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漢語言論文 >

漢語雙重否定范疇的邏輯語義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7-12-07 00:20

  本文關鍵詞:漢語雙重否定范疇的邏輯語義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雙重否定 范疇 邏輯式


【摘要】:學界對雙重否定的分類有的存在錯誤,有的邊界不清,至今沒有令人滿意的定論。因而有必要結合自然語言邏輯描寫的嚴密性和精準性,進行重新分析。雙重否定的邏輯特征為:語言結構中存在"~(~p)"或"~~p",且不表達否定意義;谌R文森三層次意義理論,將語境引入漢語雙重否定的分析中,可以從語義和語用兩個維度進行分類和探討。語義雙重否定中的直陳型在邏輯式中直接體現(xiàn)"~(~p)"或"~~p",隱含型的邏輯式需在邏輯推導過程中或在語義轉換后的邏輯推導過程中才能顯現(xiàn)"~(~p)"或"~~p"。語用雙重否定與語用否定及語境相關。類型型語用雙重否定由慣用句式來判定,實例型語用雙重否定通過信息補足及邏輯式描寫或邏輯式推導來顯現(xiàn)雙重否定的邏輯特征。
【作者單位】: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外國語學院;
【基金】: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英漢句式的句法語義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為:2-9-2012-09
【分類號】:H146
【正文快照】: 1引言雙重否定一直以來受邏輯學家、修辭學家和語言學家的重視。雖然雙重否定是否一定等于肯定仍值得商榷,但是學者們一致認可的是,兩個否定形式實現(xiàn)否定之否定。用邏輯式可描寫為“~(~p)”或“~~p”(“~”表否定,“p”表命題或判斷),即使通過隱性否定、語用否定或會話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張琳;;雙重否定相關問題探析[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2 孟建安;談雙重否定句式[J];修辭學習;1996年02期

3 張誼生;;“非x不y”及其相關句式[J];徐州師范學院學報;1992年02期

4 戴寧淑;雙重否定句修辭分析的缺憾[J];語文建設;2005年02期

5 陳紅麗;;疑問代詞“哪里”的否定用法[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7年04期

6 洪波;董正存;;“非 X 不可”格式的歷史演化和語法化[J];中國語文;2004年03期

7 朱曉亞;;否定型語調是非問的答句[J];語言科學;2007年01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焦蕊;雙重否定祈使句“別不X”論析[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范振強;肖治野;;雙重否定:否定之否定[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2 龍艷琴;;“非X不可”的構式分析[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3 楊世勤;;《世說新語》中的完全肯定式雙重否定結構分析[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4 胡曉慧;;20世紀90年代以來漢語語法化研究述評[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5 張曉濤;鄒學慧;;論特指問與否定的相通性[J];學術交流;2011年07期

6 董正存;;表達周遍的“是X是Y”格式[J];殷都學刊;2010年04期

7 黃靜;李敏;;漢英否定是非問句對比研究[J];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8 王明月;;“X得慌”結構的語法化[J];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1年11期

9 王燦龍;;“非VP不可”句式中“不可”的隱現(xiàn)——兼談“非”的虛化[J];中國語文;2008年02期

10 楊永龍;;從“形+數(shù)量”到“數(shù)量+形”——漢語空間量構式的歷時變化[J];中國語文;2011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董秀芳;;句法構式與詞匯化[A];科學發(fā)展:文化軟實力與民族復興——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論文集(上卷)[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春蘭;《訓世評話》語法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谷峰;先秦漢語情態(tài)副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董正存;漢語全稱量限表達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張金圈;漢語單音方位詞與單音動詞的偏正性組配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5 姚小鵬;漢語副詞連接功能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6 胡曉慧;動詞后“上”與“下”、“來”與“去”的語義演變及其不對稱性[D];浙江大學;2010年

