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的輸入、輸出與課堂的互動設計
本文關鍵詞:語言的輸入、輸出與課堂的互動設計
更多相關文章: 二語習得模式 二語習得過程 語言輸入/輸出 課堂活動設計
【摘要】:本文探討第二語言的輸入、輸出模式與互動性的課堂活動設計。首先從二語習得理論研究的角度探討語言輸入與輸出的關系。輸入的語言信息必須被學習者所接收;即使接收了的內容也并不會自動變成中介語體系,而是要進一步進行分解、歸類等分析性與綜合性的加工處理。在語言"內化"的基礎上,學習者的中介語系統(tǒng)才能不斷地得到重新組合并趨于目的語。最后討論了四項教學的關鍵因素:語言輸入的內容、輸入方式、互動活動、對于學生表達的要求和語言形式與意義之間映射的練習設計。
【作者單位】: 休士頓大學;
【關鍵詞】: 二語習得模式 二語習得過程 語言輸入/輸出 課堂活動設計
【分類號】:H09
【正文快照】: 一、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研究模式語言習得過程是一個由語言輸入到輸出的過程,輸入是手段,輸出是目的。如下圖1是第二語言習得過程研究的一個理論框架(Ellis 2003),該框架中的習得過程由五個概念組成:(1)注意/察覺到的語言輸入信息(Noticed/Apperceived input);(2)被理解的語言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溫曉虹;;主題突出與漢語存在句的習得[J];世界漢語教學;1995年02期
2 陳凡凡;;語言習得中的主題突出特征——基于漢語物體空間關系表達的研究[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0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建勤;;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者習得過程研究評述[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2 吳中偉;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中的主語和主題[J];漢語學習;2000年04期
3 楊素英;黃月圓;高立群;崔希亮;;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存現(xiàn)句習得研究[J];漢語學習;2007年01期
4 曹賢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中的學習者語言分析方法述評[J];漢語學習;2009年06期
5 黃中輝;;漢語“V著”類存在句的習得難點預測與分析[J];考試周刊;2008年06期
6 宣恒大;;現(xiàn)代漢語隱現(xiàn)句研究的趨勢[J];學術界;2011年07期
7 賈成南;;漢英存現(xiàn)句研究綜述[J];文教資料;2008年27期
8 梁德惠;;近30年來漢語作為第二語言語法習得考察與分析[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12年01期
9 施家煒;;國內漢語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二十年[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6年01期
10 陳凡凡;;語言習得中的主題突出特征——基于漢語物體空間關系表達的研究[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0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施家煒;;國內漢語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二十年[A];對外漢語教學的全方位探索——對外漢語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余成林;漢藏語系語言存在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2 林新宇;漢語和韓國語話題句對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3 宣恒大;現(xiàn)代漢語隱現(xiàn)句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4 李菡幽;基于學習策略的漢語作為第二語言語法偏誤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5 潘文;現(xiàn)代漢語存現(xiàn)句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6 費惠彬;漢日話題對比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6年
7 吳勇毅;不同環(huán)境下的外國人漢語學習策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8 楊連瑞;中國學生英語中介語發(fā)展的話題突出類型學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年
9 宋剛;普通話兒童早期動詞習得:范疇、論元結構與句法線索[D];北京語言大學;2009年
10 李挺;語篇視角下的漢語存現(xiàn)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俊麗;留學生存現(xiàn)句習得調查與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2 常晶晶;對外漢語初級階段存在句教學個案的調查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路;中級水平韓國學生漢語能愿動詞習得順序考察[D];吉林大學;2011年
4 龍俊宇;泰國留學生漢語存現(xiàn)句習得過程和言語加工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5 樊敏;以英語為背景的學習者習得漢語存現(xiàn)句偏誤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6 伊少波;漢語話題句習得情況考察與分析[D];復旦大學;2011年
7 夏菲菲;中國英語學習者中介語話題突出現(xiàn)象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8 王卓;漢語話題突出在中國學生英語中介語中的遷移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9 王茹花;中國英語學習者習得英語存在句錯誤的認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10 郝康;由語法偏誤分析引發(fā)的逆向中介語模型的構建[D];西安外國語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李英哲;陸儉明;;漢語語義單位的排列次序[J];國外語言學;1983年03期
2 沈家煊;轉指和轉喻[J];當代語言學;1999年01期
3 楊素英;黃月圓;高立群;崔希亮;;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存現(xiàn)句習得研究[J];漢語學習;2007年01期
4 溫曉虹;;主題突出與漢語存在句的習得[J];世界漢語教學;1995年02期
5 陳凡凡;;物體空間關系的二語表達及其發(fā)展過程[J];世界漢語教學;2008年03期
6 石毓智;漢語的主語與話題之辨[J];語言研究;2001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潔;;第二語言模因認知探析[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2 鄭映雪;;語法模因現(xiàn)象初探[J];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閔麗;《體驗漢語》(初中第一冊)課堂活動設計[D];鄭州大學;2012年
2 許世友;高級口語的任務型課堂活動設計[D];遼寧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0400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040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