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視野下的周兵歷史文化紀錄片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1-15 20:58
近年來,周兵導(dǎo)演拍攝的歷史文化紀錄片在海外多家媒體電視臺播出,可以說周兵很好地貫徹了國家所倡導(dǎo)的“走出去”文化戰(zhàn)略,他是國產(chǎn)紀錄片國際化產(chǎn)業(yè)鏈中的“受益者”和“標桿”。周兵作品的成功對外輸出也促使我們發(fā)問:他的紀錄片是如何達到國際水準?他的紀錄片是如何銷往海外?其創(chuàng)作背后是否早已嵌入一種國際視野?他的“成功”是否可以被復(fù)制?本文則以周兵成功銷往海外及在國外媒體電視臺播出的歷史文化題材紀錄片為研究文本,探討周兵紀錄片國際化創(chuàng)作特征以及運營的策略。本文共分為緒論、正文四章五部分內(nèi)容。緒論闡釋了選題背景、研究意義,梳理了與選題相關(guān)聯(lián)的研究成果,陳述了本課題的研究思路;第一章對中國歷史文化紀錄片的發(fā)展以及周兵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情況進行了概述;第二章從選題、敘事方式、跨文化傳播中的版本變化三個方面對周兵歷史文化題材紀錄片創(chuàng)作進行了詳盡分析,發(fā)掘周兵紀錄片戲劇化、故事化的藝術(shù)特點;第三章從視覺、聽覺兩方面探究了周兵歷史文化紀錄片的國際化視聽語言特征,即:一種“電影化”的呈現(xiàn)。同時分析了周兵紀錄片中“真實再現(xiàn)”手法的創(chuàng)新之處,討論導(dǎo)演與時俱進、推陳出新的創(chuàng)作理念;第四章探討了周兵歷史文化紀錄片成功“走出去...
【文章來源】:蘭州大學(xué)甘肅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94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按照“黃金分割律”的原
一種表達方式,畫面中動態(tài)、靜態(tài)場景的選擇和調(diào)整,都是創(chuàng)作者對時空的一種重構(gòu),從而被攝對象的部分內(nèi)容會存在相應(yīng)的保留與刪除,最終畫面得以完美呈現(xiàn)。在筆者看來,構(gòu)圖工作主要要解決兩件事:主次問題和層次問題。主次問題,就是創(chuàng)作者如何安排想表現(xiàn)的主體的畫面位置問題。過去傳統(tǒng)紀錄片會將主體都放在畫面的“幾何中心”(如下圖3-1、圖3-2),這種絕對集中很好的凸顯了主體,但也存在一個明顯弊端,幾何中心位置的主體如果沒有豐富“陪襯”,畫面很容易顯得呆滯、乏味,缺乏藝術(shù)感。電影化構(gòu)圖通常會習(xí)慣圖3-1圖3-2圖3-3性的將主體放在畫面的“視覺中心”(如上圖3-3),按照“黃金分割律”的原則劃分后,形成畫面上的四個交叉點,即視覺中心。在這四個點的位置凸出主體,符合人眼視覺科學(xué),相較于幾何中心,畫面會更加舒適。具體以周兵紀錄片《敦煌》第一集《探險者來了》中的精妙的畫面構(gòu)圖(如下圖3-4)來看:圖3-4《探險者來了》視頻截圖如上圖3-4所示,這是一段連續(xù)的動態(tài)畫面,描述的是斯坦因的探險隊從沙漠走過的場景。在駱駝隊(人物)還未完全進入畫面時(左圖所示),受眾的關(guān)注點都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左下角的沙蜥和左上角的山堆上,這兩者正是視覺中心
