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N所V”被動式再分析
本文關(guān)鍵詞:“為N所V”被動式再分析
【摘要】:如何分析"為N所V"式被動式,在以往研究中是一個討論得非常多、觀點差異也相當大的問題。本文在討論前人觀點的基礎(chǔ)上,嘗試提出一種新的分析,認為其中"為"是幫助構(gòu)成被動句的系詞,"所"是引介施事的后置詞,整個結(jié)構(gòu)是世界語言中常見的由源于系詞的助動詞構(gòu)成的"迂回被動式"。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
【關(guān)鍵詞】: 為N所V 被動式 系詞 后置詞
【基金】:2011年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
【分類號】:H141
【正文快照】: “為N所V”句式是漢語史上一種重要的被動式。如何分析這種被動式中“為”和“所”的性質(zhì),以往的研究存在較大的差異。本文在討論以往觀點的基礎(chǔ)上,嘗試提出一種新的分析。一以往的研究1.1“為N所V”被動式的歷史發(fā)展據(jù)洪誠(1958/2000)、王克仲(1982),“為N所V”被動式產(chǎn)生于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寶珠;;古漢語被動式研究綜述——兼談《宋書》(81~90卷)被動式[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11期
2 [k良明;;談高誘“注”解說受事主語句的表達功能、解釋能力和先秦漢語受事主語句系統(tǒng)及古代漢語被動式的形成——兼質(zhì)疑“(N)為(N)V”式指稱說[J];漢語史學報;2009年00期
3 董蓮池;甲骨文中的于字被動式探索[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8年Z1期
4 宋亞云;;從《左傳》杜預(yù)注、孔穎達疏看漢語被動式的發(fā)展[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5 謝建華;;也談英漢被動式的異同[J];新鄉(xiāng)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4期
6 孫英杰;;被動式與動詞的及物性[J];北方論叢;2006年02期
7 吳寶安;鄧葵;;漣源方言的“拿”字及其相關(guān)句式[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8 王仕平;唐韻;;《西廂記諸宮調(diào)》與雜劇《西廂記》中的被動式比較[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8期
9 徐江勝;;論被動式中的“所”字[J];語言研究;2010年03期
10 張延俊;《水經(jīng)注》被動式研究[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陳志云;;《管子》被動句式研究[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浙大;東漢魏晉疑偽佛經(jīng)的語言學鑒別研究[N];社會科學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鳳霞;古代漢語標記被動式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2 程麗麗;十八世紀中葉到二十世紀末北京話被動式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3 朱俊陽;現(xiàn)代漢語雙事件結(jié)構(gòu)衍生關(guān)系的被動式研究[D];北京大學;2011年
4 丁勇;元代漢語句法專題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5 李愛紅;《鹽鐵論》虛詞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6 周琴;泗洪方言語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7 魏兆惠;兩漢語法專題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8 李潔;漢藏語系語言被動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9 胡顯耀;當代漢語翻譯小說規(guī)范的語料庫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10 楊梅;阿美語動詞的語義特征及結(jié)構(gòu)分析[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秋玲;《元刊雜劇三十種》被動式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劉英;《西游記》漢語被動式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3 劉媛媛;“三言”被動式的考察與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4 鄭媛;漢語被動式的界定及其語法化[D];山東大學;2005年
5 劉云;北京話使役兼表被動現(xiàn)象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6 黎楠;《論衡》動詞研究[D];四川大學;2006年
7 李佳妮;“二程語錄”被動式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8 高成建;“二拍”被動式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9 李森森;《型世言》被動式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10 張恒;開封話的“給”與“給”字句[D];河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0549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054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