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游戲思想關(guān)照下的翻譯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語言游戲思想關(guān)照下的翻譯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翻譯 意義 維特根斯坦 語言游戲
【摘要】:維特根斯坦是西方哲學史上一位劃時代的哲學家,他的思想在很多人文社會學科中的影響都廣泛。后期維特根斯坦提出的語言游戲思想不僅是語用學研究的基石,也為翻譯研究帶來很多新的啟示。本文從后期維特根斯坦的語言游戲思想入手,將"意義即使用"的觀點引入翻譯研究,把翻譯過程視為從源語言到目的語的意義轉(zhuǎn)移,以期為翻譯研究提供新的角度與方法。
【作者單位】: 大連民族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中國少數(shù)民族史詩英譯與研究:以錫伯族史詩《西遷之歌》為例”(12YJC850011)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059
【正文快照】: 1引言路德維!ぞS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是20世紀西方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2002年,在約翰·塞爾以及大衛(wèi)·戴維森等12位世界頂尖哲學家投票選出的“近50年來最重要的10本西方哲學著作”中,維特根斯坦的著作共獲得13票,位列第一位。其中,后期維特根斯坦的代表作《哲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韓林合;維特根斯坦論“語言游戲”和“生活形式”[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1期
2 劉輝;;方法論視域中的索緒爾語言觀——索緒爾思想系列研究之一[J];當代外語研究;2011年02期
3 劉輝;;索緒爾與后期維特根斯坦:繼承與超越——后期維特根斯坦語言哲學思想系列研究之一[J];外語學刊;2009年03期
4 李明清;;釋義理論的語言哲學詮釋——語言哲學的新增長點[J];外語學刊;2009年05期
5 謝群;;語言批判:維特根斯坦語言哲學的基點——前期維特根斯坦語言哲學系列研究之一[J];外語學刊;2009年05期
6 謝群;;語言批判:毛特納與維特根斯坦的交叉點——前期維特根斯坦語言哲學思想系列研究之二[J];外語學刊;2010年01期
7 劉輝;;本體論視域中的后期維特根斯坦語言觀——后期維特根斯坦語言哲學思想系列研究之二[J];外語學刊;2010年06期
8 葉苗;;關(guān)聯(lián)論視角下的旅游資料變譯策略[J];上海翻譯;2009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程永生;描寫與交際——我國現(xiàn)代翻譯理論研究的兩大主題[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2 曾文雄;;中西語言哲學“語用學轉(zhuǎn)向”新解[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3 詹全旺;;新聞言語行為分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4 端木霆;張宏全;;嚴復“信、達、雅”翻譯標準之多元分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5 張小紅;;語言背后的鏡子——簡析預設(shè)在語言概念功能中的深層特征[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6 林莉蘭;;奧斯汀言語行為二分說述評[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7 胡萍英;;語言游戲說與大學英語教學方式[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8 朱曉紅;周家春;;言語教學的哲學基礎(chǔ)及實踐策略研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9 宋榮超;;語言范疇觀的歷史演進[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10 康勇;;基于“語言游戲說”的漢語歇后語新解[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紅嬰;;論法定程序的“以言行事”[A];邊緣法學論壇[C];2005年
2 廖春蘭;;變譯與譯者主體性[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一輯)[C];2007年
3 張燕;;弗雷格意義理論淺析[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六輯)[C];2010年
4 樓巍;許為民;;技性科學觀:科學的當代性和復雜性[A];全國科學技術(shù)學暨科學學理論與學科建設(shè)2008年聯(lián)合學術(shù)年會浙江大學論文集[C];2008年
5 周頻;;在學習詞典中采用語義網(wǎng)絡(luò)凸顯語詞意義[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6屆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6 孔慧;;哈貝馬斯論塞爾的《意義、交往及表現(xiàn)》[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7)[C];2009年
7 顧乃忠;;文化是多元的還是一元的——評《甲申文化宣言》的文化多元論[A];2006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學術(shù)大會論文集(上)[C];2006年
