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梁宗岱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
本文關鍵詞:紀念梁宗岱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
更多相關文章: 梁宗岱 中西文化交流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 重要地位 國際會議 中外文化交流 中國新詩 翻譯研究 詩歌創(chuàng)作 生平研究
【摘要】:正今年是梁宗岱先生(1903年—1983年)110周年誕辰。梁宗岱先生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詩人、學者、翻譯家和教育家,在20世紀中外文化交流史和中國新詩史上占有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2011年入選"世紀廣東學人"。研討會具體事項通知如下:1、時間與地點:2013年11月2日(星期六);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國際會議廳。2、研討議題:梁宗岱生平研究;梁宗岱與中國外語高等教育;梁宗岱文學翻譯研究;梁宗岱與中西文化交流;梁宗岱詩歌創(chuàng)作與詩歌理論研究。
【分類號】:+
【正文快照】: 今年是梁宗岱先生(1903年—1983年)110周年誕辰。梁宗岱先生是我國現(xiàn)代著名詩人、學者、翻譯家和教育家,在20世紀中外文化交流史和中國新詩史上占有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2011年入選“世紀廣東學人”。研討會具體事項通知如下:1、時間與地點:2013年11月2日(星期六);廣東外語外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美平;;馬禮遜經(jīng)典翻譯與中西文化交流[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2 閻崇年;滿文──中西文化交流的橋梁[J];中外文化交流;1996年01期
3 劉樹森;;探討近現(xiàn)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源流——國際學術研討會“傳教士與翻譯”綜述[J];高校社科信息;2004年05期
4 戴建兵;陳曉榮;;“傳教士與翻譯:近現(xiàn)代的中西文化交流"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J];高校社科信息;2004年06期
5 高玉;;中西文化交流與現(xiàn)代漢語體系的形成[J];學術研究;2009年09期
6 林怡;;中西文化交流視域下的閩籍翻譯家[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9年03期
7 ;新書目[J];世界漢語教學;2010年03期
8 李曉燕;彭小燕;;中西文化交流中語用失誤研究[J];文教資料;2011年25期
9 馮志偉;;第八次計算語言學國際會議即將舉行[J];當代語言學;1980年04期
10 凱思;;1978年國際性語言學會議[J];當代語言學;1978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馮琳;;趙元任與中西文化交流——以語言學為中心[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4年卷[C];2004年
2 王愛莉;;翻譯即文化移入[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3 ;編后記[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三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8年
4 章宏偉;;從滿文創(chuàng)制到滿文出版的濫觴——清代滿文出版研究之一[A];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第七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5 張萍;;淺談同聲傳譯的訓練方法[A];國際交流學院科研論文集(第一期)[C];1994年
6 吳秋麗;;泉州方言介詞“嘞”的語法化及涉及的相關現(xiàn)象[A];2007年福建省辭書學會第18屆年會論文提要集[C];2007年
7 Adam Kilgarriff;Michael Rundell;Elaine Ui Dhonnchadha;;Corpus creation for lexicography[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6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8 張成霞;;淺談高校外事翻譯人員素質的培養(yǎng)與提高[A];貴州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2006年會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9 姜煒;;英漢表空間方位的介詞的類比性研究——來自認知心理學的啟示[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10 ;《詞典編纂的藝術與技巧》簡介[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6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記者 孫成娟;多語種信息處理國際會議在延召開[N];延邊日報;2007年
2 董強;翻譯是一門手工藝[N];人民日報;2005年
3 王懷民邋 蔣明;珞珈山上的大學口譯隊[N];科技日報;2007年
4 楊建民;傅雷與羅曼·羅蘭[N];中華讀書報;2008年
5 實習生 黃一婧 記者 周仕興;全國越南語口語大賽在邕舉行[N];廣西日報;2005年
6 石若英;走向文化的雙向對話[N];長江日報;2007年
7 李德毅;在國內的國際學術會議上 使用雙語,如何?[N];學習時報;2007年
8 李元坤;民族語言環(huán)境建設示范區(qū)落戶松桃[N];貴州日報;2006年
9 記者 郭曉虹;第十屆“外研社杯”全國英語辯論賽落幕[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6年
10 凌德祥;應大力提高漢語科技話語權[N];語言文字周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武建國;當代漢語公共話語中的篇際互文性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6年
2 趙軍峰;法律語篇信息結構及語言實現(xiàn)研究—漢英語篇對比分析[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9年
3 陳宗利;限定性關系結構的句法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5年
4 王淑艷;外來人口與廣州市語言狀況關系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6年
5 李金輝;使用潛伏語義分析理論研究計算機改中國學生英語作文[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9年
6 張立平;關于形態(tài)變化對語序及主語脫落影響的歷時性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6年
7 褚修偉;程式性言語事件—人類基本生存方式的語用學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8年
8 王加林;香港回歸前后香港政府施政報告對香港人身份的話語建構[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9年
9 劉中富;《干祿字書》字類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10 黃翊;澳門語言狀況與語言規(guī)則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紅麗;[D];北京語言大學;2004年
2 王佳娣;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中的翻譯活動特點[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3 蔡燕;作為“知音”的譯者[D];復旦大學;2011年
4 臧娟;商務環(huán)境下辦公室政治中的語言與權力互動關系的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9年
5 譚艷萍;從認知負荷模式看譯前準備對提高口譯質量的作用[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9年
6 胡晨曦;論流行趨勢報告中說服效果的實現(xiàn)—基于評價理論中態(tài)度資源選擇的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9年
7 雷雨;從結構與立場的角度解析在穗房地產(chǎn)交易報告[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9年
8 黎晴;新聞轉述引語翻譯背后的意識形態(tài)操控[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9年
9 王妙旋;論言辭證據(jù)中詞義不確定性的解決:優(yōu)選論視角[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9年
10 花亞男;中美銀行董事長報告書的對比研究[D];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2991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299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