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向自覺下的多元開拓——新中國成立后留滬影人石揮的創(chuàng)作轉型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2-01 08:52
為了跟上時代變化,石揮積極探索自己的創(chuàng)作轉型:一方面,他以"暴露"與"轉變"的底層書寫呼應著文華影業(yè)從"人文傳統(tǒng)"向"泛左翼"的轉型;另一方面,他也走向"光明面"與英雄人物的塑造,但他"由根起"再現(xiàn)的"另類"軍人形象被卷入文藝批評浪潮,彰顯了其固有的藝術觀念、創(chuàng)作路徑與革命文藝批評規(guī)范之間的抵牾。同時,雖然石揮有不少在體制內接拍的作品,但他借以題材蹊徑與歷史時機探索創(chuàng)新,形成了新中國兒童片、戲曲片與災難片的類型開拓,并生成了具有多元結構的經典紅色文本。今日回望石揮,或許能提供一些歷史的鏡鑒。
【文章來源】:未來傳播. 2020,27(05)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暴露”與“轉變”:左翼傳統(tǒng)下的底層書寫
二、走向“光明面”:英雄人物的塑造及其挫折
三、兒童片、戲曲片與災難片:體制內的類型開拓
四、結語:成功的中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十七年”電影里上海都市文化形象的變遷——從《我們夫婦之間》到《年青的一代》[J]. 鐘大豐. 當代電影. 2017(06)
[2]“民族形式”建構與當代文學對五四現(xiàn)代性的超克[J]. 賀桂梅. 文藝爭鳴. 2015(09)
[3]“十七年”上海電影人的“主體—位置”分析[J]. 劉宇清. 當代電影. 2014(01)
[4]批判現(xiàn)實主義、革命現(xiàn)實主義和當代現(xiàn)實主義——論張駿祥的電影創(chuàng)作[J]. 陳犀禾,段靜. 當代電影. 2012(06)
[5]歷練與擔當:新中國舊戲改造中的婦女形象及其文化政治[J]. 張煉紅. 上海戲劇. 2011(08)
[6]回眸“花街”:上!傲魍鲇叭恕迸c戰(zhàn)后香港電影[J]. 傅葆石,黃銳杰. 現(xiàn)代中文學刊. 2011(01)
[7]“人民電影”探討 十七年中的第一波“非主流”[J]. 吳迪(啟之). 電影藝術. 2007(02)
[8]從《武則訓傳》到《宋景詩》[J]. 沈寂. 電影新作. 2000(02)
[9]追憶“文華”(1947-1951)[J]. 葉明. 電影新作. 1993(04)
[10]藝術上的良師益友[J]. 白沉. 電影藝術. 1982(10)
博士論文
[1]從都市景觀到革命呈現(xiàn)[D]. 黃望莉.上海大學 2009
[2]上海電影傳統(tǒng)的分化與裂變(1945-1965)[D]. 劉宇清.上海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012519
【文章來源】:未來傳播. 2020,27(05)
【文章頁數(shù)】:9 頁
【文章目錄】:
一、“暴露”與“轉變”:左翼傳統(tǒng)下的底層書寫
二、走向“光明面”:英雄人物的塑造及其挫折
三、兒童片、戲曲片與災難片:體制內的類型開拓
四、結語:成功的中斷?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十七年”電影里上海都市文化形象的變遷——從《我們夫婦之間》到《年青的一代》[J]. 鐘大豐. 當代電影. 2017(06)
[2]“民族形式”建構與當代文學對五四現(xiàn)代性的超克[J]. 賀桂梅. 文藝爭鳴. 2015(09)
[3]“十七年”上海電影人的“主體—位置”分析[J]. 劉宇清. 當代電影. 2014(01)
[4]批判現(xiàn)實主義、革命現(xiàn)實主義和當代現(xiàn)實主義——論張駿祥的電影創(chuàng)作[J]. 陳犀禾,段靜. 當代電影. 2012(06)
[5]歷練與擔當:新中國舊戲改造中的婦女形象及其文化政治[J]. 張煉紅. 上海戲劇. 2011(08)
[6]回眸“花街”:上!傲魍鲇叭恕迸c戰(zhàn)后香港電影[J]. 傅葆石,黃銳杰. 現(xiàn)代中文學刊. 2011(01)
[7]“人民電影”探討 十七年中的第一波“非主流”[J]. 吳迪(啟之). 電影藝術. 2007(02)
[8]從《武則訓傳》到《宋景詩》[J]. 沈寂. 電影新作. 2000(02)
[9]追憶“文華”(1947-1951)[J]. 葉明. 電影新作. 1993(04)
[10]藝術上的良師益友[J]. 白沉. 電影藝術. 1982(10)
博士論文
[1]從都市景觀到革命呈現(xiàn)[D]. 黃望莉.上海大學 2009
[2]上海電影傳統(tǒng)的分化與裂變(1945-1965)[D]. 劉宇清.上海大學 2007
本文編號:30125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3012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