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地拍電影”:20世紀50年代“人民電影”美學闡釋
發(fā)布時間:2021-04-09 22:41
20世紀50年代,"人民電影"一方面繼承了"進步電影"對底層悲苦生活狀況的聚焦,對憤怒和抗爭的表達,另一方面又對之進行了重大改造,將"人民"從無聲的形象、抽象的象征變?yōu)橛懈锩硐氲摹⒂屑w可見性的中心形象。其時以政治正確為根本前提的整一性創(chuàng)作,因為是否把握住了"政治地拍電影"這條潛在的美學原則而顯出截然不同的命運。"政治地拍電影",不僅意味著將政治從內容轉換為手段和方法,馬克思主義式地生產影像,實現一種新的審美-政治分配,也意味著通過自治與他治的溝通,將藝術形式轉化為生活形式,用新的審美趣味改造社會生活。
【文章來源】:文藝研究. 2020,(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15 頁
【文章目錄】:
一、從民眾到人民
二、創(chuàng)作者立場與電影政治
三、革命讓藝術成為生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文學敘事與電影敘事的縫合與裂隙——以《青春之歌》電影改編、小說修改為考察中心[J]. 王杰. 文學評論. 2018(01)
[2]“為窮人能讀書”與“為人民創(chuàng)造新文化”——再討論電影《武訓傳》及其引發(fā)的爭議[J]. 盧燕娟. 文藝理論與批評. 2016(06)
[3]“藝術力”與“人民力”——從馮雪峰批評《我們夫婦之間》談起[J]. 姚丹. 文藝爭鳴. 2014(04)
[4]自我解放:將生活當一首詩來寫——雅克·朗西埃訪談錄[J]. 陸興華. 文藝研究. 2013(09)
[5]紛爭中誕生的電影《青春之歌》[J]. 朱安平. 文史精華. 2006(02)
[6]回憶石揮[J]. 謝晉,石川. 電影藝術. 2003(06)
[7]談石揮的表演藝術[J]. 舒曉鳴. 當代電影. 1992(04)
[8]談電影劇本《青春之歌》的改編[J]. 希治. 電影藝術. 1960(01)
[9]談石揮的反動藝術觀點[J]. 鄭君里. 中國電影. 1958(01)
本文編號:3128433
【文章來源】:文藝研究. 2020,(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15 頁
【文章目錄】:
一、從民眾到人民
二、創(chuàng)作者立場與電影政治
三、革命讓藝術成為生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文學敘事與電影敘事的縫合與裂隙——以《青春之歌》電影改編、小說修改為考察中心[J]. 王杰. 文學評論. 2018(01)
[2]“為窮人能讀書”與“為人民創(chuàng)造新文化”——再討論電影《武訓傳》及其引發(fā)的爭議[J]. 盧燕娟. 文藝理論與批評. 2016(06)
[3]“藝術力”與“人民力”——從馮雪峰批評《我們夫婦之間》談起[J]. 姚丹. 文藝爭鳴. 2014(04)
[4]自我解放:將生活當一首詩來寫——雅克·朗西埃訪談錄[J]. 陸興華. 文藝研究. 2013(09)
[5]紛爭中誕生的電影《青春之歌》[J]. 朱安平. 文史精華. 2006(02)
[6]回憶石揮[J]. 謝晉,石川. 電影藝術. 2003(06)
[7]談石揮的表演藝術[J]. 舒曉鳴. 當代電影. 1992(04)
[8]談電影劇本《青春之歌》的改編[J]. 希治. 電影藝術. 1960(01)
[9]談石揮的反動藝術觀點[J]. 鄭君里. 中國電影. 1958(01)
本文編號:31284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128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