紀錄片會將主體都放在畫面的“幾何中心”(如下圖3-1、圖3-2),這種絕對集中很好的凸顯了主體,但也存在一個明顯弊端,幾何中心位置的主體如果沒有豐富“陪襯”,畫面很容易顯得呆滯、乏味,缺乏藝術(shù)感。電影化構(gòu)圖通常會習(xí)慣圖3-1圖3-2圖3-3性的將主體放在畫面的“視覺中心”(如上圖3-3),按照“黃金分割律”的原則劃分后,形成畫面上的四個交叉點,即視覺中心。在這四個點的位置凸出主體,符合人眼視覺科學(xué),相較于幾何中心,畫面會更加舒適。具體以周兵紀錄片《敦煌》第一集《探險者來了》中的精妙的畫面構(gòu)圖(如下圖3-4)來看:圖3-4《探險者來了》視頻截圖如上圖3-4所示,這是一段連續(xù)的動態(tài)畫面,描述的是斯坦因的探險隊從沙漠走過的場景。在駱駝隊(人物)還未完全進入畫面時(左圖所示),受眾的關(guān)注點都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左下角的沙蜥和左上角的山堆上,這兩者正是視覺中心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歷史文化紀錄片的影像敘事研究[J]. 劉陽. 電影評介. 2019(04)
[2]電影導(dǎo)演品牌打造研究[J]. 楊曉茹,范玉明. 電影文學(xué). 2017(19)
[3]好萊塢規(guī)避跨國傳播“文化折扣”的啟示[J]. 馮詩懿. 傳媒觀察. 2015(10)
[4]中國紀錄片“走出去”探索與對策研究[J]. 程春麗. 中國電視(紀錄). 2014(11)
[5]周兵的紀錄大片[J]. 梁振紅. 中國電視(紀錄). 2014(01)
[6]解讀紀錄片《敦煌》的獨特魅力[J]. 朱虹. 電影評介. 2013(04)
[7]跨文化視野下的中外合作紀錄片:文化主體間的對話——以《美麗中國》為例[J]. 馮欣. 蘭州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 2013(01)
[8]《美麗中國》全案研究[J]. 馮欣. 中國電視(紀錄). 2012(08)
[9]《當(dāng)盧浮宮遇見紫禁城》:東西方文化交流與藝術(shù)探索的視覺饗宴[J]. 洪暢. 電影評介. 2011(19)
[10]延時攝影藝術(shù)漫談[J]. 金建忠. 上海采風(fēng). 2011(08)
碩士論文
[1]視覺表征視域下周兵人文紀錄片的觀看研究[D]. 李雪菲.北京交通大學(xué) 2018
[2]中外合拍紀錄片敘事研究[D]. 霍靜靜.河北大學(xué) 2017
[3]從紀錄片《歸途列車》看中國題材紀錄片的國際化[D]. 馬超.蘭州大學(xué) 2013
[4]論中國歷史文化紀錄片的主體詮釋[D]. 溫慶航.南京師范大學(xué) 2013
[5]周兵紀錄片創(chuàng)作研究[D]. 張曉鳳.河北大學(xué) 2012
[6]跨文化傳播環(huán)境下紀錄片文化差異研究[D]. 吳慧雯.南昌大學(xué) 2010
[7]全球化語境下的中國形象[D]. 綦珊.暨南大學(xué) 2008
本文編號:3591309
【文章來源】:蘭州大學(xué)甘肅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94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按照“黃金分割律”的原
一種表達方式,畫面中動態(tài)、靜態(tài)場景的選擇和調(diào)整,都是創(chuàng)作者對時空的一種重構(gòu),從而被攝對象的部分內(nèi)容會存在相應(yīng)的保留與刪除,最終畫面得以完美呈現(xiàn)。在筆者看來,構(gòu)圖工作主要要解決兩件事:主次問題和層次問題。主次問題,就是創(chuàng)作者如何安排想表現(xiàn)的主體的畫面位置問題。過去傳統(tǒng)紀錄片會將主體都放在畫面的“幾何中心”(如下圖3-1、圖3-2),這種絕對集中很好的凸顯了主體,但也存在一個明顯弊端,幾何中心位置的主體如果沒有豐富“陪襯”,畫面很容易顯得呆滯、乏味,缺乏藝術(shù)感。電影化構(gòu)圖通常會習(xí)慣圖3-1圖3-2圖3-3性的將主體放在畫面的“視覺中心”(如上圖3-3),按照“黃金分割律”的原則劃分后,形成畫面上的四個交叉點,即視覺中心。