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影視論文 >

電影《浪潮》的符號學解讀

發(fā)布時間:2020-12-18 17:44
  2008年,德國推出了一部反法西主義題材的寫實電影《浪潮》,它講述了一個發(fā)生在校園內的“獨裁統(tǒng)治”教學實驗,并以悲劇收場。影片上映以后,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而它的故事原型則來自于美國的一個真實事件。本文在搜集大量資料并借鑒其他學者相關研究的基礎上,以電影符號學為切入點,采用文獻研究法和文本分析法來對這部電影的符號系統(tǒng)進行解讀,以此來揭示電影符號元素之間相互支撐的關系,以及它們在結構電影過程中相互促進的作用,進而指出影片“反對獨裁”的深刻寓意。用電影符號學的相關知識解讀《浪潮》的可行性和意義在于,符號的“說謊”特性與電影用“假象”反映真實的手段不謀而合;同時,電影需要符號系統(tǒng)來填充和架構,這決定了《浪潮》本身就是一個包含無數(shù)子系統(tǒng)的符號系統(tǒng),并通過符號的編碼和觀眾的解碼來表達內涵。通過研究,筆者發(fā)現(xiàn):《浪潮》延續(xù)了德國電影二戰(zhàn)以后寫實主義和反思的傾向,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反對“獨裁統(tǒng)治”的有“語言”規(guī)則的宏觀符號系統(tǒng),填充該系統(tǒng)的微觀符號元素(人物、臺詞、場景、道具、色彩、音樂等)則是具體的“語言”,它們都是為了表現(xiàn)獨裁統(tǒng)治的主題而巧妙設計的。這些符號元素在結構電影的同時,也為我們塑造... 

【文章來源】:蘭州大學甘肅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77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緒論
第一章 電影符號學與《浪潮》
    一、電影符號學的發(fā)展歷史及流派概要
        (一) 電影符號學的發(fā)展歷史
        (二) 電影符號學的流派概要
    二、《浪潮》的前身
        (一) 真實事件“第三浪潮(The Third Wave)”
        (二) 小說和短片
        (三) 電影與真實事件的差異
    三、德國電影的寫實主義和反思傾向
        (一) 德國電影的寫實主義和反思
        (二) 德國導演丹尼斯·甘賽爾的納粹話題
    四、《浪潮》的符號學研究意義
第二章 《浪潮》的符號學系統(tǒng)解析
    一、影片的整體層面解析
    二、電影的基本情節(jié)
        (一) “浪潮”的形成
        (二) “浪潮”的發(fā)展
        (三) “浪潮”的結局
    三、《浪潮》的宏觀符號系統(tǒng)
    四、《浪潮》不同層次的文本分析
        (一) 作為表象存在的情節(jié)演進
        (二) 作為對獨裁統(tǒng)治之恐怖的認識的心理變化過程
第三章 《浪潮》的符號元素及深層含義解析
    一、人物符號
        (一) 領袖——賴納·文格爾
        (二) 忠實追隨者——蒂姆
        (三) 從眾者——馬爾科等人
        (四) 反對者——莫娜和卡羅
    二、臺詞符號
        (一) 文格爾先生
        (二) 軟腳蝦
        (三) 獨裁
        (四) 浪潮
        (五) 紀律
        (六) 團結
    三、場景符號
        (一) 酒吧(青少年“叛逆和迷失”的場景符號)
        (二) 學校(孕育“獨裁”的場景符號)
        (三) 家(性格塑造和情感歸宿的場景符號)
    四、道具符號
        (一) 白襯衣(“浪潮”的制服)
        (二) 黑色貼紙(“浪潮”的標志)
        (三) 水球(反映“浪潮”的威力)
        (四) 手槍(推動情節(jié)、激化情緒)
    五、色彩符號
        (一) 白色(純真與恐怖)
        (二) 紅色(個性與狂熱)
        (三) 黑色(壓抑與恐怖)
    六、音樂符號
    七、其他象征符號
        (一) 揮手禮
        (二) 水的隱喻
結論
參考文獻
在學期間的研究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消費時代的“青春夢”——對當下電影青春敘事的符號學考察[J]. 顏小芳.  創(chuàng)作與評論. 2013(24)
[2]社會行動背后的個人動機——用馬克斯·韋伯的社會學觀點分析電影《浪潮》[J]. 魏雪會.  大眾文藝. 2013(23)
[3]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人物心理分析[J]. 孫淑卿.  大舞臺. 2013(10)
[4]結構主義符號學與文本意義的生成[J]. 李勇.  文藝評論. 2013(09)
[5]“烏合之眾”的鬧劇——關于電影《浪潮》的一點社會學思考[J]. 于志云.  電影評介. 2013(17)
[6]民主意識與公民文化——對《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的反思[J]. 周書煥.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 2013(04)
[7]論符號學在電影中的作用——以《記憶碎片》、《盜夢空間》為例[J]. 趙漢卿.  西部廣播電視. 2013(08)
[8]從勒龐的《烏合之眾》反思群體意識[J]. 胡亞楠,吳振文.  文學教育(下). 2013(04)
[9]解讀群體心理——關于電影《浪潮》[J]. 蔡子翠.  學理論. 2013(02)
[10]電影《浪潮》人物心理解讀[J]. 陳程.  電影評介. 2013(01)



本文編號:292434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92434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242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