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觀世音菩薩造型特點分析
本文關鍵詞:歷代觀世音菩薩造型特點分析
【摘要】:自東漢佛教傳入我國,歷經隋、唐、宋、元、明、清,受各個時代政治、人文、民俗、藝術的綜合氤氳,觀音造型既承載了不同時代的特征,又傳承和發(fā)展著這一藝術的精髓。為了解析這一傳統(tǒng)藝術,本文對不同時期觀音菩薩的不同造型、各種雕刻手法和所蘊含的不同藝術風格進行了研究,力求找到不同時期觀音菩薩的造型特點。
【作者單位】: 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雕塑系;
【關鍵詞】: 觀音菩薩 造型特點
【分類號】:J305
【正文快照】: 東漢時期,佛教開始在我國境內傳播,并在以后的發(fā)展中逐漸與中國本土文化融合,在中國扎根。古代工匠通過自己的手來雕刻佛像,弘揚佛教文化,他們創(chuàng)作出的造型既符合佛教教義的要求,又迎合了統(tǒng)治者的審美情趣和政治需求,同時為了吸引民間廣大信徒的注意力,盡量讓造型“接近群眾”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李小榮;《高王觀世音經》考析[J];敦煌研究;2003年01期
2 喬新玉;;思想傳播的載體迎合受眾框架的重要性——以觀音形象變化為例[J];東南傳播;2009年01期
3 程俊;觀音與媽祖——浙閩臺海洋宗教信仰之比較[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005年01期
4 周秋良;;娼妓·漁婦·觀音菩薩——試論魚籃觀音形象的形成與衍變[J];江西社會科學;2005年10期
5 胡秦潔;;近年來的藏傳佛教藝術研究[J];西藏藝術研究;2011年03期
6 劉長久;從觀音信仰說起——兼及遂寧市對觀音民俗文化資源的開發(fā)[J];中華文化論壇;2004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馬軍;唐代長安、沙州、西州三地胡漢民眾佛教信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鮑顧瑜;日本遣明使與中日觀音信仰[D];浙江工商大學;2010年
2 寧珍;明清神魔小說中的觀音形象研究[D];河南大學;2008年
3 黎曉鈴;福建密教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4 郭文;從佛國到凡塵[D];青島大學;2009年
5 陳粟裕;榆林25窟一佛八菩薩圖像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09年
6 郭敏飛;“水月觀音”考論[D];杭州師范大學;2009年
7 李青艷;佛寺園林中牡丹文化及應用的初步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0年
8 何昭旭;民國時期的觀音信仰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范瀟;;高古奇駭——淺析陳洪綬三組人物畫的藝術特點[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0年10期
2 李凇;陜西關中石窟的藝術演變(下)[J];美術;1989年12期
3 周博;;漫談送子觀音的圖像和信仰[J];科教文匯(上半月);2004年01期
4 易存國;;由“觀音菩薩”看“以美育代宗教”[J];藝苑;2006年01期
5 ;幽默[J];刊授黨校;2009年11期
6 弘石;懷一;;現世的“觀音”[J];中國女性(中文海外版);2008年05期
7 李正華;;紫砂造型裝飾工藝的思考[J];陶瓷科學與藝術;2010年03期
8 趙一東;;傳世蒙古族家具文化研究[J];裝飾;2006年03期
9 孫云;;褶皺在服裝造型設計中的應用[J];大舞臺;2010年11期
10 郭晨園;;陜北窯洞建筑裝飾紋樣的地區(qū)特點[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積寅;;關于中國畫家藝術風格問題[A];'2007中國畫創(chuàng)作觀摩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2 劉振永;;論漢畫像藝術的意象造型[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陳志民;;潮陽民間剪紙藝術特色——兼論民間藝術對現代平面設計的啟示[A];“歲寒三友——詩意的設計”——兩岸三地中國傳統(tǒng)圖形與現代視覺設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楊遠威;;繪畫創(chuàng)作個性化散論[A];'2007中國畫創(chuàng)作觀摩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5 章彬輝;;閩西客家書畫藝術風格形成與發(fā)展之探討[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6 佟今;;聯墨的二重性:實用和審美[A];聯墨藝術與時代——全國第三屆聯墨名家邀請展暨第二屆全國對聯論壇論文集[C];2011年
7 任俊;;瞿秋白的山水畫與他散文的繪畫美[A];瞿秋白研究新探[C];2002年
8 蘭芳;;徐州漢畫像石視覺圖像的意義[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屆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吳聰;;姚鼐考證鑒定之思想與形成[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會成立大會暨第二屆全國桐城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10 張安健;;儺面具造型藝術初探[A];中國梵凈山儺文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孝信;典雅 深秀[N];美術報;2005年
2 浙江嵊州市崇仁鎮(zhèn)中學 裘允才;陶器教學的啟示[N];美術報;2007年
3 范迪安;詹建俊的藝術風格[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年
4 中國書法院院長 中央美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 王鏞;情系率真 雅適文翰[N];中國文化報;2008年
5 蘇旅;現代南方的新田園詩畫風[N];廣西日報;2007年
6 工藝美術師 汪向群;淺談歙硯的藝術風格[N];中國礦業(yè)報;2005年
7 秦雯;漓江畫派作品將晉京大展[N];廣西日報;2007年
8 沈一萍;淺談陸游書法的藝術風格[N];中國文物報;2005年
9 鄭君玲;解讀民間美術的造型藝術[N];美術報;2005年
10 王猛仁;從平凡和淡泊中走出的書法家[N];美術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於梅;廣西寧明花山巖畫圖像的造型[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2 呂曉;髡殘繪畫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3年
3 鄭慶余;范曾簡筆潑墨人物藝術探研[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8年
4 趙偉平;身心與書法審美關系之研究[D];復旦大學;2006年
5 賀羽;浮華世象中的凝思[D];中央美術學院;2007年
6 曹暉;視覺形式的美學研究[D];中國人民大學;2007年
7 黃波;文化認同與社會網絡:轉型期民間藝術的發(fā)展路徑[D];上海大學;2008年
8 薛龍春;張懷t厥檠е骺悸踇D];南京藝術學院;2004年
9 董立軍;中國古代造像史綱[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5年
10 張小莊;別有狂言謝時望,,但開風氣不為師[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葉潛;朱德潤研究[D];重慶大學;2005年
2 祝洪珍;明代仕女畫與其生態(tài)文化環(huán)境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9年
3 劉雙喜;古代江西木雕藝術風格初探[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4 田雪梅;明代晚期市井文化與書籍裝幀藝術風格的發(fā)展[D];蘇州大學;2006年
5 廖建河;探索漆畫的繪畫性和藝術風格[D];廈門大學;2008年
6 田敬紅;現實主義的當代品格[D];西南大學;2009年
7 張寵;董其昌文人畫藝術研究[D];河北大學;2005年
8 王佩國;服裝設計藝術風格與品牌文化內涵研究[D];河北大學;2004年
9 王彬;氣勢磅礴寫春秋[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10 范偉;濃妝素抹兩相宜[D];河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7874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787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