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假廣告代言人法律責任類型化的構建
本文選題:虛假廣告 切入點:代言人 出處:《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碩士論文
【摘要】: 廣告脫胎于一定的經(jīng)濟基礎,經(jīng)濟的發(fā)展給廣告業(yè)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fā)展機遇。近三十年來,中國的廣告業(yè)迅猛發(fā)展,廣告已經(jīng)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一種有效的信息傳播手段,廣告越來越為我們熟知,其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毋庸置疑。然而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飛速發(fā)展以及競爭的日益激烈,大量的虛假廣告也趁虛而入,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尤其是虛假廣告代言人利用其社會公信力欺騙、誤導廣大消費者,不僅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給正常的社會經(jīng)濟秩序造成了嚴重沖擊,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隨著虛假廣告代言的現(xiàn)象愈演愈烈,要求追究虛假廣告代言人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本文從分析廣告代言行為的性質入手,得出虛假廣告代言人獨立承擔責任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并進一步分析學界現(xiàn)有觀點的優(yōu)缺點,在總結和借鑒的基礎上得出筆者的結論,為虛假廣告代言人設定獨特的責任形式—經(jīng)濟法責任,為今后規(guī)制虛假廣告代言人的法律責任提供法律依據(jù)。本文主要分為四部分: 首先,引言部分提出本文論述的焦點問題——虛假廣告代言人是否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簡要分析現(xiàn)有觀點,指出現(xiàn)有的法律制度對于制約虛假廣告代言人存在著局限性。 本文第一部分從一個虛假廣告代言的實例入手,指出虛假廣告的概念,對之進行界定,并論述虛假廣告代言行為的各種表現(xiàn),指出對之進行法律規(guī)制的必要性。 本文第二部分主要論述對廣告代言人科以法律責任的合理性和各國的立法實踐。本部分從道德責任、民法原則及侵權責任等幾方面說明了虛假廣告代言人應當承擔法律責任,并說明我國目前關于虛假廣告代言人的法律規(guī)定,并對其他主要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的立法實踐進行分析和對比,為我國的立法提供借鑒。 本文第三部分是構建虛假廣告代言人類型化法律責任的必要性。首先,對法律上和學術上現(xiàn)有的觀點進行探討,分析和借鑒各自合理成分和不合理成分,提出構建虛假廣告代言人類型化法律責任的基礎,并提出了根據(jù)不同商品和服務的類型將虛假廣告代言人的法律義務類型化,即根據(jù)不同商品和服務的類型與消費者生活的密切程度、對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影響不同,將商品劃分為特殊商品和一般商品,并根據(jù)商品的分類來為虛假廣告代言人設定不同大小的義務。 本文的第四部分是類型化廣告代言人法律責任的制度設計。本部分是全文的核心部分。本部分從類型化法律責任的制度設計和實施兩方面來設計一條不同于以往的新的責任路徑。首先是歸責原則的類型化,據(jù)此設計不同虛假廣告代言人的歸責原則,從而使其承擔不同程度的法律責任及類型化的責任形式。其次,在實施方面設計了相關的配套的具體制度,彌補現(xiàn)存的法律制度缺失、可操作性差的缺陷,從而更好地來規(guī)制虛假廣告代言行為。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and the fierce competition , the advertising industr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amiliar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and the fierce competition . However ,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and the fierce competition , the great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advertising industry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familiar .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nature of advertising agency ' s behavior , leads to the necessity and rationality of the independent responsibility of the false advertising agent , and further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existing viewpoints of the academic community . Based on the summing - up and reference ,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it provides legal basis for the creation of the unique responsibility form - economic law responsibility for the false advertisement .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
First of all , the introduction part proposes whether the focus question _ false advertisement spokesman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should bear legal responsibility . The existing point of view is briefly analyzed , an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existing legal system has limitations on the restriction of false advertising .
The first part of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an example of a false advertisement , points out the concept of false advertisement , defines it , and discusses the various manifestations of false advertising , and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of legal regulation .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rationality of leg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 legislative practice of various countries . This part explains the leg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false advertising agent from several aspects , such as moral responsibility , civil law and tort liability , and explains the current legal provisions of the false advertising agency , and analyses and compares the legislation practice of other major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regions , 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legislation of our country .
The third part of this paper is the necessity of constructing the legal liability of false advertising substitution . Firstly ,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legal and academic viewpoints , analyzes and references the reasonable composition and unreasonable components , and puts forward the legal obligation type of constructing the false advertising agency according to the types of different goods and services , which is divided into special commodities and general merchandise according to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commodities .
