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語篇代詞回指和名詞回指的語音特性
本文關鍵詞:漢語語篇代詞回指和名詞回指的語音特性
更多相關文章: 代詞回指 名詞回指 朗讀語篇 重音 基頻 停頓 時長
【摘要】:通過語音實驗和統(tǒng)計分析,從語音角度對漢語朗讀語篇中代詞回指與名詞回指進行了考察。結果表明:第三人稱代詞回指形式"ta"的音高與時長表現(xiàn)與句法位置密切相關,且"ta"位于句首或分句首位置時,其語音表現(xiàn)與篇章層級有關;位于分句首的先行詞比名詞回指形式要重讀,且之前的停頓時長更長。該研究屬于語音層面與句法及以上層面的接口研究,可從語音角度豐富漢語篇章回指領域的研究、加深對漢語篇章回指現(xiàn)象的理解,所得結果在語音合成領域具有應用價值。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上海外國語大學語言研究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0CYY036) 國家“九七三”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2013CB329301)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創(chuàng)新工程項目
【分類號】:H146
【正文快照】: 回指現(xiàn)象是語言學領域廣為關注的話題;刂甘且粋語言單位從先前某個已表達的單位或意義(先行語)得出自身釋義的過程或結果[1],概括來講是用一個成分來指稱之前出現(xiàn)過的成分,它是實現(xiàn)篇章連貫、銜接與簡潔的重要途徑。在漢語中,根據(jù)其采用的具體形式,回指一般分為零形回指、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曾敏;李治平;;話題鏈話題的隱現(xiàn)規(guī)律與功能解釋[J];語文學刊;2008年13期
2 陳瑩;英漢節(jié)奏對比分析[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3 冷玉柱;鄭旭飛;;淺談語言表達中的重音技巧[J];科技信息;2009年22期
4 王新華;;北京話變調(diào)的種類和層次[J];東岳論叢;2008年04期
5 仲曉波,楊玉芳;國外關于韻律特征和重音的一些研究[J];心理學報;1999年04期
6 李靜;朗讀中重音的確定與表達[J];新鄉(xiāng)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2年02期
7 陳萍,楊清富;朗讀中重音的確定與表達[J];甘肅高師學報;2005年04期
8 郝玉田;聽說課必須注意語流中的語音特點[J];外語電化教學;2000年03期
9 陳萍,楊清富;朗讀中重音的確定與表達[J];長治學院學報;2005年03期
10 鄭獻芹;;談重音[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盧穎超;李雅;陶建華;許小穎;;連續(xù)語流中重音標注和大規(guī)模重音語料庫建設[A];第十一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論文集(二)[C];2011年
2 盧穎超;李雅;陶建華;許小穎;;連續(xù)語流中重音標注和大規(guī)模重音語料庫建設[A];第十一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論文集(一)[C];2011年
3 賈媛;李愛軍;;論普通話重音的層級性——基于語音事實的分析[A];第九屆中國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4 王獎;阿里木·玉蘇甫;劉杰;;論漢語與維吾爾語重音[A];第十一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論文集(一)[C];2011年
5 李雅;盧穎超;許小穎;陶建華;;連續(xù)語流中韻律層級和調(diào)型組合對重音感知的影響[A];第十一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論文集(二)[C];2011年
6 李雅;盧穎超;許小穎;陶建華;;連續(xù)語流中韻律層級和調(diào)型組合對重音感知的影響[A];第十一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論文集(一)[C];2011年
7 李雅;盧穎超;許小穎;陶建華;;連續(xù)語流中韻律層級和調(diào)型組合對重音感知的影響[A];第九屆中國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8 賈媛;;普通話同音異構兩音組重音類型辨析[A];第十一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論文集(二)[C];2011年
9 賈媛;;普通話同音異構兩音組重音類型辨析[A];第十一屆全國人機語音通訊學術會議論文集(一)[C];2011年
10 張章;賈珈;蔡蓮紅;吳志勇;;漢語音高模式及參數(shù)化描述的研究[A];第九屆中國語音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武葉巧;重音對歧義的分化作用[N];語言文字周報;2010年
2 邵敬敏;消除歧義的手段——歧義總論[N];語言文字周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祁峰;現(xiàn)代漢語焦點研究[D];復旦大學;2012年
2 殷治綱;漢語普通話朗讀語篇節(jié)奏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李鳳杰;漢英對比韻律系學中的若干問題[D];南開大學;2010年
4 王家年;漢語vP的優(yōu)選句法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5 王軼之;吳語塞音聲母的聲學和感知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6 金星;聽障兒童韻律詞重音的聲學特征及生成特征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烏吉斯古冷;蒙古語標準音朗讀語句語調(diào)的起伏度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11年
8 孫椺郡;廣義發(fā)聲功能評估的實驗研究及應用[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艷;普通話的情感語音韻律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2 厚露瑩;漢語朗讀語篇回指現(xiàn)象的語音特性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3年
3 于;;重音參數(shù)理論觀照下的自然話語雙音節(jié)詞節(jié)律實驗研究[D];寧波大學;2011年
4 安亞彬;慶陽市西峰區(qū)方言聲調(diào)實驗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5 張瑩;普通話的態(tài)度語音韻律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6 李立寧;鐘山方言聲調(diào)發(fā)聲模式的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2年
7 吳亦斌;母語為英語的留學生漢語二字組韻律偏誤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8 沈潔;語音與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9 王園園;北京話二字組重音節(jié)律句法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朱麗麗;基于可及性理論的漢語名詞回指分析[D];重慶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22098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220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