7 崔智英;電視訪談的語體特征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8 皇甫素飛;現(xiàn)代漢語緊縮構式的多維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9 王天佑;漢語取舍范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10 文貞惠;現(xiàn)代漢語否定范疇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麗萍;“不要太”結構的語法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劉喜瑞;“非X不可”句式的相關變式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宋艷欣;基于語料庫的漢語VP-neg-VP式反復問句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4 王昕;漢語“接下來”和“接下去”及其語法化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5 康文娟;《儒林外史》代詞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6 徐蔚;現(xiàn)代漢語“A而不B”格式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7 周熙運;“無X不Y”格式及其相關問題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8 高蕓;留學生“哪”系疑問代詞非疑問用法習得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9 邊達;漢語中羨余類形式研究綜述[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10 馬寧;“非A不B”格式與對外漢語教學[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凌德祥;論語境與語言的表達[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01期

2 邱莉芹,鄧根芹,顧元華;淺談“哪里”的否定用法[J];常熟高專學報;2000年05期

3 林文金;關于雙重否定的幾個問題[J];福建論壇(文史哲版);1984年03期

4 符達維;;對雙重否定的幾點探討——兼與林文金同志商榷[J];福建論壇(文史哲版);1986年06期

5 蔣華;;“NP+上”的語法化研究[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6 郭銳;;“嗎”問句的確信度和回答方式[J];世界漢語教學;2000年02期

7 孫新愛;“不”字的否定范圍和否定焦點補議[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8 壽永明;疑問代詞的否定用法[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2期

9 沈家煊;語言的“主觀性”和“主觀化”[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年04期

10 李彥鳳;;否定焦點考察[J];語文學刊;2007年09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詹衛(wèi)東;80年代以來漢語信息處理研究述評──作為現(xiàn)代漢語語法研究的應用背景之一[J];當代語言學;2000年02期

2 鄒智勇;典型理論及其語言學意義[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年06期

3 張旭,李盈光;淺談中西禁忌語的文化內涵與范疇[J];山東外語教學;2000年02期

4 莫瀾舟;“不能不無憂思”?[J];咬文嚼字;2000年06期

5 陳維振,吳世雄;有關范疇本質和語義模糊性的再認識[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6 蕪崧;重新認識"雙重否定[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7 李玲玲,陳集清;淺談跨文化交際中的中西禁忌語[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年01期

8 馮志偉;從知識本體談自然語言處理的人文性[J];語言文字應用;2005年04期

9 杜磊;;“語用學”范疇之探究[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S1期

10 李順琴;李興奎;;知覺抽象色彩詞的下位范疇探析[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郭銳;;語義等值和漢語虛詞的意義分析[A];和諧社會:社會公正與風險管理——2005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下卷)[C];2005年

2 盧烈紅;;“何莫非”考[A];中國訓詁學研究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3 付潔;;傈僳語同彝緬語體、態(tài)范疇比較研究[A];中國民族語言學會第10屆學術討論會摘要集[C];2010年

4 呂必松;;試論漢語的象態(tài)范疇和狀態(tài)表示法(提綱)[A];高名凱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紀念高名凱先生誕辰100周年論文集[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張煥香;漢英雙重否定范疇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2 張萬禾;意愿范疇與漢語被動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3 宋剛;普通話兒童早期動詞習得:范疇、論元結構與句法線索[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4 周大軍;軍語的認知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6年

5 薛小英;漢語疑問詞的句法與語義不對稱現(xiàn)象探究[D];中南大學;2012年

6 宋永圭;現(xiàn)代漢語情態(tài)動詞“能”的否定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汪云龍;現(xiàn)代漢語雙重否定研究概觀[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翟澍;雙重否定的語義與功能的關聯(lián)定位[D];復旦大學;2011年

3 劉中燕;關于中日兩語言雙重否定表達的對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4 練雪瑞;現(xiàn)代漢語方位詞的時間表達[D];安徽師范大學;2007年

5 王永芬;漢語方言人稱代詞復數(shù)表現(xiàn)形式研究[D];湘潭大學;2007年

6 李爽;類典型理論框架下英漢雙賓語結構對比研究[D];黑龍江大學;2008年

7 張s,

本文編號:126046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26046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fb8d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