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漢詩體語篇數量象似性的文體效果研究——反思索緒爾的任意說
本文關鍵詞:英漢詩體語篇數量象似性的文體效果研究——反思索緒爾的任意說 出處:《山東外語教學》2013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認知語言學尖銳地批判了索緒爾的任意說,并針鋒相對地提出了象似說。本文運用象似說考察數量象似性在英漢詩體語篇中的修辭特點和文體效果。結論是:英語傳統(tǒng)詩歌和漢語現(xiàn)當代詩歌中采用的數量象似手法和文體手段基本相同,所表達的修辭目的及取得的文體效果相差不大;兩者之間的主要差別在于英語詩歌對數量象似性運用的頻率遠比漢語高。研究結果表明,從數量象似性的角度考察詩體語篇的修辭特點及其文體效果是可行的,對于提高讀者的詩歌鑒賞水平、使之更好地把握詩人高超的線性藝術具有積極的意義。因此,數量象似性考察應該成為詩體語篇文體分析的一個重要層面。
[Abstract]:......
【作者單位】: 曲阜師范大學翻譯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英漢詞匯對比:認知語義視角”(項目編號:11BYY114)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規(guī)劃一般項目“詞匯語義的認知語言學研究”(項目編號:09YJA740070)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0-05
【正文快照】: 1.0引言當代語言學揚棄了索緒爾(1972:67)的“語言任意說”,認為任意性與理據性(motivation)或象似性(iconicity)是語言符號系統(tǒng)的兩極,都是語言符號系統(tǒng)的固有屬性,對于語言系統(tǒng)的研究和認識都具有重要意義。(許國璋,1988;Hiraga,1994;Radwańska-Williams,1994)我們認為,象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李婧;盧衛(wèi)中;;數量象似性的文體效果——以敘事語篇為例[J];外語研究;2012年01期
2 許國璋;語言符號的任意性問題——語言哲學探索之一[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8年03期
3 沈家煊;句法的象似性問題[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3年01期
4 盧衛(wèi)中;;語言象似性研究綜述[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1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杜洪波;胡曉;;以身體部位隱喻為例論隱喻的翻譯[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2 胡河寧;;組織意象圖式中的組織傳播隱喻[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3 張志宏;董粵章;;習語演進的認知詮釋[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4 高玲玲;;視覺動詞SEE語義演變的認知語用闡釋[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5 尹丕安;李健;延宏;;基于效應決策模式的認知言語交際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6 楊增宏;;甲骨文會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7 羅主賓;;現(xiàn)代漢語“以A為B”凝固結構語義的認知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1期
8 王揚;語用預設的特征及其認知闡釋[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9 姜_,
本文編號:13538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353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