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雕塑發(fā)展中存在的七個問題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sculpture to today, I think, has not only made achievements, but also produced some problems that deserve attention. We urgently need to discuss 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system of urban sculpture, and the theoretical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sculpture. And engaged in city carvings creators' ideological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cultural and artistic cultivation, and so on, combing and summing up in all directions. I think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that deserve atten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ity carvings. First, they are made indiscriminately, similar to the so-called "city carvings" of the "bean curd" project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t can be seen everywhere in some large, medium-sized cities and even rural area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In some cities, there has also been a specialized set of production, instant assembly
【作者單位】: 湖南省美術(shù)家協(xié)會
【分類號】:J3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開渠;城市雕塑也是精神文明的標志[J];文藝研究;1982年04期
2 ;全國城市雕塑工作簡訊[J];美術(shù);1983年05期
3 邢同和;淺談雕塑與環(huán)境[J];美術(shù);1983年08期
4 石頁;百年大計 質(zhì)量第一——葉淺予談“全國城市雕塑設計方案展覽”[J];美術(shù);1984年07期
5 李葆年;三位一體——城市雕塑一談[J];美術(shù);1984年09期
6 青悐;;_炚鹢T到美化 城市雕塑日益增多[J];今日中國(中文版);1986年04期
7 邵大箴;城市雕塑:寧缺毋濫[J];美術(shù);1987年06期
8 朱國榮;上海城市雕塑現(xiàn)狀略談[J];美術(shù);1987年06期
9 ;外國城市雕塑[J];美術(shù);1987年06期
10 徐人伯;論城市雕塑[J];西北美術(shù);198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朱光亞;李開然;;在城市的拓展中拓展傳統(tǒng)園林藝術(shù)[A];中國文物學會傳統(tǒng)建筑園林委員會第十二屆學術(shù)研討會會議文件[C];1999年
2 和紅星;;城市雕塑貴在“畫龍點睛”展現(xiàn)“文化特色”[A];中國城市規(guī)劃學會2002年年會論文集[C];2002年
3 張寶貴;;環(huán)境藝術(shù)與裝飾混凝土隨想[A];中國硅酸鹽學會2003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4 馬軍;;被規(guī)劃師遺忘的角落——談城市雕塑的規(guī)劃[A];2004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下)[C];2004年
5 郭亞男;;現(xiàn)代城市雕塑的色彩空間[A];色彩科學應用與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5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5年
6 彭杰;;論公共藝術(shù)在2008年北京奧運城市文化建設中的運用[A];首屆中國體育博士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6年
7 曾軍;;“思想者”的文化旅行及其意義——關于城市雕塑與公共空間的一點思考[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07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于化云;美化生活的城市雕塑[N];北京日報;2000年
2 本報記者 陳彬斌;蘭州再造山川秀美文化名城[N];中國文化報;2000年
3 黃兆存;中山城市雕塑呈現(xiàn)多樣化[N];中國文化報;2000年
4 本報記者 張楠;發(fā)展藝術(shù)產(chǎn)業(yè)呼聲漸高[N];工人日報;2000年
5 張堅;公共藝術(shù)和城市雕塑[N];美術(shù)報;2000年
6 杭州市雕塑院副院長 賴遠純;雕塑與環(huán)境[N];美術(shù)報;2000年
7 記者 傅盛寧;華強北改造從“線”到“面”[N];深圳商報;2000年
8 記者 高宏娟 實習生 馬昭;努力提高城市設計建設文化內(nèi)涵[N];西安日報;2000年
9 步雄;奧林匹克與城市雕塑[N];北京日報;2001年
10 肖彤;劉開渠:“黨給了我信心和力量”[N];中國文化報;200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崔健;寫實性雕塑的原理及中國城市雕塑的現(xiàn)狀[D];中央美術(shù)學院;2002年
2 楊西;環(huán)境·形式·意義[D];重慶大學;2004年
3 潘鋒;城市標志雕塑的再創(chuàng)造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4 張春福;城市環(huán)境與雕塑的基礎研究[D];延邊大學;2005年
5 謝佳音;當代城市雕塑視覺創(chuàng)作特征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6 安娜;凝固之樂舞、立體之史詩[D];河北大學;2006年
7 季湘榮;城市雕塑建設與發(fā)展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8 李源恒;城市公共空間造型藝術(shù)的學術(shù)化途徑[D];中央美術(shù)學院;2006年
9 劉瑞;城市·空間·雕塑[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6年
10 譚巍;城市雕塑的藝術(shù)形式與文化內(nèi)涵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37992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2379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