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漢語言論文 >

論現(xiàn)代漢語重動句的不平衡性及其形成動因

發(fā)布時間:2017-10-13 09:42

  本文關鍵詞:論現(xiàn)代漢語重動句的不平衡性及其形成動因


  更多相關文章: 重動句 不平衡性 句法地位 句類 語體


【摘要】:重動句的不平衡性表現(xiàn)在:重動句的各個小類之間在分布上存在著的系列不平衡性;重動句句內(nèi)成分包括原動詞和重動詞具有的系列不平衡性和前、后賓語指稱性的不平衡性;重動句在句類分布上體現(xiàn)出不平衡性;重動句在語體分布上的不平衡性。重動句的不平衡性是由重動句句內(nèi)成分的位置和特點、重動句在語體使用上的限制性等特點所決定的。
【作者單位】: 南京林業(yè)大學人文學院;
【關鍵詞】重動句 不平衡性 句法地位 句類 語體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現(xiàn)代漢語單音節(jié)手部動作動詞的ICM(典型認知模型)研究》(編號:09BYY052) 教育部人文社科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漢語非短語結(jié)構詞的詞匯化和語法化研究》(編號:11YJA740052) 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項目《漢語人體器官量詞及其偏誤研究》(編號:2012SJB740014)
【分類號】:H146
【正文快照】: 引言重動句指謂語動詞后帶有賓語,再重復動詞而后帶上補語或者賓語的一種單句或者分句形式,包含了兩種最基本的句法類型,即述補重動句和述賓重動句。述補重動句是指重動詞之后的主要成分為重動詞的補語成分,述賓重動句是指重動詞之后的主要成分為重動詞的賓語成分。在重動句的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雪芹;;現(xiàn)代漢語重動句賓語指稱意義研究[J];漢語學習;2011年05期

2 戴耀晶;試說漢語重動句的語法價值[J];漢語學習;1998年02期

3 李咸菊;重動句的語義關系及補語的語義指向規(guī)律[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4 郭繼懋;談動賓語義關系分類的性質(zhì)問題[J];南開學報;1998年06期

5 曾傳祿;;重動句賓語的指稱性質(zhì)[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6 劉雪芹;;現(xiàn)代漢語重動句補語語義指向分析[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7 唐翠菊;;現(xiàn)代漢語重動句的分類[J];世界漢語教學;2001年01期

8 王紅旗;;功能語法指稱分類之我見[J];世界漢語教學;2004年02期

9 鐘小勇;;重動句賓語話語指稱性分析[J];世界漢語教學;2010年02期

10 劉雪芹;重動句的句法語義問題研究[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余足云;“是……的”句式的比較與系統(tǒng)分析[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年03期

2 杜道流;指稱、陳述理論及其對上古語法研究的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3 姜紅;;具體名詞和抽象名詞的不對稱現(xiàn)象[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4 施發(fā)筆;試論《水滸傳》介詞避復的技巧[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5 阮緒和;形名偏正結(jié)構的語法功能[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6 陶振偉;;“拿”的語法化[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7 樊友新;;從“被就業(yè)”看“被”的語用功能[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8 馮鳴;英語表持續(xù)時段的for短語和漢語時量詞語的比較[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9 王有衛(wèi);;語素文字說質(zhì)疑[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3期

10 柳國棟;;《論語》重疊詞略論[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影;付莉;;韓國中小學生“是”的錯序偏誤分析[A];語言與文化研究(第四輯)[C];2009年

2 沈煥生;朱磊;;基于信息內(nèi)容的關鍵詞抽取研究[A];中國電子學會第十五屆信息論學術年會暨第一屆全國網(wǎng)絡編碼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3 呂曉玲;;閩南方言南安話的類結(jié)構助詞“得”、“說”、“伊”、“通”[A];福建省辭書學會第五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第十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9年

4 田長生;;淺談《論語》中的復疊現(xiàn)象[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5 阮緒和;;江西武寧(上湯)話的程度副詞“死、幾、蠻”[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5年

6 趙曉偉;韓群;;單用“X是X”的語義分析[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魏亮珍;;淺析《呂梁英雄傳》中的“給”[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周小婕;;數(shù)詞研究綜述[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王安琛;;試論“V—V”結(jié)構[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王安琛;;重疊式動補短語的句法語義分析[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邱闖仙;現(xiàn)代漢語插入語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陳佳;論英漢運動事件表達中“路徑”單位的“空間界態(tài)”概念語義及其句法—語義接口功能[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元蓮仙;漢韓語言對比研究及在對韓漢語教學中的應用[D];南開大學;2010年

4 郭紅;基于第二語言教學的漢語語氣范疇若干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楊先明;0-5歲漢語兒童語言發(fā)展的認知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6 彭懿;英漢膚覺形容詞的認知語義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7 龍又珍;現(xiàn)代漢語寒暄系統(tǒng)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8 李青;現(xiàn)代漢語把字句主觀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9 朱懷;概念整合與漢語非受事賓語句[D];吉林大學;2011年

