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中心話語及其根源的認知研究
本文關鍵詞:自我中心話語及其根源的認知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自我中心話語 自我視角 自我認識 自我中心認知
【摘要】:認知語言學和心理語言學研究分別指出語言和交際的自我中心性,但對互動交際中自我中心話語及其動因、根源等則缺乏深入探討。本文通過口誤、情緒性表達、模仿等說明該類話語,從自我視角與自我認識兩個角度解析其認知動因,指出認知的自我中心性是其系統(tǒng)根源。研究表明,從認知到話語都具有自我中心性,這一結論將為言語交際研究提供新視角。
【作者單位】: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湛江師范學院;
【關鍵詞】: 自我中心話語 自我視角 自我認識 自我中心認知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合作與自我中心——基于社會-認知理論的言語交際研究”(10YJC740144) 廣東省高等學校珠江學者崗位計劃資助項目(122-GK120002) “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GD12CWW08)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030
【正文快照】: 1.引言“自我中心性”(egocentrism)是皮亞杰用來描述兒童認知發(fā)展狀態(tài)和特點的專門概念,它是指兒童以自己的感知動作、情緒情感、主觀意愿等為中心,從自己的視角看待周圍世界的特性(丁海東2006:151)。其實,自我中心性并非兒童獨具之特點,心理語言學(Giora2003;Keysar2008;Col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暉;從馬赫的思維經濟原理看美的經濟性原則[J];北方論叢;2002年02期
2 陳鴻瑤;;副詞“也”主觀性的認知解釋[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3 丁海東;;論兒童精神的自我中心主義[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4 沈家煊;;漢語的主觀性和漢語語法教學[J];漢語學習;2009年01期
5 趙華;英語“自我中心語句”語用分析[J];外語學刊;2004年05期
6 趙秀鳳;;語言的主觀性研究概覽[J];外語教學;2010年01期
7 張寧;語言研究與口誤[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學院學報);1990年04期
8 伍宗玲;;語言的主觀性——沈家煊先生近十年的相關研究[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0年05期
9 何自然;李捷;;翻譯還是重命名——語用翻譯中的主體性[J];中國翻譯;2012年01期
10 周紅輝;冉永平;;社會-認知語用新視角[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2年04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付潔;;失火的天堂 泯滅的童真——小說《蠅王》的人物塑造[J];安順學院學報;2008年04期
2 薛雨麗;毛峽;張帆;;BHU人臉表情數(shù)據(jù)庫的設計與實現(xiàn)[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3 沙吉慶,王永靜;英語失言現(xiàn)象的理論分析及對英語學習的啟示[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S1期
4 趙艷麗;劉小妮;;口誤的分類及其言后之果[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5 鐘潔;;新疆高校民族雙語教師教學口誤類型研究[J];大家;2010年17期
6 李華;朱敏;;基于依存關系的中文句子語義分析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2年04期
7 向琴;陳世聯(lián);;幼兒教師的角色定位——來自卡蜜-迪泛思課程模式的思考[J];大眾文藝;2010年02期
8 劉禹孜,何中市;一種基于SVM和規(guī)則消除組合型歧義的算法[J];重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10期
9 張纓;;克里斯蒂娜·羅塞蒂作品中自我中心的主體意識[J];飛天;2009年20期
10 劉瑾;;近十年國內語言主觀性和主觀化研究的進展[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孫守遷;王鑫;劉濤;湯永川;;音樂情感的語言值計算模型研究[A];2006年首屆ICT大會信息、知識、智能及其轉換理論第一次高峰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邱闖仙;現(xiàn)代漢語插入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龍翔;中國英語學習者言語交際中語用失誤之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董正存;漢語全稱量限表達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丁可;藝舟雙輯:理性與直覺[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5 李楓;英語評論附加語的評價意義及其動因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6 胡馨月;面向個性化學習的體感計算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7 蔣建春;面向網(wǎng)絡環(huán)境的信息安全對抗理論及關鍵技術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軟件研究所);2004年
8 胡小兵;蟻群優(yōu)化原理、理論及其應用研究[D];重慶大學;2004年
9 李良炎;基于詞聯(lián)接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及其應用研究[D];重慶大學;2004年
10 易勇;計算機輔助詩詞創(chuàng)作中的風格辨析及聯(lián)語應對研究[D];重慶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麗萍;“不要太”結構的語法化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郝敏;現(xiàn)代漢語廣義領主屬賓句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丹;基于規(guī)則與統(tǒng)計的漢語自動分詞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0年
4 王俊;“常常”和“通!钡谋容^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5 馬聰麗;現(xiàn)代漢語“A而不B”格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李小聰;作定語的“好好兒”的考察與對外漢語教學[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曹衛(wèi)華;基于進化策略的仿唐詩自動生成系統(tǒng)[D];廣東工業(yè)大學;2011年
8 陳穎;中國大學英語教師課堂話語語法錯誤分析[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9 夏芳芳;“A不到哪里去”的構式解析及其理據(jù)性探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10 鄔曉慧;游戲精神與小學音樂素養(yǎng)教學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長安;;從“就”類副詞看“副+名”的表達功能[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2 沈家煊;R.W.Langacker的“認知語法”[J];國外語言學;1994年01期
3 沈家煊;轉指和轉喻[J];當代語言學;1999年01期
4 王燦龍;;一個瀕于消亡的主觀性標記詞——想是[J];當代語言學;2009年01期
5 沈家煊;;漢語的主觀性和漢語語法教學[J];漢語學習;2009年01期
6 魏在江;;隱喻的主觀性與主觀化[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7 康志洪;人、地名翻譯——跨語種的重新命名[J];中國科技翻譯;2000年04期
8 文旭;黃蓓;;極性程度副詞“極”的主觀化[J];外語研究;2008年05期
9 文旭;伍倩;;話語主觀性在時體范疇中的體現(xiàn)[J];外語學刊;2007年02期
10 孫蕾;西方指示語研究的歷史及現(xiàn)狀[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宗炎;自我認識與跨文化交際[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3年01期
2 吳吟竹;愛,所以期待[J];湖北招生考試;2005年06期
3 尤立增 ,劣雅麗;第五章 直晤心靈的對話[J];語文教學通訊;2005年18期
4 王偉平;;元認知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與運用[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8年04期
5 韓雪;;讓多元智能走進語文教學[J];中學課程資源;2008年12期
6 陳濤;;從“年度漢字”看日本人[J];世界知識;2010年02期
7 張貞;在困苦與優(yōu)裕的背后——我讀《困苦的環(huán)境讓人奮進,但是——》[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2年04期
8 李光明;;情商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文學教育(下);2008年05期
9 本刊編輯部;;新春遐想[J];語文天地;2002年02期
10 陶靖;;教育意識與教育行為[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1988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馬天俊;;馬克思的修辭學實踐[A];第五屆馬克思哲學論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形態(tài)研究會議論文集(上)[C];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官芬芬;元認知策略在閱讀中的作用及其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D];南昌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1319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131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