8 胡志堅;;個案裁判規(guī)范之構(gòu)建是司法裁決證立的關(guān)鍵[A];第十六屆全國法律邏輯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成就·反思·前瞻——中國法律邏輯三十年)[C];2008年
9 田傳茂;;摘譯新究[A];科技期刊辦刊經(jīng)驗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樊岳紅;;布魯爾對“遵守規(guī)則”的社會學闡釋[A];第八屆全國分析哲學研討會論文集(上)[C];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仇賢根;外宣翻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鄭霞;“沒有新的語言就沒有新的世界”—巴赫曼小說中的語言批判與維特根斯坦的語言批判哲學[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施佳勝;經(jīng)典 闡釋 翻譯——《文心雕龍》英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原雪;二語/外語語境下的批判性閱讀理論構(gòu)建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楊雪蓮;傳播學視角下的外宣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武克勤;英伽登文學本體論思想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7 劉娜;哲學語用學視域中的教育實踐[D];南開大學;2010年
8 孫小龍;規(guī)范、推論與社會實踐[D];南京大學;2011年
9 張愛珍;模糊語義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姜燕;漢語口語美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任芝;請求言語行為的俄英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顏純;意識形態(tài)對廣告語翻譯的操縱[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3 譚艷;認知語義學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孫長城;試論公民法律意識的生成[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張倫建;語言的召喚—當代中國語言批評的特點與反思[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6 李本加;藏族文學語言學及其藝術(shù)史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7 唐金蓮;論可譯性的哲學理據(jù)[D];湖南工業(yè)大學;2010年
8 李寧;現(xiàn)代家居環(huán)境的室內(nèi)設(shè)計語言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9 蔣鑫;馬克思、恩格斯語言觀與維特根斯坦語言哲學比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10 肖聰;功能對等理論在電影《加菲貓2》字幕翻譯中的“對等效果”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韓林合;維特根斯坦論“語言游戲”和“生活形式”[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1期
2 許國璋;;關(guān)于索緒爾的兩本書[J];國外語言學;1983年01期
3 王路;弗雷格和維特根斯坦:一個常常被忽略的問題[J];開放時代;2001年03期
4 李紅儒;從邏輯、哲學角度看句義理論的發(fā)展——“語句中的說話人因素”理論探討之一[J];外語學刊;2001年01期
5 屠友祥;索緒爾與保羅[J];外語學刊;2005年01期
6 李洪儒;;意見命題意向謂詞與命題的搭配——語言哲學系列探索之六[J];外語學刊;2007年04期
7 陳維振;吳世雄;張愛珍;;維特根斯坦的“私人語言”悖論及其懷疑論解決方案[J];外語學刊;2008年01期
8 高云球;;試論語言本體論的哲學基礎(chǔ)[J];外語學刊;2008年05期
9 范連義;;維特根斯坦后期哲學思想中的語用蘊涵[J];外語學刊;2008年05期
10 李洪儒;;西方語言哲學批判——語言哲學系列探索之七[J];外語學刊;2008年06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小玲;;語言哲學意義理論觀照下的中西譯論發(fā)展軌跡[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2 李智玲,袁小輝;布魯納與維特根斯坦語言學習思想的比較分析[J];寧波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3 羅紅云;走出語言的迷宮——淺談維特根斯坦的私有語言論證[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4 袁笠菱;李穎玉;;私人語言問題對翻譯實踐的啟示[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08年01期
5 呂國征;;維特根斯坦語言游戲論對翻譯意義研究的啟示[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03期
6 蕭凈宇;;稱名哲學比較——俄國語言本體論流派與維特根斯坦[J];學術(shù)界;2010年02期
7 王軼文;;學習維特根斯坦“語言游戲說”的啟示[J];長城;2011年02期
8 覃安基;;從語言到語言:一個無法自圓其說的“游戲”——20世紀語言學轉(zhuǎn)向及其影響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11年02期
9 王麗虹;;從“圖像論”到“游戲說”——維特根斯坦語言哲學從科學主義向人文主義的回歸[J];語文學刊;2007年07期
