生在習得可能補語時所產(chǎn)生的偏誤以及產(chǎn)生這些偏誤的原因,,并嘗試地提出了一些解決的策略。雖經(jīng)多次修改,仍然存在很多不足,有待日后繼續(xù)改進和加強,望大家批評指正。
[Abstract]:In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complement teaching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teaching and teaching difficulties. Perhaps complement is one of the common languages in Chinese daily communication, especially because of the difficulty of possible complement. The error rate of foreign students is very hig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tudy the possible errors of complement and the causes of their errors, and try to put forward some teaching suggestions. Possible complement is a unique grammatical rule in Chinese, and it is difficult to find corresponding grammar rules in other languages. Many learners do not have a good grasp of possible complements, which can easily lead to errors. Sometimes can not carry on the normal communication, sometimes the learner escapes, at present has many experts and scholars have carried on the ontology aspect research, but still has not solved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spect question very wel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ere are few articles on possible complements, and the problems of possible complements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re still to be solved. The possible complement grammatical errors of foreigners who first learn Chinese are mainly manifested in four categories: omission, addition, reading and ordering. The causes of errors can be divided into related theoretical reasons and teachers' reasons. Learners' negative transfer of their mother tongue and their own attitud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rrors in the acquisition of possible complements by foreign students and the causes of these errors, and tries to put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to solve them. Although they have been revised many times, there are still many shortcomings. To continue to improve and strengthen in the future, I hope you criticize and correct.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H195.3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德鑫;對外漢語教學五十年——世紀之交的回眸與思考[J];語言文字應(yīng)用;2000年01期
2 鄭艷群;關(guān)于建立對外漢語教學多媒體素材庫的若干問題[J];語言文字應(yīng)用;2000年03期
3 崔寧;淺談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幾個問題[J];中國高等教育;2000年08期
4 李泉;;中國對外漢語教學學會北京地區(qū)分會第二屆學術(shù)年會召開[J];世界漢語教學;2001年01期
5 鄭艷群;;課堂上的網(wǎng)絡(luò)和網(wǎng)絡(luò)上的課堂——從現(xiàn)代教育技術(shù)看對外漢語教學的發(fā)展[J];世界漢語教學;2001年04期
6 于克凌;試論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的主客體關(guān)系[J];人文雜志;2001年05期
7 張恒軍;中國對外漢語教學學會東北分會召開東北地區(qū)第二屆學術(shù)研討會[J];語言文字應(yīng)用;2001年01期
8 舒燕;論對外漢語教學中的素質(zhì)教育[J];中國高教研究;2001年03期
9 王愷;對外漢語教學學科定位芻議[J];中國高教研究;2001年08期
10 羅麗;語體意識與對外漢語教學[J];中國高教研究;2001年09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燕;;新詞語的研究及其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yīng)用[A];第二屆全國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陸儉明;;增強學科意識,發(fā)展對外漢語教學[A];第三屆全國語言文字應(yīng)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文濤;;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體會與建議[A];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首屆“老有所為”論壇論文集[C];2006年
4 崔希亮;;對外漢語教學的基礎(chǔ)研究與應(yīng)用研究[A];對外漢語教學的全方位探索——對外漢語研究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5 趙春秋;;關(guān)于研發(fā)對外漢語教學教具的設(shè)想[A];第五屆全國語言文字應(yīng)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6 曾瑩瑩;;淺談趣味性原則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運用——以2011年暑期“加州班”中一班為例[A];第五屆北京地區(qū)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學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12年
7 周志彬;湯朝暉;謝克慶;;加強對外漢語教學,促進中醫(yī)藥對外教育[A];首屆國學國醫(yī)岳麓論壇暨第九屆全國易學與科學學會研討會、第十屆全國中醫(yī)藥文化學會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吳錚;;國學教育與對外漢語教學淺論[A];吟誦經(jīng)典、愛我中華——中華吟誦周論文集[C];2009年
9 江海漫;;論對外漢語教學中對偶辭格切入的可行性——讀王希杰《修辭學通論》有感[A];走向科學大道的修辭學[C];2010年
10 趙延軍;;對外漢語教學與詞語辨析[A];語言學論文選集[C];2001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吳雙;對外漢語教學重塑中國“軟實力”[N];中國國門時報;2006年
2 本報記者 殷泓 整理;大力支持民間力量參與對外漢語教學[N];光明日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雷新;俞敏洪:讓民間力量參與對外漢語教學[N];人民政協(xié)報;2010年
4 記者 章紅雨;兩岸學術(shù)機構(gòu)合作出版對外漢語教學指導書籍[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1年
5 馬國彥;民國時期的對外漢語教學瑣談[N];中華讀書報;2013年
6 本報記者 李靜;對外漢語教學的喜與憂[N];中國文化報;2002年
7 施光亨;對外漢語教學的由來[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
8 趙金銘;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前景廣闊[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2年
9 高雁;對外漢語教學前景廣闊[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4年
10 李潤新;對外漢語教學也應(yīng)走自主創(chuàng)新之路[N];語言文字周報;2006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唐智芳;文化視域下的對外漢語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2 甘瑞瑗;國別化“對外漢語教學用詞表”制定的研究:以韓國為例[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3 芮茵;扶助式對外漢語教學模式的理論與實踐[D];廈門大學;2008年
4 王駿;字本位與認知法的對外漢語教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5 周新玲;詞語搭配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6 袁振華;香港南亞裔學生中文學習的困境及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7 韓秀娟;基于動態(tài)流通語料庫的通用詞語用字研究及字詞語關(guān)系考察[D];北京語言大學;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靜;“了”的用法與對外漢語教學[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2 趙子健;對外漢語教學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3 王樂;對外漢語教學文化定位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0年
4 王永濤;語文新課改給對外漢語教學的啟示[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孔軍;兒化詞的對外漢語教學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6 陶國霞;浙江省對外漢語教學的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7 劉璐;我國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的分析與建議(2001年-2010年)[D];山東大學;2011年
8 宋佳;博客輔助對外漢語教學的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2年
9 袁宵;對外漢語教學引入流行文化元素的教學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2年
10 張瑞杰;信息技術(shù)與對外漢語教學的整合研究初探[D];河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45636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456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