在這四個點的位置凸出主體,符合人眼視覺科學(xué),相較于幾何中心,畫面會更加舒適。具體以周兵紀錄片《敦煌》第一集《探險者來了》中的精妙的畫面構(gòu)圖(如下圖3-4)來看:圖3-4《探險者來了》視頻截圖如上圖3-4所示,這是一段連續(xù)的動態(tài)畫面,描述的是斯坦因的探險隊從沙漠走過的場景。在駱駝隊(人物)還未完全進入畫面時(左圖所示),受眾的關(guān)注點都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左下角的沙蜥和左上角的山堆上,這兩者正是視覺中心
紀錄片會將主體都放在畫面的“幾何中心”(如下圖3-1、圖3-2),這種絕對集中很好的凸顯了主體,但也存在一個明顯弊端,幾何中心位置的主體如果沒有豐富“陪襯”,畫面很容易顯得呆滯、乏味,缺乏藝術(shù)感。電影化構(gòu)圖通常會習(xí)慣圖3-1圖3-2圖3-3性的將主體放在畫面的“視覺中心”(如上圖3-3),按照“黃金分割律”的原則劃分后,形成畫面上的四個交叉點,即視覺中心。在這四個點的位置凸出主體,符合人眼視覺科學(xué),相較于幾何中心,畫面會更加舒適。具體以周兵紀錄片《敦煌》第一集《探險者來了》中的精妙的畫面構(gòu)圖(如下圖3-4)來看:圖3-4《探險者來了》視頻截圖如上圖3-4所示,這是一段連續(xù)的動態(tài)畫面,描述的是斯坦因的探險隊從沙漠走過的場景。在駱駝隊(人物)還未完全進入畫面時(左圖所示),受眾的關(guān)注點都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左下角的沙蜥和左上角的山堆上,這兩者正是視覺中心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歷史文化紀錄片的影像敘事研究[J]. 劉陽. 電影評介. 2019(04)
[2]電影導(dǎo)演品牌打造研究[J]. 楊曉茹,范玉明. 電影文學(xué). 2017(19)
[3]好萊塢規(guī)避跨國傳播“文化折扣”的啟示[J]. 馮詩懿. 傳媒觀察. 2015(10)
[4]中國紀錄片“走出去”探索與對策研究[J]. 程春麗. 中國電視(紀錄). 2014(11)
[5]周兵的紀錄大片[J]. 梁振紅. 中國電視(紀錄). 2014(01)
[6]解讀紀錄片《敦煌》的獨特魅力[J]. 朱虹. 電影評介. 2013(04)
[7]跨文化視野下的中外合作紀錄片:文化主體間的對話——以《美麗中國》為例[J]. 馮欣. 蘭州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 2013(01)
[8]《美麗中國》全案研究[J]. 馮欣. 中國電視(紀錄). 2012(08)
[9]《當(dāng)盧浮宮遇見紫禁城》:東西方文化交流與藝術(shù)探索的視覺饗宴[J]. 洪暢. 電影評介. 2011(19)
[10]延時攝影藝術(shù)漫談[J]. 金建忠. 上海采風(fēng). 2011(08)
碩士論文
[1]視覺表征視域下周兵人文紀錄片的觀看研究[D]. 李雪菲.北京交通大學(xué) 2018
[2]中外合拍紀錄片敘事研究[D]. 霍靜靜.河北大學(xué) 2017
[3]從紀錄片《歸途列車》看中國題材紀錄片的國際化[D]. 馬超.蘭州大學(xué) 2013
[4]論中國歷史文化紀錄片的主體詮釋[D]. 溫慶航.南京師范大學(xué) 2013
[5]周兵紀錄片創(chuàng)作研究[D]. 張曉鳳.河北大學(xué) 2012
[6]跨文化傳播環(huán)境下紀錄片文化差異研究[D]. 吳慧雯.南昌大學(xué) 2010
[7]全球化語境下的中國形象[D]. 綦珊.暨南大學(xué) 2008
本文編號:35913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591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