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代導演電影敘事倫理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4-25 03:26
【摘要】:電影具有重要的文藝教育功能,關于電影應如何闡釋真善美,如何引導善惡觀的話題討論此起彼伏。本文以第六代導演的電影文本為研究對象,從敘事倫理批評的視角出發(fā),對第六代導演電影的敘事倫理意蘊,倫理敘事形式以及背后成因進行探究,挖掘第六代導演書寫人性背后倫理經緯的真實性和正當性。本文主要包括四個部分。緒論介紹研究緣起及意義、研究方法及對象,并梳理了目前相關研究成果。第一章分析第六代導演電影的敘事倫理意蘊,從集體倫理層面,探究第六代導演的反叛表現,即打破傳統(tǒng)審美,趨向審“丑”;在正義觀上追求相對正義;在死亡倫理上呈現非英雄化的死亡。從個體倫理層面,第六代導演傾向表現敘事客體“身體”的解放以及非常態(tài)的婚戀取向。第二章闡述第六代導演電影的倫理敘事形式,首先側重敘事維度的分析,導演傾向于選擇粗糙化的敘事空間、倫理游離的敘事客體,并設置超現實影片結尾,以避開對人物命運的終結性評價。其次從電影視聽覺語言角度,結合聲音、畫面、光影、色彩等元素分析第六代導演電影的倫理敘事形式,認為第六代導演通過方言對白保存真實性來守護民間敘事倫理;通過聲畫對位形成反差制造倫理沖突;通過光影變化,灰暗色調,色彩對比構建倫理情境,產生倫理隱喻。第三章剖析第六代導演電影敘事倫理生態(tài)的成因。認為傳統(tǒng)文化倫理、西方后現代主義思潮以及受眾倫理訴求的多元化共同作用于第六代導演的敘事倫理表達。另一方面,立足于第六代導演自身的表達欲望,從其邊緣化的人生體驗、電影創(chuàng)作中藝術性和商業(yè)性之間的堅守與妥協兩個方面,挖掘其敘事倫理的緣由。本文認為,電影敘事倫理批評是一種新興的文藝批評話語方式,將其引入旨在以新的視角重新審視第六代電影文本敘事中的倫理表達態(tài)度。藝術審美本就是以感性經驗為基礎,理應具備開放性、包容性。我們應該正視第六代導演的敘事倫理表達,發(fā)掘其直面道德困境的勇氣,而不是將傳統(tǒng)的道德指責錯誤地轉接到對他們電影的敘事倫理批評上。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J905
【學位授予單位】:華中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J90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趙勇;;國產電影的基礎敘事與倫理之維[J];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2013年04期
2 陳樹超;;走向文化-敘事倫理批評——華語電影批評策略淺論[J];齊魯藝苑;2013年02期
3 杜靜;;試論電影敘事的文化倫理價值[J];新聞傳播;2013年04期
4 官寧R,
本文編號:263974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2639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