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題材紀錄片的敘事藝術
發(fā)布時間:2021-05-20 22:59
非物質文化遺產日益為國內外所重視,它維護了各國人民的共同記憶。在我國,口頭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便是民間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被稱為“民族記憶的背影”,因此以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為題材的紀錄片在保護與傳承民族文化方面發(fā)揮著難以替代的作用。伴隨著非遺保護的相關文件政策的出臺與實施,以央視為代表的非遺紀錄片逐漸走進受眾視野。如何借助影視傳播媒介,抓住受眾眼球,講好傳承人與非遺之間的故事在新媒體時代顯得尤為重要。此次將通過非遺紀錄片的拍攝,以動態(tài)影像方式,對傳統(tǒng)音樂類非遺項目進行客觀的、藝術性的紀錄,真實的傳達非遺獨有的人文與社會文化價值。為了更好的借助紀錄片促進非遺的保護與傳播,本文以敘事學、符號學等理論為指導。采用文獻分析法、個案研究法、實踐創(chuàng)作法等研究方法。在國內一些優(yōu)秀的非遺紀錄片基礎上,結合自身的創(chuàng)作《聊齋尋俚》,從其敘事結構、敘事視點、敘事語言、敘事策略等方面全面立體化解讀非遺題材紀錄片的敘事藝術。文章主要包括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非遺題材紀錄片的現(xiàn)狀及敘事特點。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題材紀錄片以及敘事藝術進行概念與理論上的梳理,整理2011年以來非遺題材紀錄片的現(xiàn)狀,之后結...
【文章來源】:聊城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7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研究背景
第二節(jié) 研究現(xiàn)狀
第三節(jié) 研究目的與意義
第四節(jié) 研究內容、方法及創(chuàng)新點
第五節(jié) 理論基礎
第一章 非遺題材紀錄片的現(xiàn)狀及敘事特點
第一節(jié) 概念界定
第二節(jié) 非遺題材紀錄片的現(xiàn)狀
第三節(jié) 非遺題材紀錄片的敘事特點
第二章 非遺題材紀錄片的敘事結構
第一節(jié) 平列式敘事結構
第二節(jié) 漸進式敘事結構
第三節(jié) 中心線串聯(lián)式敘事結構
第三章 非遺題材紀錄片的敘事視點
第一節(jié) 零聚焦敘事
第二節(jié) 內聚焦敘事
第三節(jié) 外聚焦敘事
第四節(jié) 多元化聚焦視點豐富敘事層次
第四章 非遺題材紀錄片的敘事語言
第一節(jié) 畫面語言的真實性營造
第二節(jié) 聲音語言的立體性烘托
第三節(jié) 蒙太奇思維的藝術性運用
第五章 非遺題材紀錄片的敘事策略
第一節(jié) 營造懸念增強敘事吸引力
第二節(jié) 抓取細節(jié)彰顯敘事表現(xiàn)力
第三節(jié) 情景再現(xiàn)提升敘事說服力
第四節(jié) 控制節(jié)奏調動敘事感染力
第六章 研究總結與展望
第一節(jié) 研究總結
第二節(jié) 研究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影像藝術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以紀錄片《尋找手藝》為例[J]. 侯鑫. 傳媒論壇. 2018(13)
[2]非物質文化遺產類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策略[J]. 董昊林. 傳播力研究. 2018(17)
[3]紀錄片敘事策略的探究——以《我在故宮修文物》為例[J]. 盧鑫鑫. 戲劇之家. 2017(21)
[4]論非物質文化遺產類紀錄片的影像表達——紀錄片《醉龍》創(chuàng)作手記[J]. 劉珂. 視聽. 2017(08)
[5]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紀錄片的敘事策略[J]. 田維鋼,張仕成. 東南傳播. 2017(01)
[6]新媒體語境下紀錄片敘事策略研究[J]. 劉征軍. 今傳媒. 2016(12)
[7]新媒體時代非物質文化遺產類紀錄片的傳播研究[J]. 楊陽.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2)
[8]受眾中心視角下紀錄片產業(yè)的媒介融合進路[J]. 韓岳. 東南傳播. 2016(02)
[9]紀錄片故事化手法尺度研究——以《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為例[J]. 張斌,裴玉婷. 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1)
[10]當前紀錄片情景再現(xiàn)手法研究[J]. 王曉明. 電視研究. 2015(08)
碩士論文
[1]非物質文化遺產紀錄片的文化使命與傳播策略研究[D]. 劉一賀子.長春工業(yè)大學 2018
[2]非物質文化遺產紀錄片創(chuàng)作研究[D]. 朱曉彤.山東師范大學 2017
[3]“非遺”人類學紀錄片的敘事特征研究[D]. 盧鈺儀.暨南大學 2017
