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化過程中昆曲表演假定性的困境——以舞臺版《牡丹亭》和兩版電影為例
發(fā)布時間:2021-08-09 15:16
文章以昆曲作品《牡丹亭》及其兩個版本的電影化作品為例,歸納得出舞臺版《牡丹亭》中的三種假定性手段:語言約定、程式化動作、典型布景。在此基礎上,重點分析"游園"和"驚夢"兩折在電影化中假定性手段的變化。1960年版《游園驚夢》中,引入了視點的干預,造成假定性對沖;1986年版《牡丹亭》中,則采用了較為保守的影視化方式,將鏡頭作為舞臺表演的補充,但造成了"電影感"的缺失。對兩部電影的分析,暴露了戲曲電影化過程中,在假定性層面遇到的系統(tǒng)性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戲曲電影美學理論亟待完善。
【文章來源】:民族藝林. 2020,(02)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一、引言
二、舞臺與銀幕之間:假定性和《牡丹亭》
三、張繼青舞臺版《牡丹亭》中的假定性手段
(一)語言約定
(二)程式化動作
(三)典型布景
(四)小結(jié)
四、1960年版《游園驚夢》:視點干預,造成假定性對沖
五、1986版《牡丹亭》:作為舞臺補充的鏡頭與“電影感”缺失
六、結(jié)語:戲曲藝術(shù)電影化之困與之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梅蘭芳等中蘇藝術(shù)家討論會記錄(未刪節(jié)版)及其價值[J]. 陳世雄. 文化遺產(chǎn). 2019(01)
[2]論戲曲舞臺的假定性[J]. 熊偉鵬. 大眾文藝. 2015(23)
[3]兩個版本昆曲電影《牡丹亭》中戲曲空間的電影化[J]. 張泠. 戲曲藝術(shù). 2012(04)
[4]戲曲電影時空的假定性[J]. 顧秋佳. 當代戲劇. 2009(06)
碩士論文
[1]昆曲電影簡論[D]. 繆磊.蘇州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332307
【文章來源】:民族藝林. 2020,(02)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一、引言
二、舞臺與銀幕之間:假定性和《牡丹亭》
三、張繼青舞臺版《牡丹亭》中的假定性手段
(一)語言約定
(二)程式化動作
(三)典型布景
(四)小結(jié)
四、1960年版《游園驚夢》:視點干預,造成假定性對沖
五、1986版《牡丹亭》:作為舞臺補充的鏡頭與“電影感”缺失
六、結(jié)語:戲曲藝術(shù)電影化之困與之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梅蘭芳等中蘇藝術(shù)家討論會記錄(未刪節(jié)版)及其價值[J]. 陳世雄. 文化遺產(chǎn). 2019(01)
[2]論戲曲舞臺的假定性[J]. 熊偉鵬. 大眾文藝. 2015(23)
[3]兩個版本昆曲電影《牡丹亭》中戲曲空間的電影化[J]. 張泠. 戲曲藝術(shù). 2012(04)
[4]戲曲電影時空的假定性[J]. 顧秋佳. 當代戲劇. 2009(06)
碩士論文
[1]昆曲電影簡論[D]. 繆磊.蘇州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3323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332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