10 王欣;漢日否定表達對比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雪;俄漢語詞匯理據(jù)性對比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馬晶晶;表人名詞類詞綴“X手”、“X者”、“X員”分析比較[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烏曉麗;“X+—N比—N+VP”表義功能新探[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婧一;元代筆記分詞理論與實踐[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曹萍;府城官話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6 曠金輝;漢英名詞前置修飾語語序?qū)Ρ妊芯縖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陶勝妃;現(xiàn)代漢語謂詞修飾詞前后位置比較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嚴偉劍;疑問代詞“怎么”“怎樣”“怎么樣”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9 劉君章;現(xiàn)代漢語“V單+N”結(jié)構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10 耿冰;“實現(xiàn)事件”結(jié)構詞匯化模式的英漢對比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訥,石毓智;漢語動詞拷貝結(jié)構的演化過程[J];國外語言學;1997年03期

2 李艷惠,石毓智;漢語量詞系統(tǒng)的建立與復數(shù)標記“們”的發(fā)展[J];當代語言學;2000年01期

3 石毓智;論漢語的結(jié)構意義和詞匯標記之關系——有定和無定范疇對漢語句法結(jié)構的影響[J];當代語言學;2002年01期

4 馬真,陸儉明;形容詞作結(jié)果補語情況考察(一)[J];漢語學習;1997年01期

5 戴耀晶;試說漢語重動句的語法價值[J];漢語學習;1998年02期

6 李咸菊;重動句的語義關系及補語的語義指向規(guī)律[J];喀什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7 郭繼懋;談動賓語義關系分類的性質(zhì)問題[J];南開學報;1998年06期

8 曾傳祿;;重動句賓語的指稱性質(zhì)[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9 邢福義;;漢語里賓語代入現(xiàn)象之觀察[J];世界漢語教學;1991年02期

10 楊玉玲;;重動句和“把”字句的使用考察[J];世界漢語教學;1999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曹廣濤;從漢英被動句看中英文化的異同[J];韶關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11期

2 張京華;英、朝、漢被動句對比分析[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3 薛笑叢;英漢被動句的互譯方法[J];榆林高等?茖W校學報;2002年02期

4 史成周;被動句多維思考[J];山東師大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03年03期

5 金春子;被動句中動作主體的助詞適用性[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S1期

6 周崇謙;《水滸傳》的被動句[J];張家口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03期

7 孫紅玲;;致使性重動句的量變圖式[J];世界漢語教學;2004年04期

8 許進;“標志被動句”質(zhì)疑[J];濟寧師范?茖W校學報;2004年01期

9 周海燕,金海兵;英漢被動句的使用限制[J];孝感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10 楊玉玲;重動句研究綜述[J];漢語學習;2004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亓艷萍;;小學兒童運用被動句表達的調(diào)查研究[A];語言文字應用研究論文集(Ⅱ)[C];2004年

2 徐明;;原型范疇理論下的日漢被動句認知分析[A];日語教學與日本研究——中國日語教學研究會江蘇分會2012年刊[C];2011年

3 陳年高;;敦博本《壇經(jīng)》的被動句[A];語言學新思維[C];2004年

4 陳志云;;《管子》被動句式研究[A];江西省語言學會2004年年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志軍;英漢被動句認知對比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2 鐘小勇;重動句信息結(jié)構研究[D];復旦大學;2008年

3 劉雪芹;現(xiàn)代漢語重動句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4 孫紅玲;現(xiàn)代漢語重動句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5年

5 李潔;漢藏語系語言被動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6年

6 王志堅;俄語被動句的多維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7 李金蓮;基于平行語料庫的中日被動句對比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8 張萬禾;意愿范疇與漢語被動句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9 曹道根;現(xiàn)代漢語被動式原則與參數(shù)模型[D];復旦大學;2005年

10 周曉;語言習得的基因和腦基礎[D];浙江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家雋;現(xiàn)代漢語致使性重動句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2 李彥;關于日中被動句的對比研究[D];重慶大學;2009年

3 楊春鳳;佛傳經(jīng)被動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付云華;現(xiàn)代漢語重動句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2008年

5 陶俊;原則—參數(shù)理論與被動句的語法化[D];云南師范大學;2007年

6 梅曉蓮;漢日被動句比較研究[D];湘潭大學;2009年

7 楊靜;韓中被動句的表現(xiàn)形式,意義功能及對應關系研究[D];青島大學;2010年

8 任彥;英漢被動句對比分析[D];吉林大學;2010年

9 魏揚秀;重動句原因解釋功能分析[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1年

10 鐘小勇;重動句信息結(jié)構研究[D];南京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02417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02417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c2a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