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虛假廣告侵權(quán)責任立法國際趨勢及對我國的借鑒
本文選題:虛假廣告侵權(quán) + 懲罰性賠償 ; 參考:《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2期
【摘要】:各國立法治理虛假廣告的經(jīng)驗表明公法方法的效果遜于私法方法的效果。私法方法的制度設(shè)計,特別是虛假廣告特殊侵權(quán)責任的制度設(shè)計得到長足發(fā)展。虛假廣告特殊侵權(quán)責任制度一方面從主體、范圍等方面加重虛假廣告行為人的責任,另一方面從受害者訴訟便利性和獲利性角度鼓勵虛假廣告受害者依法維權(quán)。這種立法趨勢為我國修改廣告法提供了可供參考的立法例,在立法方法上也啟示我國立法應(yīng)當立足國情,更多利用"理性人"合于經(jīng)濟規(guī)律的行為選擇來實現(xiàn)立法目的。
[Abstract]:The experience of legislating against false advertisement shows that the effect of public law method is inferior to that of private law method.The system design of private law method, especially the system design of special tort liability of false advertisement has made great progress.On the one hand, the system of special tort liability of false advertisement intensifies the responsibility of false advertising actor from the aspects of subject, scope, etc. On the other hand, it encourages victims of false advertisement to protect their rights according to law from the angle of convenience and profit of victim litigation.This legislative trend provides a legislative example for our country to amend the advertising law. In the legislative method, it also enlightens that our legisl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make more use of the behavior choice of "rational pers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conomic law to achieve the legislative purpose.
【作者單位】: 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
【基金】:2010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0CFX050)
【分類號】:D913;D912.29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2條
1 睢黨臣;莊鵬飛;;虛假廣告的經(jīng)濟學分析及治理[J];商業(yè)研究;2010年09期
2 楊鵬鵬;王能民;楊彤;;虛假廣告的產(chǎn)生及其監(jiān)控分析[J];中央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08年08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沃耘;;論物權(quán)自助行為——物權(quán)自我保護與實現(xiàn)之維度[J];北方法學;2010年04期
2 陳太清;;罰款用途的兩個主要路徑解析——以“釣魚執(zhí)法”事件為例[J];長白學刊;2011年01期
3 葉姍;;財政購買性支出執(zhí)行行為之司法規(guī)制[J];財貿(mào)研究;2009年02期
4 姜慶丹;趙研;;納稅人權(quán)利保護在新一輪稅制改革中的立法構(gòu)建[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5 蔡巍;;美國個人提起公益訴訟的程序和制度保障[J];當代法學;2007年04期
6 陳承堂;;論信用卡滯納金的性質(zhì)及其治理[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7 陳潔;;反壟斷法私人執(zhí)行的集團公益訴訟模式[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8 李勝利;錢聯(lián)蓮;;王海消費者身份之辯護[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4期
9 湯勇;;試論和諧社會視野下物權(quán)私力救濟的內(nèi)在底蘊[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8年12期
10 葉姍;;政府消費行為可訴性較弱的解決思路[J];法律適用;2009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趙立新;;完善環(huán)境群體性糾紛司法救濟機制的幾點思考[A];生態(tài)文明與環(huán)境資源法--2009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C];2009年
2 盧炯星;吳永富;;環(huán)境風險事件的防范及法律建議——福建上杭縣紫金山銅礦污染汀江事件為例[A];生態(tài)安全與環(huán)境風險防范法治建設(shè)——2011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一冊)[C];2011年
3 呂尚敏;;行政許可第三人權(quán)益保護模式之重建[A];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蔣潤婷;行政法視閾下的行政參與權(quán)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陳文華;民間規(guī)則在民事訴訟中的運用[D];山東大學;2011年
3 丁國峰;反壟斷法律責任制度研究[D];安徽大學;2011年
4 周雪梅;刑事犯罪與民事侵權(quán)比較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9年
5 牛鋒;民刑法關(guān)聯(lián)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齊恩平;業(yè)主權(quán)的釋義與建構(gòu)[D];黑龍江大學;2011年
7 陳偉;公法替代責任根據(jù)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8 朱鳳義;轉(zhuǎn)型中國法律實現(xiàn)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9 耿利航;法律移植與管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10 周學峰;公司審計與專家責任[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文s,
本文編號:175585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1755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