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3-29 17:06
本文關鍵詞: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置于全球化的時代背景與文化發(fā)展的現實語境之下,國內學界對于奧斯卡金像獎的現實關注和理論探討越來越多,其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也日益拓展。而與中國電影“走出去”密切相關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也逐漸進入學術研究的視野當中并成為一個較具理論研究價值和現實探討意義的學術研究對象。 目前國內學界對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研究的理論著作、期刊文章以及學位論文相對較少且研究視角過于單一,大都缺少對最佳外語片進行宏觀整體性的把握和具體深刻性的探究,鮮有較為獨特的研究視角和富于創(chuàng)建的理論觀點,無法與國內電影“沖奧”的實踐探索形成良性互動。因此,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進行全面、系統(tǒng)、深入地理論研究和學術探討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不僅可以與國內電影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歷史實踐保持良性互動而且還能夠從具體的研究視角或思考維度進一步審視國內電影“走出去”的歷史、現狀以及未來發(fā)展趨向。最佳外語片的研究既要對最佳外語片進行宏觀整體性的把握和探討又要以此研究觀照與審視國內電影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歷史實踐,從中發(fā)現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并嘗試探討相應的解決方法和應對策略。 本文依據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作出歷時性、總體性、深刻性的研究目的將文章劃分為六個部分:緒論部分首先提出問題,通過探討中國電影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歷史征程以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研究現狀凸顯出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研究的現實意義與理論價值。第一章主要對最佳外語片的產生、發(fā)展、歷史地位及現實意義進行了詳細論述。最佳外語片的產生既是美國電影不斷進行國際性擴張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也是其緊跟國際電影發(fā)展潮流所采取的主動舉措。20世紀上半葉美國電影對外擴張發(fā)展的歷程形成了最佳外語片產生的歷史時代背景,二戰(zhàn)之后美國電影緊跟國際電影發(fā)展潮流的重要舉措成為最佳外語片產生的現實發(fā)展動因。兩者之間互相影響、彼此交織,共同促成了最佳外語片的產生。本文把最佳外語片的歷史發(fā)展同不同時期國際電影的發(fā)展趨勢緊密聯(lián)系起來加以考察和探討,,將最佳外語片的發(fā)展歷程劃分為五個歷史演進階段并對不同階段的發(fā)展特點進行了概括總結,更為清晰明確地反映與揭示出最佳外語片發(fā)展演化的歷史軌跡和基本規(guī)律。本文認為最佳外語片的歷史發(fā)展呈現出了與國際電影發(fā)展趨勢較為緊密的關系,最佳外語片的獲獎作品基本上都是不同時期國際電影發(fā)展趨勢的重要代表作品,基本反映了不同時期各個國家或地區(qū)電影發(fā)展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在此基礎上,論述了最佳外語片獎在美國電影國際化發(fā)展歷程中的重要歷史地位和現實影響意義。第二章是對最佳外語片獲獎作品的研究,本文結合當前國內學界對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獲獎影片的研究現狀以及最佳外語片獲獎影片的自身特點大致將歷屆最佳外語片獲獎作品劃分為倫理題材、戰(zhàn)爭題材以及政治題材三類并對不同題材類型影片的藝術特色予以概括總結。獲獎作品的題材劃分及其藝術特色的探討是對最佳外語片作品進行總體性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不同歷史時期和不同國家或地區(qū)的最佳外語片獲獎作品之間的審美共性并嘗試發(fā)現和提煉出最佳外語片作品的審美傾向。第三章主要是從獎項評選的重要維度進一步深化最佳外語片的研究,分別從評獎機制、評選標準以及影響因素等方面予以探究。本文在具體結合最佳外語片的發(fā)展歷程以及歷屆獲獎作品的藝術特色基礎之上對最佳外語片的評選標準予以新的闡釋。本文認為最佳外語片的評選標準主要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一)、關注社會現實生活,反映普通人的生存境遇,表現人類的共同情感,在對現實社會問題進行深刻揭示與理性批判的同時深入反思人性;(二)、以普通人物的生活敘事為主,將歷史、國家、民族的宏大敘事巧妙地融合到普通人物生存命運的敘事中,具有強烈的反思精神和人道關懷;(三)、對于特定民族文化底蘊與精神風貌的藝術呈現和影像表達,描繪并展現特定國家或民族的時代風貌、社會變遷及心路歷程;(四)、具有創(chuàng)新性,引領一種電影創(chuàng)作潮流,能夠代表某一國家或地區(qū)的電影發(fā)展成就。第四章主要探討了最佳外語片研究的現實啟示,最佳外語片研究的目的與歸宿最終還是要作用于中國電影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歷史實踐,因此以最佳外語片的研究重新審視和反思國內電影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歷史實踐以及創(chuàng)作現狀必然會對國內電影的發(fā)展產生諸多現實啟示。結語部分對文章的研究目的、寫作思路、研究難點進行了總結論述。
【關鍵詞】: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歷史流變 類型劃分 評選標準 現實啟示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J905
【目錄】: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緒論9-18
- 一、 問題的提出9-12
- 二、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研究現狀12-15
- 三、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研究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15-16
- 四、 論文研究的思路與方法16-18
- 第一章 最佳外語片的歷史流變18-38
- 第一節(jié) 最佳外語片的產生18-24
- 一、 歷史時代背景:美國電影的國際性擴張歷程19-20
- 二、 現實發(fā)展動因:國際電影的發(fā)展潮流20-24
- 第二節(jié) 最佳外語片的發(fā)展24-36
- 一、 歷史發(fā)展的主題與主線24-25
- 二、 歷史發(fā)展階段25-36
- 第三節(jié) 最佳外語片的歷史地位及現實意義36-38
- 第二章 最佳外語片作品的類型劃分38-44
- 第一節(jié) 最佳外語片作品類型劃分的原則與依據38-40
- 第二節(jié) 最佳外語片作品的題材劃分40-44
- 一、 倫理題材影片41-42
- 二、 戰(zhàn)爭題材影片42-43
- 三、 政治題材影片43-44
- 第三章 最佳外語片的獎項評選44-52
- 第一節(jié) 最佳外語片的評獎機制44-46
- 第二節(jié) 最佳外語片的評選標準46-49
- 第三節(jié) 獎項評選的影響因素49-52
- 第四章 最佳外語片研究的現實啟示52-56
- 第一節(jié) 辯證看待最佳外語片52-54
- 第二節(jié) 提升國內電影創(chuàng)作水平54-56
- 結語56-58
- 參考文獻58-61
- 附錄61-63
- 致謝63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朱錫琳;;匈牙利的電影事業(yè)[J];今日蘇聯(lián)東歐;1984年02期
2 伊莎貝拉·魏德;欒曉;;奧地利電影的現狀[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12年04期
3 王一川;;中國電影文化:從模塊位移到類型互滲[J];社會科學;2009年05期
4 汪敏;瑞士電影的崛起[J];世界電影;1982年03期
5 李莊藩;匈德合拍影片《靡非斯特》[J];世界電影;1982年05期
6 厲震林;陳玲;;中國電影的奧斯卡情結[J];戲劇藝術;2007年03期
7 賈磊磊;;中國電影審美價值標準終極命題的美學分析[J];藝術百家;2009年03期
8 嚴敏;;學術視野中的奧斯卡[J];藝術評論;2008年04期
9 黃式憲;;81外屆語奧片斯獎卡回顧[J];藝術評論;2009年04期
10 潘樺;向璐舜;;民族化視野下的世界情懷——聚焦“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題材的人文取向[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2年11期
本文關鍵詞: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749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74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