[4]講述文化故事:非遺類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策略[D]. 胡力文.四川師范大學 2017
[5]紀錄片《一筆千針》的敘事學分析[D]. 姜雨辰.暨南大學 2017
[6]論民俗手工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D]. 黃曉晨.河北大學 2017
[7]薪火相傳的掌中精靈[D]. 唐靜文.河北大學 2017
[8]非遺題材專題片的敘事策略研究[D]. 王丹丹.山東師范大學 2016
[9]口述歷史紀錄片的敘事研究[D]. 吳甜.陜西師范大學 2013
[10]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紀錄片的文本研究[D]. 崔樂.西南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198577
【文章來源】:聊城大學山東省
【文章頁數(shù)】:7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節(jié) 研究背景
第二節(jié) 研究現(xiàn)狀
第三節(jié) 研究目的與意義
第四節(jié) 研究內容、方法及創(chuàng)新點
第五節(jié) 理論基礎
第一章 非遺題材紀錄片的現(xiàn)狀及敘事特點
第一節(jié) 概念界定
第二節(jié) 非遺題材紀錄片的現(xiàn)狀
第三節(jié) 非遺題材紀錄片的敘事特點
第二章 非遺題材紀錄片的敘事結構
第一節(jié) 平列式敘事結構
第二節(jié) 漸進式敘事結構
第三節(jié) 中心線串聯(lián)式敘事結構
第三章 非遺題材紀錄片的敘事視點
第一節(jié) 零聚焦敘事
第二節(jié) 內聚焦敘事
第三節(jié) 外聚焦敘事
第四節(jié) 多元化聚焦視點豐富敘事層次
第四章 非遺題材紀錄片的敘事語言
第一節(jié) 畫面語言的真實性營造
第二節(jié) 聲音語言的立體性烘托
第三節(jié) 蒙太奇思維的藝術性運用
第五章 非遺題材紀錄片的敘事策略
第一節(jié) 營造懸念增強敘事吸引力
第二節(jié) 抓取細節(jié)彰顯敘事表現(xiàn)力
第三節(jié) 情景再現(xiàn)提升敘事說服力
第四節(jié) 控制節(jié)奏調動敘事感染力
第六章 研究總結與展望
第一節(jié) 研究總結
第二節(jié) 研究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影像藝術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以紀錄片《尋找手藝》為例[J]. 侯鑫. 傳媒論壇. 2018(13)
[2]非物質文化遺產類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策略[J]. 董昊林. 傳播力研究. 2018(17)
[3]紀錄片敘事策略的探究——以《我在故宮修文物》為例[J]. 盧鑫鑫. 戲劇之家. 2017(21)
[4]論非物質文化遺產類紀錄片的影像表達——紀錄片《醉龍》創(chuàng)作手記[J]. 劉珂. 視聽. 2017(08)
[5]媒介融合背景下電視紀錄片的敘事策略[J]. 田維鋼,張仕成. 東南傳播. 2017(01)
[6]新媒體語境下紀錄片敘事策略研究[J]. 劉征軍. 今傳媒. 2016(12)
[7]新媒體時代非物質文化遺產類紀錄片的傳播研究[J]. 楊陽.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2)
[8]受眾中心視角下紀錄片產業(yè)的媒介融合進路[J]. 韓岳. 東南傳播. 2016(02)
[9]紀錄片故事化手法尺度研究——以《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為例[J]. 張斌,裴玉婷. 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01)
[10]當前紀錄片情景再現(xiàn)手法研究[J]. 王曉明. 電視研究. 2015(08)
碩士論文
[1]非物質文化遺產紀錄片的文化使命與傳播策略研究[D]. 劉一賀子.長春工業(yè)大學 2018
[2]非物質文化遺產紀錄片創(chuàng)作研究[D]. 朱曉彤.山東師范大學 2017
[3]“非遺”人類學紀錄片的敘事特征研究[D]. 盧鈺儀.暨南大學 2017
[4]講述文化故事:非遺類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策略[D]. 胡力文.四川師范大學 2017
[5]紀錄片《一筆千針》的敘事學分析[D]. 姜雨辰.暨南大學 2017
[6]論民俗手工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紀錄片的創(chuàng)作[D]. 黃曉晨.河北大學 2017
[7]薪火相傳的掌中精靈[D]. 唐靜文.河北大學 2017
[8]非遺題材專題片的敘事策略研究[D]. 王丹丹.山東師范大學 2016
[9]口述歷史紀錄片的敘事研究[D]. 吳甜.陜西師范大學 2013
[10]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紀錄片的文本研究[D]. 崔樂.西南大學 2013
本文編號:31985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198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