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專題片《靛藍之夢》作品闡釋
發(fā)布時間:2024-05-13 20:44
大理白族扎染手工藝作為我國三大印花技藝之一,被稱為“大理”之寶,是我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有1500年的歷史。在扎染手工藝技術發(fā)展的千百年來,經歷了多次興衰,讓這個古老的技藝更加富有內涵。隨著改革開放,國家開始出臺保護扶持政策,設立國家保護基地,鼓勵扶持扎染手工藝行業(yè)。讓扎染這一古老的非遺項目得以“新生”。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大量的農村人口流入城市,選擇去大城市務工,使得傳統(tǒng)手工藝逐漸面臨“藝少人絕”的問題。本片通過對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大理扎染手工藝的背景闡釋、地域特性、制作工序、現(xiàn)狀分析、未來發(fā)展等角度來展現(xiàn)扎染手工藝的獨特魅力。作者希望通過作品讓受眾加深對扎染的認知,解決受眾對扎染的基本問題及誤區(qū),扎染絕非單純的工藝“旅游紀念商品”,而是一件具有文化價值、歷史意義的精美“藝術品”,從而呈現(xiàn)出一部關于“扎染文化”的人文專題片。
【文章頁數(shù)】:3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課程學習與本次創(chuàng)作的關系簡述
1.1 課程學習與創(chuàng)作
1.2 理論與實踐結合
1.3 文獻綜述
第2章 人文專題片《靛藍之夢》的內容結構和創(chuàng)作理念
2.1 人文專題片《靛藍之夢》的主題闡述
2.1.1 拍攝背景——沒落的扎染手工藝
2.1.2 作品主題表現(xiàn)
2.1.3 作品的基本內容
2.2 《靛藍之夢》作品架構闡述
2.2.1 作品內容架構
2.2.2 作品時間線索
2.3 人物角色概述
第3章 人文專題片《靛藍之夢》的技術呈現(xiàn)
3.1 前期拍攝
3.1.1 景別選區(qū)
3.1.2 延時、航拍鏡頭的拍攝
3.2 后期剪輯
3.2.1 剪輯意識的運用
3.2.2 同期聲的運用
3.3 整體包裝與構架
3.3.1 片頭設計
3.3.2 音樂背景的主題呈現(xiàn)
第4章 人文專題片《靛藍之夢》的突破與反思
4.1 作品的創(chuàng)新性突破
4.2 創(chuàng)作與實踐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結語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3972688
【文章頁數(shù)】:3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課程學習與本次創(chuàng)作的關系簡述
1.1 課程學習與創(chuàng)作
1.2 理論與實踐結合
1.3 文獻綜述
第2章 人文專題片《靛藍之夢》的內容結構和創(chuàng)作理念
2.1 人文專題片《靛藍之夢》的主題闡述
2.1.1 拍攝背景——沒落的扎染手工藝
2.1.2 作品主題表現(xiàn)
2.1.3 作品的基本內容
2.2 《靛藍之夢》作品架構闡述
2.2.1 作品內容架構
2.2.2 作品時間線索
2.3 人物角色概述
第3章 人文專題片《靛藍之夢》的技術呈現(xiàn)
3.1 前期拍攝
3.1.1 景別選區(qū)
3.1.2 延時、航拍鏡頭的拍攝
3.2 后期剪輯
3.2.1 剪輯意識的運用
3.2.2 同期聲的運用
3.3 整體包裝與構架
3.3.1 片頭設計
3.3.2 音樂背景的主題呈現(xiàn)
第4章 人文專題片《靛藍之夢》的突破與反思
4.1 作品的創(chuàng)新性突破
4.2 創(chuàng)作與實踐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結語
參考文獻
本文編號:39726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972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