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夫論》中核心詞“我”初探
本文關鍵詞:《潛夫論》中核心詞“我”初探 出處:《湖北社會科學》2013年10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潛夫論》是東漢時期的一部重要文獻資料,處于一種承前啟后的階段,它是研究上古后期、中古初期漢語的寶貴語言材料,在漢語史研究中應當占有一個重要的位置。核心詞是基本詞匯中的基本詞,核心詞比較穩(wěn)定。通過對這部分最穩(wěn)定最核心詞匯的研究,我們可以全面地認清一個時期的詞匯面貌。同時通過對上古后期、中古初期漢語核心詞的研究,還可以為我們建構這一時期漢語詞匯史提供必要的前提和基礎。漢語核心詞研究的繁榮與進步對促進漢語詞匯史研究的向前發(fā)展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作者單位】: 武漢體育學院新聞傳播學院;
【分類號】:H13
【正文快照】: 核心詞在整個語言詞匯中的數量比較少,但它們卻是詞匯中最古老、最穩(wěn)定、最能產、最重要的部分,通過對這部分最核心詞匯的研究,我們可以全面地認清一個時期的詞匯面貌。所以探討核心詞對漢語詞匯史研究這項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重要的。研究核心詞必須有一個依據的核心詞表,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俊勛;從高誘注看東漢北方代詞系統(tǒng)的調整[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年01期
2 王巖;;先秦時期表結果“所以”的虛化[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3期
3 周剛;連詞產生和發(fā)展的歷史要略[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4 何繼軍;;《祖堂集》“有”起首的“有NP+VP”句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5 王媛媛;;中古漢語中的介詞“著”[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6 褚福俠;;元曲“量詞+兒”用法考[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7 曾良;;明清小說詞語俗寫考[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8 陶智;劉勝;;論古漢語中反身代詞的轉指用法[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03期
9 方云云;;近代漢語“脖子語義場”主導詞的歷時演變[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10 張柏青;“二十四韻”語境別義──《二十四詩品》作者補證[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平忠;;中古以O啛R音由}0廔洪的雕散式音燮[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周有斌;;制約音譯外來詞形式選擇的原則[A];第五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蔣仁萍;;古代漢語代詞“之”的回指用法與語序的互動[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應學鳳;;右文說與語音象似性[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吳萬和;;從中古漢語詞匯語法現象看《列子》是托古偽書[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梁銀峰;;上海博物館藏戰(zhàn)國楚竹書語法問題札記[A];中國的立場 現代化與社會主義: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9年
7 武振玉;;試論副詞“總”的產生與發(fā)展[A];天津師范大學古典文獻研究所學術論文集(中國古典文獻學叢刊第四卷)[C];2005年
8 武宏琛;;現代漢語疑問代詞非疑問用法研究述評[A];第五屆北京地區(qū)對外漢語教學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12年
9 潘志剛;;論漢語詞匯的雙音節(jié)化?[A];江西省語言學會2011年年會論文集[C];2012年
10 李亞茹;;《鼻奈耶》量詞研究[A];2012西南地區(qū)語言學研究生論壇論文集[C];201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邱闖仙;現代漢語插入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曲麗瑋;元刊雜劇復字詞匯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曹芳宇;唐五代量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杜鳳梅;古齊魯語聲母系統(tǒng)構擬[D];南開大學;2010年
5 谷峰;先秦漢語情態(tài)副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劉艷紅;唐五代方位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洪梅;中古入聲韻在明清韻書中的演變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楊先明;0-5歲漢語兒童語言發(fā)展的認知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9 姜燕;漢語口語美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馮煒;《唐律疏議》問答體疏證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馮海瑛;《萬歷野獲編》分詞理論與實踐[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2 曹萍;府城官話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3 林琳;“代詞+(的)+名詞”結構中“的”字隱現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蘇章海;進化與融合:中西語言學元語言關鍵詞系統(tǒng)對比研究[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5 王晶晶;《孟子》的介詞“以”[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6 姜丹丹;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插入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7 師璐露;《國語》語言藝術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8 陳穎;《常語尋源》及其所輯釋民俗語匯和俗語詞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9 王雪;《世說新語》主謂句系統(tǒng)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李燕芳;《兒女英雄傳》親屬稱謂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賈世瓊;;《潛夫論》詞語考釋[J];語文知識;2010年04期
2 陳慶延;晉語核心詞匯研究[J];語文研究;2001年03期
3 徐山;;《潛夫論》詞語考釋(五)[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4 徐山;;《潛夫論》詞語考釋(三)[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5 韓智;由“我”看中國古代社會的個體意識[J];江西電力職工大學學報;2000年04期
6 徐山;;《潛夫論》詞語考釋(六)[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7 趙果;“我國”中的“我”——兼論對外漢語詞匯教學[J];漢語學習;2002年04期
8 徐山;;《潛夫論》詞語考釋(四)[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9 徐山;;釋《潛夫論》中的“微察”一詞[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10 張淵釗;自稱代詞“我”字通詮[J];現代中醫(yī)藥;1994年02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廖名春;《論語·為政》篇“道之以政”章新證[N];學習時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曉靜;東漢核心詞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敏;《潛夫論》核心詞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2 黃云云;《潛夫論》復音詞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8年
3 張竹玲;《潛夫論》反義詞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4 王惠;《潛夫論》《風俗通義》疑問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5 徐穎;核心詞匯理論與對外漢語教學[D];上海師范大學;2010年
6 邢華;甲骨文假借字分類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7 付珊珊;委婉語研究的邏輯視角[D];河南大學;2008年
8 樸點熙;七種漢語教材選詞分析[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0年
9 楊佳寧;外國學生漢語常用交際項目圖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
10 王嗥;預科經貿漢語閱讀教材編寫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3325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332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