The fourth part of this paper is the system design of the legal liability of typed advertising agencies . This part is the core part of the whole text . This part designs a new responsibility path from the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yped legal liability . Firstly , it is the typed of the principle of attribution , which makes it bear the liability form of different degree of legal responsibility and type . Secondly , it designs the relevant specific system in the implementation , and makes up for the deficiency of existing legal system and poor operability .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政法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0
【分類號】:D922.29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蘇英花;;虛假廣告代言人的法律責任[J];知識經(jīng)濟;2011年18期
2 李友根;;論案例研究的類型與視角[J];法學雜志;2011年06期
3 耿卓;;鄉(xiāng)村地役權及其在當代中國的發(fā)展[J];法商研究;2011年04期
4 陳瑜;;淺論繼承期待權[J];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年08期
5 韓強;;情勢變更原則的類型化研究[J];法學研究;2010年04期
6 鄭冰;;廣告代言人相關法律問題探究[J];莆田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7 相書記;;“第一桶金”適用時效取得的法學思考[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8 門中敬;;行政訴訟類型化的目的與標準[J];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9 吳長波;;商事登記效力之域外考察[J];理論月刊;2011年07期
10 鄭曉劍;;自然人民事行為能力制度的類型化及其效力——兼論我國現(xiàn)行民事行為能力制度之完善[J];南都學壇;201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胡軍;饒翔;;類型化創(chuàng)作引起評論界關注[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10.2)[C];2010年
2 劉構;饒翔;;保持娛樂功能 增強責任意識——文學類型化及類型文學研討會舉行[A];當代文學研究資料與信息·2010年第4期(總第198期)[C];2010年
3 徐保華;;類型化:從張潔作品英譯看第三世界女性經(jīng)驗外譯過程中的流失[A];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第七次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李廣軍;;緊張、沖突與和諧——從法院調解協(xié)議的角度看法院調解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5 張志平;謝杰;;青少年性犯罪的動機類型與針對性預防措施框架[A];中國犯罪學學會第十七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王耀華;;東方部分古典音樂的類型化旋律[A];2005’北京第二屆世界民族音樂學會學術研討會資料匯編[C];2005年
7 王旭軍;梁靜;;行政合同司法救濟類型化探究[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8 李昕;;目的主導的公法人組織形態(tài)類型化[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研討會暨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第20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9 馮小剛;;關于演員的“變化”[A];電影表演創(chuàng)新集——第九屆“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文集[C];2003年
10 黃堅;;簡論閩南磚石墻的裝飾特色[A];閩南文化研究——第二屆閩南文化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平華 煙臺大學法學院;侵權法立法需要最大限度類型化[N];中國社會科學報;2009年
2 勝杉;廣告代言人應盡到審查義務[N];中國工商報;2009年
3 新生代市場監(jiān)測機構 馮振洲;怎樣的廣告代言人有人緣[N];中國經(jīng)營報;2001年
4 本報通訊員 王海波 李爽;廣安類型化調解的突圍路徑[N];人民法院報;2010年
5 楊貴成 韓付東;給廣告代言人們提個醒[N];中國工商報;2001年
6 路軍;類型化電臺在我國的探索實踐[N];中華新聞報;2005年
7 司晨;類型化寫作的價值思考[N];文藝報;2007年
8 本報記者 李春利;類型化電影何以走俏[N];光明日報;2003年
9 傅沙沙;律師上書人大建議處罰虛假廣告代言人[N];江蘇法制報;2007年
10 本報記者 甘文瑾;主流影片探索類型化發(fā)展[N];中國電影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遐楨;物權法定下地役權的困惑[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2 岳國法;思想修辭化[D];河南大學;2006年
3 王麗;中國大陸類型化廣播發(fā)展策略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4 何佳;中國傳統(tǒng)園林構成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7年
5 龍云麗;保證人權利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6 祖燕;行政解釋論[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7 孫承健;論影像表意及其接受與情緒的關系[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8 吳繼剛;海洋環(huán)境污染損害賠償法律機制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5年
9 朱良好;法律適用類型歸屬技術范式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10 王倩;海洋爭端的類型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明明;虛假廣告代言人法律責任類型化的構建[D];中國政法大學;2010年
2 梁璐;男性視角下的女性世界[D];西北大學;2003年
3 周磊;民事訴訟中的推定制度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4 朱川;信息網(wǎng)絡侵權行為的類型化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7年
5 馮楊勇;侵權責任免責事由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6 楊震;一般侵權行為中的注意義務[D];武漢大學;2005年
7 呂娜;純粹經(jīng)濟損失法律救濟論[D];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2006年
8 黃平;論商標侵權的本質及其類型化[D];湘潭大學;2007年
9 陳于婧;隱私侵權類型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10 李炳濤;違約精神損害賠償探析[D];煙臺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6962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guanggaoshejilunwen/1696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