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切音字”傳播實效考
本文關鍵詞:清末“切音字”傳播實效考
【摘要】:清末"切音字運動"持續(xù)二十余年,深刻影響了語文現(xiàn)代化進程,具有重大的學術價值與應用價值。文章在系統(tǒng)梳理民間倡導者與官方支持者努力傳習"切音字"史實基礎上,深入考察"切音字"的社會推行實效。
【作者單位】: 河北北方學院;河北體育學院;
【關鍵詞】: 切音字 傳播 實效 史論
【分類號】:H134
【正文快照】: “切音字運動”是漢字改革事業(yè)的偉大起點,深刻影響了中國的語文現(xiàn)代化進程,在歷時二十余年的實踐與探索中“,切音字”廣泛傳播,成績斐然“,明效大驗,彰彰可據(jù)”;其發(fā)展“塞之仍流,禁之仍行,于艱難窮困之中,具有自然擴充之力”[1]120。一時間遍布街頭巷尾,大有風靡全國之勢,以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馮志偉;;漢語拼音運動的歷史功績——紀念《漢語拼音方案》公布50周年[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2 史麗華;;王照及其《官話合聲字母》[J];城市史研究;2002年00期
3 劉曉明;鄭振峰;;“切音字運動”理論與實踐價值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4 許俊芳;;漢字拼音化摭拾[J];集寧師專學報;2009年03期
5 王東杰;;清末官紳推行切音字的努力與成效[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6 李杰;;清末漢語ピンイン運動內(nèi)因と外因[J];魅力中國;2009年3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武春野;“北京官話”與書面語的近代轉變[D];復旦大學;2011年
2 高群;清末民初教育制度的變革與現(xiàn)代文學的建構[D];蘇州大學;2007年
3 劉曉明;清末至新中國成立(1892-1949)漢字改革史論[D];河北師范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李超;清末文字改革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2 胡志明;漢字性質(zhì)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宋莉華;明代江南文化的形態(tài)構成及其傳播機制[J];零陵學院學報;1999年02期
2 李正春;論六朝詩歌的傳播與接受[J];蘇州鐵道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3 楊茜;外來詞:異質(zhì)文化傳播和融匯的一面鏡子[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4 曾道榮;王朔話語的傳播效果分析[J];三明高等?茖W校學報;2002年03期
5 楊育彬;新時期中國考古學傳播的幾點思考[J];華夏考古;2004年01期
6 曾耀農(nóng);布爾迪厄影視理論及在中國的傳播[J];新疆藝術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7 丁光梅;;應用文中的組織形象透視[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8 劉定禹;于華珍;;論馬克思主義在少數(shù)民族中的傳播(1919—1924)[J];甘肅理論學刊;2007年04期
9 吳玨;;朱執(zhí)信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10期
10 王毅;劉子建;;新時代的網(wǎng)絡藝術——網(wǎng)絡涂鴉[J];電影評介;2009年1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琦;;實抓實干 求實效 實至名歸 竟前程[A];商業(yè)文化精品文庫[C];2001年
2 王賀軍;高軍;張連生;;小麥吸漿蟲隨聯(lián)合收割機跨區(qū)作業(yè)擴散傳播調(diào)查報告[A];糧食安全與植?萍紕(chuàng)新[C];2009年
3 周谷平;代妮娜;;林礪儒與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在中國的傳播[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4 尤殿武;;試論科技期刊與科學技術知識的傳播[A];第6屆中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學術研討會暨中國科技期刊的實踐經(jīng)驗與發(fā)展戰(zhàn)略論壇文集[C];2006年
5 馬久成;;中國時尚文化傳播與和諧社會構建研究[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8年全國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6 劉敬;劉衍聰;;高校形象的塑造與傳播[A];2006年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年會暨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首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劉東建;;解構、整合與重建——大眾傳媒時代的公民教育[A];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與挑戰(zhàn)——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王圓圓;;拓寬草原文化在高校傳播的途徑[A];首屆農(nóng)林院校教育管理類研究生學術論壇論文集[C];2009年
9 黃丹斌;姚小明;;金融危機下的科普思考[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4)[C];2009年
10 王樹立;趙實;王素華;;氣液兩相流壓力波在彎管中的傳播[A];第十四屆全國水動力學研討會文集[C];200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鄧亮 蘭曉華 記者 左益;采取多種方式 注重學習實效[N];中國教育報;2001年
2 記者彭俊;“農(nóng)機安全質(zhì)量年”活動見實效[N];人民日報;2002年
3 本報記者 范樹立;監(jiān)管出實效 服務上水平[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5年
4 武天國;潛心學習 積極研討 務求實效 推動工作[N];新鄉(xiāng)日報;2007年
5 孫學貴;充電與放電[N];中國國防報;2002年
6 本報記者 田自紅;河南:灌區(qū)抗旱顯現(xiàn)實效[N];中國水利報;2001年
7 記者 張 穎;鉆業(yè)務 出成果 見實效[N];中國國門時報;2005年
8 王大喜;重實際 鼓實勁 求實效[N];解放軍報;2003年
9 記者 陳東;山東聯(lián)通注重質(zhì)量創(chuàng)新出實效[N];人民郵電;2000年
10 湖北監(jiān)利縣蓮花臺小學 照川;村小并校要講實效[N];中國教育報;200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磊;韓孟詩派傳播接受史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2 金勇;增進建設環(huán)境公共價值的城市設計實效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3 陳明暉;龐加萊在中國[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2006年
4 馮曉華;伽羅瓦及其理論傳播史[D];西北大學;2006年
5 董說平;晚清時期日文史書在中國的翻譯與傳播[D];北京師范大學;2004年
6 孫慶華;向量理論歷史研究[D];西北大學;2006年
7 李國華;結構主義文論在中國的傳播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8 袁媛;近代生理學在中國:1851~1926[D];上海交通大學;2006年
9 饒道慶;《紅樓夢》影視改編與傳播[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年
10 王國騫;國家法實效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余習惠;“五四”時期湖南《大公報》副刊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2 羅艷秋;明前《木蘭詩》接受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馮雅姝;以圖式理論分析企業(yè)精神傳播模式[D];中國海洋大學;2005年
4 金日山;《老鼠嫁女》故事研究[D];延邊大學;2005年
5 王紅;手機流行語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6 李薇;試論3G對傳播的影響[D];武漢大學;2005年
7 楊強;服裝的媒介功能及其相應形態(tài)的開發(fā)與設計[D];東華大學;2005年
8 蘇t$;流行時裝在第四媒體中的傳播[D];東華大學;2006年
9 謝斌;兩漢圖書事業(yè)簡論[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10 申重實;《儒林外史》刊刻傳播及藝術說略[D];蘭州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101638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hanyulw/1016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