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亮度直下式背光液晶模組設計
本文選題:發(fā)光二極管 + 背光源; 參考:《光電子技術》2011年03期
【摘要】:研究開發(fā)了一款高亮度液晶顯示用117 cm直下式背光模組,光源采用中功率高顯色指數的LED,外加直下式用發(fā)散透鏡結構,背光模組的混光距離為22mm,中心亮度最高可達到26 000 cd/m2以上,加上液晶屏之后,整個液晶模組亮度可在1 500 cd/m2以上。通過對LED陣列的混光效果、電路驅動和散熱設計,實現了一種具有高亮度、高顯色畫質、散熱好、低功耗的直下式背光方案,為要求高亮度、優(yōu)良畫質的液晶電視、液晶展示屏和廣告屏等產品的開發(fā)提供了有力支持。
[Abstract]:A 117cm straight down backlight module for high brightness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s developed. The light source adopts LED with medium power and high color index, and the structure of divergence lens is applied to the light source. The light mixing distance of the backlight module is 22mm, and the center brightness can reach more than 26000 cd/m2. After the LCD screen is added, the brightness of the whole LCD module can be more than 1 500 cd/m2. Through the light mixing effect, circuit drive and heat dissipation design of LED array, a kind of straight down backlight scheme with high brightness, high color quality, good heat dissipation and low power consumption is realized. LCD display screen and advertising screen and other products to provide support.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上海藍光科技有限公司;
【分類號】:TN312.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汪敏;夏咸軍;;新型LED背光源技術及應用[J];光電子技術;2005年04期
2 趙申苓;;液晶顯示器背光源驅動優(yōu)化的探討[J];液晶與顯示;2006年02期
3 季旭東;LCD背光源產品的新發(fā)展[J];液晶與顯示;2002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萬軍鵬,程金樹,湯李纓;淺談硼硅酸鹽玻璃的應用現狀和發(fā)展趨勢[J];玻璃;2004年05期
2 鄢澤林;徐平;萬麗麗;陳祥賢;黃海漩;楊俊波;;背光照明系統導光板[J];激光雜志;2006年03期
3 王曉明,郭偉玲,高國,沈光地;LED用于LCD背光源的前景展望[J];現代顯示;2005年07期
4 汪顯波;董戴;呂國強;張濤;沈威;趙柱靈;;用大功率白光LED實現高亮度背光源設計[J];現代顯示;2007年02期
5 鄒躍軍,任丁;背光源結構分析及幾種提高亮度的途徑[J];液晶與顯示;2002年06期
6 李海峰,楊柏梁,馬鳳雷;高品質液晶顯示器用輕薄背光源技術要點[J];液晶與顯示;2003年01期
7 楊國波,田文晶;有機電致發(fā)光領域中的液晶材料[J];液晶與顯示;2003年04期
8 吳空物,華玉林,朱飛劍,牛霞,吳曉明,印壽根,鄧家春;以Zn(BTZ)_2∶rubrene為發(fā)光層的一種新型白色有機電致發(fā)光液晶顯示背光源[J];液晶與顯示;2005年05期
9 趙申苓;;液晶顯示器背光源驅動優(yōu)化的探討[J];液晶與顯示;2006年02期
10 劉敬偉;王剛;馬麗;張凱亮;張麗蕾;王慶江;萬麗芳;;大尺寸液晶電視用LED背光源的設計與制作[J];液晶與顯示;2006年05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夏顯忠;軍用模塊化液晶顯示器的設計與研究[D];湖南大學;2003年
2 李曦;8-羥基喹啉金屬絡合物衍生物光致發(fā)光液晶材料的設計合成及性質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3 蔡昌;無繩電話側背光照明導光板的計算模擬與分析[D];暨南大學;2005年
4 劉志峰;串聯型白光LED驅動IC的設計[D];電子科技大學;2006年
5 李妍;液晶背光組中導光板與增亮膜的理論分析與數值模擬[D];天津大學;2006年
6 李宏彥;冷陰極平面熒光指示燈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6年
7 吳空物;用于液晶背光源的白色有機電致發(fā)光器件的制備與性能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06年
8 陳志軍;集成OLED顯示的白光LED驅動電路的設計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
9 汪顯波;高亮度LED背光源設計[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7年
10 張楠;光散射聚合物液晶導光板的光學設計與參數優(yōu)化[D];暨南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岳云;LCD技術的近期發(fā)展動向[J];今日電子;2005年02期
2 周晶晶,張永利,李陽,周锎,代永平,周超然;場序彩色液晶顯示器用LED背光源的研究[J];光電子技術;2004年03期
3 季旭東;幾種液晶顯示(LCD)的背光源[J];燈與照明;1996年04期
4 王曉明,郭偉玲,高國,沈光地;LED用于LCD背光源的前景展望[J];現代顯示;2005年07期
5 季旭東;LCD背光源產品的新發(fā)展[J];液晶與顯示;2002年02期
6 徐杰,楊虹,郭樹旭,李英博,郜峰利;TFT-LCD周邊驅動電路集成化設計[J];液晶與顯示;2004年01期
7 王瓊華,成建波,楊剛;透反液晶顯示器[J];液晶與顯示;2004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波;;基于專利文獻的我國LED背光源技術態(tài)勢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15期
2 鄭冬冬;;一種新的氮化鎵生長工藝有望制造出更高亮度的LED發(fā)光二極管[J];半導體信息;2011年02期
3 華洪香;曾春亮;;發(fā)光二極管的應用電路介紹[J];家電科技;2011年07期
4 張英;張九六;李春生;周銘;;LED高速高精度自動測試分揀設備研制[J];中國計量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5 耿子慶;;簡易聲控閃光燈的設計與調試[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1年08期
