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語意義歷史理論重構當代中國國家認同
本文關鍵詞:話語意義歷史理論重構當代中國國家認同
更多相關文章: 話語意義歷史模態(tài) 國家認同 語篇分析
【摘要】:本研究運用韓禮德和馬蒂森的話語意義歷史模態(tài)理論,從話語發(fā)生、個體發(fā)生和種系發(fā)生3個層次分析從上世紀50年代到2011年中國運動員在重要比賽后的獲獎感言,闡釋并重構該話語意義中的國家認同語義。本研究旨在證明韓禮德和馬蒂森創(chuàng)建的"話語意義歷史模態(tài)"是一個解讀功能和詮釋功能強大的語篇分析理論。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話語意義歷史模態(tài)重構當代中國國家認同”(12YJA740091)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030
【正文快照】: 1引言Halliday認為,語言是一個特殊的意義系統(tǒng)(黃國文2010:29-30),“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始終致力于解決有關語言的和與語言使用有關的問題,最終建立功能語義學和‘意義系統(tǒng)’(semiotic sys-tem),實現(xiàn)對意義的普通描寫”(黃國文2010:26)。中國急需“獲得更多的語料、做更多的描寫、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楊卿;朱哲;;德里達語言哲學思想管窺[J];江漢論壇;2011年10期
2 楊卿;;德里達語言哲學思想淵源簡論[J];理論月刊;2009年08期
3 左高山;;政治忠誠與國家認同[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10年02期
4 詹姆斯·R·馬丁;;語類分析:功能參數(shù)(英文)[J];當代外語研究;2010年10期
5 黃國文;;對“胡-朱與Halliday訪談”的解讀[J];中國外語;2010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顏水生;;論“重返八十年代”的知識范式及其反思[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04期
2 陶徽希;;?隆霸捳Z”概念之解碼[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3 錢雯;;文化詩學:理論、方法及局限[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4 戚濤;文學作品的福柯式閱讀——以《拾橡子的男孩》為例[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5 張寶明;長時段 博物館 主體性——《20世紀中國文學通史》的意義及其局限性[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6 伊迎;;化功大法——評后結構主義[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1期
7 游海燕;;說什么與怎么說:試析《三位一體》的第一人稱敘事視角[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8期
8 張云;;淺析中國社會中女性話語權力建構的可能性[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12期
9 楊春芳;?略捳Z理論的文化解讀[J];安康師專學報;2005年04期
10 曾憶夢;;論本雅明的歷史“追憶”概念及現(xiàn)代價值[J];保定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劉陽;;隱私話語的誕生與大眾傳媒業(yè)——一種知識考古學的路徑[A];中國傳媒大學第五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朱存明;;漢畫像研究的圖像學方法[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戴丹;;藝術批評的另一種理論取向:情境分析——以蔡國強之《草船借箭》為例[A];中央美術學院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C];2008年
4 于洋;;藝術批評的媒體化與藝術媒體的批評化[A];中央美術學院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C];2009年
5 張樹國;;論《左傳》的性質及其對古代散文研究理論建構的意義[A];《春秋》三傳與經(jīng)學文化[C];2009年
6 曹順慶;王超;;論中國古代文論的中國化道路——對“中國文學批評”學科史的反思[A];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2008年卷)——理論創(chuàng)新時代:中國當代文論與審美文化的轉型[C];2008年
7 柏貴喜;;鄉(xiāng)土知識及其利用與保護[A];人類學與鄉(xiāng)土中國——人類學高級論壇2005卷[C];2005年
8 于明;;《柯克報告》與英國判例法文化[A];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學術叢書——多元的法律文化[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傅美蓉;從反再現(xiàn)到承認的政治[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趙方杜;身體規(guī)訓:中國現(xiàn)代性進程中的國家權力與身體[D];南開大學;2010年
3 劉偉;文化翻譯視野下的“少數(shù)民族文學”[D];南開大學;2010年
4 袁曦臨;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分類體系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5 方成智;艱難的規(guī)整[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6 張福海;論海德格爾的本源之思與詩性突圍[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陳寧;一體與異質[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楊碩;進化心理學的人類學哲學批判[D];吉林大學;2011年
9 崔明石;話語與敘事:文化視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學;2011年
10 張征;新自由主義背景下大學制度變革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同;從布迪厄的慣習、場域理論看網(wǎng)絡論壇中網(wǎng)民話語權[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林健生;大學場域中師生話語權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軍;?轮黧w思想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4 牙運豪;試論許地山小說的話語形態(tài)與審美[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5 葉立;網(wǎng)絡新聞的敘事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聶建順;人文關懷:民間信仰之本[D];中原工學院;2011年
7 梁寧寧;跨文化視角分析舊約中罪惡的權力話語[D];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8 王艷華;論克爾凱郭爾的生存美學思想[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田甜;1927-1965年芝加哥大學物理學科的發(fā)展歷程[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10 湯星亮;莎士比亞《李爾王》中的權力問題探微[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李紹平;公務員宣誓就職中的法治理念[J];理論界;2002年03期
2 季國清;語言研究的后現(xiàn)代化迫在眉睫[J];外語學刊;1999年01期
3 任劍濤;在倫理與政治之間──儒家忠誠倫理的分析[J];齊魯學刊;1996年02期
4 胡壯麟;;解讀韓禮德的Appliable Linguistics[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5 胡壯麟!100871;評語法隱喻的韓禮德模式[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年02期
6 鄺少明;論西方國家公務員的憲法地位[J];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7 黃國文;徐s,
本文編號:12538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253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