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全身反應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
發(fā)布時間:2017-12-16 16:26
本文關鍵詞:淺析全身反應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近年來,世界各國越來越多的人卷入了漢語學習的熱潮之中,漢語教學正以其強勁之勢風靡全球。我們通過調(diào)查研究,并結(jié)合自身實踐,主張在對外漢語課堂教學中引入全身反應教學法。全身反應法的英文全稱為Total Physical Response,簡稱TPR教學法,它由美國加州圣荷西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James Asher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在其著作《Learning Another Language Through Actions》中提出,是一種遵循第二語言習得規(guī)律的教學方法。它倡導把語言和行為聯(lián)系在一起,在操作過程中老師一邊用目標語做口頭表達,一邊輔以肢體動作對他所說的內(nèi)容加以解釋或示范,學生在理解指令的意義與被期望動作之間的關系后,,做出相應的動作或反應。 本文首先分析了全身反應法的起源、現(xiàn)狀及理論基礎,然后分析了對外漢語教學的特殊性和第二語言教學的共性,通過對比分析我國少兒英語教學和對外漢語教學的異同,結(jié)合對外漢語教學自身特點,論證了全身反應法與第二語言教學的關系以及將其運用到我國的對外漢語教學上的可行性及注意事項。最后得出結(jié)論:全身反應法不僅適用于英語教學,也同樣適用于我國的對外漢語教學。采用全身反應法進行對外漢語教學時,我們應該在借鑒的基礎上進行改造與創(chuàng)新,如果能將其與別的教學法更好地結(jié)合起來,共同完成語音、詞匯、語法等各方面的教學任務,將是我國對外漢語教學方法上的又一大突破。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了對比法、案例分析法、實驗法,多方面論證并驗證了運用該教學法的好處,并詳細說明了如何將該教學法應用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本文旨在提高對外漢語課堂教學質(zhì)量,促進漢語傳播事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H19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彭小川;如何提高華裔子弟學習華文的興趣[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2年01期
2 陳德軍;;全身反應教學法[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3 何靜;;兒童對外漢語教學形式——全身反應法[J];山東文學;2010年S1期
4 高一t
本文編號:12966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296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