6 黃政;胡浩;;增強硅中摻鉺發(fā)光強度的途徑研究[J];現代電子技術;2011年14期
7 薛書文;;ZnO同質pn結發(fā)光二極管研究進展[J];半導體光電;2011年04期
8 李水清;汪萊;韓彥軍;羅毅;鄧和清;丘建生;張潔;;氮化鎵基發(fā)光二極管結構中粗化p型氮化鎵層的新型生長方法[J];物理學報;2011年09期
9 貢瑞睿;葛紅娟;;色溫可調的高功率LED恒流驅動電路設計[J];電力電子技術;2011年06期
10 王曉玲;樊彥亭;;一種基于表面微結構提高LED光提取率的方法[J];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建軍;韓軍;鄧軍;于曉東;林委之;鄒德恕;劉瑩;沈光地;;高亮度625nm AlGaInP發(fā)光二極管[A];中國光學學會2006年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6年
2 陳哲艮;;太陽能發(fā)光二極管照明[A];中國長三角照明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4年
3 薛建設;;背光源介紹[A];第二屆中國包頭·稀土產業(yè)論壇專家報告集[C];2010年
4 楊曉輝;王振家;印壽根;徐征;候延冰;王永生;徐敘tb;王建營;李銀奎;;可溶性聚對苯乙炔衍生物發(fā)光二極管性能的研究[A];第三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8年
5 程筱軍;李菊華;;基于Pro/E和ANSYS的LED燈熱設計[A];浙江省電子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羅毅;胡卉;韓彥軍;郭文平;邵嘉平;薛松;孫長征;郝智彪;;面向半導體照明的氮化鎵發(fā)光二極管制備的產業(yè)化技術的研究[A];海峽兩岸第十屆照明科技與營銷研討會專題報告文集[C];2003年
7 梁玉軍;鄭佑軒;張洪杰;林秦;王淑彬;;新型稀土配合物電致發(fā)光器件研究[A];中國稀土學會第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0年
8 招瑜;范冰豐;王鋼;;基于面光源模型的光子晶體LED輻射特性[A];第十五屆全國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微波器件和光電器件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9 斯劍霄;吳惠楨;翁斌斌;何展;蔡春鋒;;PbTe/Pb_(1-x)Sr_xTe多量子阱中紅外發(fā)光二極管的研究[A];第十五屆全國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微波器件和光電器件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10 成鑫;;LED光強分布的解析形式及其應用[A];2008全國LED顯示應用技術交流暨產業(yè)發(fā)展研討會文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洪森;三星推全高清950系列電視[N];中國電子報;2008年
2 王君毅 DigiTimes;液晶電視背光源 LED業(yè)者傾力展出[N];電子資訊時報;2007年
3 京東方科技集團中央研究院副院長 王剛;液晶顯示背光源各顯神通 超薄技術成趨勢[N];中國電子報;2009年
4 梁燕蕙 DigiTimes;競逐下一代背光源技術面板廠掀購并LED廠風潮[N];電子資訊時報;2006年
5 記者 母曉潔 實習記者 周群淞;LED液晶電視有待突破成本瓶頸[N];中國電子報;2006年
6 梁靚;液晶電視背光源:LED有望全面替代CCFL[N];中國電子報;2008年
7 本報記者 胡洪森 左延鵲 梁靚 丁少將 范蓉;LED:電視應用市場大有所為[N];中國電子報;2008年
8 賽迪顧問半導體事業(yè)部 王瑩;向大尺寸跨進 LED手機背光源市場雄風不再[N];中國電子報;2006年
9 祖鐵楠;LED液晶顯示器背光源制成[N];中國電子報;2002年
10 記者 陳炳欣;廠商力推 LED背光液晶電視市場爆發(fā)在即[N];電子資訊時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龍早;半導體照明封裝的熱量管理及失效分析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趙佳;利用金屬—介質納米結構增強LED發(fā)光的FDTD數值模擬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3 汪沛;一種新型氮化鎵基發(fā)光二極管芯片的分析及制備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4 郭洪輝;一維納米ZnO及其復合材料的發(fā)光二極管[D];廈門大學;2009年
5 于新剛;GaN基功率型LED器件及汽車前照燈散熱研究[D];清華大學;2008年
6 鄧云龍;渦輪LP-MOCVD研制GaInP/GaA1InP應變多量子阱高亮度發(fā)光二極管[D];華南師范大學;2002年
7 彭冬生;基于預處理襯底GaN外延生長及器件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2007年
8 莫春蘭;硅襯底GaN基藍光LED材料生長及器件研制[D];南昌大學;2006年
9 聶海;聚合物半導體發(fā)光二極管的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06年
10 沈海平;大功率LED可靠性預測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包玲;GaAs基大功率半導體激光器和高亮度發(fā)光二極管特性分析[D];河北工業(yè)大學;2000年
2 尚超;時間分辨光譜系統關鍵部件研制[D];北京交通大學;2008年
3 許慶濤;采用光子晶體與全向反射鏡提高LED光提取效率[D];山東大學;2009年
4 王古平;GaN基LED用鉻基金屬基板的制備及其應用研究[D];南昌大學;2007年
5 趙海峰;區(qū)域亮度可調雙穩(wěn)態(tài)LED背光源的設計與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6 郝少華;大功率LED背光源的光學研究及其熱分析[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7 馬駿;多有源區(qū)共振腔發(fā)光二極管的結構設計與材料外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0年
8 李坤;新型陣列式發(fā)光二極管的關鍵工藝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9 朱凌;大尺寸LED背光模組驅動及控制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10 張薈英;基于LED的納秒脈沖光源的研究及其在光譜學中的應用[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0375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2037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