10 華紫武;;維特根斯坦“語言游戲說”述評[J];巢湖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呂綺鋒;;翻譯活動之中譯者的功能——以生態(tài)翻譯為中心[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軒治峰;;具象-抽象-具象:翻譯的一個心理路程[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八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3 劉晗;;雙重批判與反思中的理論建構(gòu)——巴赫金話語理論研究之一[A];湖南省美學學會、文藝理論研究會2010年年會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王健平;;關(guān)于語詞的理解與對象的命名[A];第二屆海峽兩岸邏輯教學學術(shù)會議專輯[C];2006年
5 劉丁漢;;論“廢話” 語言現(xiàn)象學札記[A];《國學論衡》第三輯——甘肅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會學術(shù)論文集[C];2004年
6 傅惠生;;《翻譯學導論》框架思考與設(shè)計[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7 王恩冕;;應當重視翻譯史的教學與研究[A];國際交流學院科研論文集(第四期)[C];1997年
8 朱志方;代天善;;普遍語法的幾個問題[A];第二屆分析哲學討論會論文集[C];2006年
9 孔燕;;從文化角度看譯者主體性的發(fā)揮[A];首屆海峽兩岸外語教學與研究學術(shù)研討會暨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1年會論文集第二輯[C];2011年
10 張麗芳;;論譯者的主體性-從闡釋學角度分析[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4年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西北大學 陳漢良 陳國慶;五四時期翻譯活動與馬克思主義社會學思想傳播[N];光明日報;2010年
2 趙宗禧;北京老字號全球征集中餐譯名[N];西部時報;2007年
3 唐瑾;跨越三千年的翻譯通史[N];中華讀書報;2006年
4 唐瑾;《中國翻譯通史》演繹翻譯三千年[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6年
5 陳嘉映;日常語言與哲學[N];文匯報;2004年
6 姜秋霞;翻譯學:科學與藝術(shù)、共性與個性的統(tǒng)一[N];光明日報;2002年
7 沈則瑾;世界翻譯大會首次在中國舉辦[N];經(jīng)濟日報;2008年
8 張緒山 王明毅 張強;翻譯事業(yè)的百年歷程與目前現(xiàn)狀[N];中華讀書報;2006年
9 錢志富;翻譯的功用[N];文藝報;2007年
10 彭德倩;世界翻譯大會在滬開幕[N];解放日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魏清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翻譯活動的社會運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
2 王曉豐;語法考察和概念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3 陳潔;周氏兄弟翻譯活動比較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4 林玫;意義、詞典與詞典釋義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5 楊曉波;論知與道[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6 朱一凡;翻譯與現(xiàn)代漢語的變遷(1905-1936)[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滕梅;1919年以來的中國翻譯政策問題初探[D];復旦大學;2008年
8 湯(竹君);中國翻譯與翻譯研究現(xiàn)狀反思[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9 傅昌萍;模糊化思維與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10 熊兵嬌;實踐哲學視角下的譯者主體性探索[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萌;從“不可說”看維特根斯坦前后期意義觀的演變[D];黑龍江大學;2011年
2 林曉萍;論翻譯的文化橋梁作用[D];福建師范大學;2006年
3 唐本仙;論中國西域翻譯活動的目的[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4 吳雅文;以翻譯為先導的中韓近代西學之異同辨析[D];蘇州大學;2008年
5 楊鎣璨;新角度看林紓翻譯[D];四川大學;2005年
6 喻婷婷;從認知學理論看隱喻和隱喻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9年
7 孔凡;譯學領(lǐng)域中的互文性批判[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8 金春梅;漢朝數(shù)量詞表達方式及其翻譯[D];中央民族大學;2008年
9 金凌紅;翻譯活動中的文化意識[D];上海海運學院;2002年
10 肖燕姣;翻譯家楊憲益、戴乃迭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15766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157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