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藝術與審美論文_電視藝術的審美文化尺度
本文關鍵詞:電視藝術的審美文化尺度,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傳播文化 張 晶:電視藝術的審美文化尺度
電視藝術的審美文化尺度
□ 張 晶
【內容摘要】 本文試圖從審美文化的角度對電視藝術的價值取向和文化品性進行美學意義的思考。審美文化是集中體現(xiàn)當代審美特征的范疇,而電視藝術又以其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成為最適宜的建構審美文化內涵與使命的現(xiàn)實審美途徑。電視藝術以視聽一體的圖像,使審美的內涵在當代發(fā)生了深刻的變異,它的情感興發(fā)的力度更強也更直接,它的現(xiàn)實介入的深度更廣也更強烈。因此,電視藝術比其他審美途徑更適宜審美文化在建構層面上的深入發(fā)展。電視藝術應該以其藝術的完整性去突出文化的和人性的意義持存,通過圖像引發(fā)驚奇,通過娛樂啟發(fā)意義。電視藝術應該具有審美文化的全方位的自覺意識。
【關鍵詞】 審美文化;電視藝術;審美途徑;建構性;意義持存
一、“審美文化”內涵及電視作為審美途徑審美文化在當今的文化格局中無疑是舉足輕重的成分,同時也是美學理論建設的重要支點。關于審美文化,已經(jīng)產生了相當多的理論成果,這當然體現(xiàn)了我國學術事業(yè)的發(fā)展,但是,在對審美文化的理解上,諸多學者的看法還有許多歧義,因而,也就在此所論及的對象上頗多漶漫之處。我的這篇拙文,并非要對審美文化的概念內涵進行清理,卻是要從審美文化的立場上來思考電視藝術的價值取向。我以為這個問題的提出是具有較為深刻的意義的。其實,也就是想從這個角度來透視電視藝術的文化品性,同時,也是對審美文化這個范疇進行具有時代刻度的縱深開掘,而不至于停留在泛泛的層面。為此,還是要提出我對審美文化的內涵的理解,方可明確論述的前提所在。
關于審美文化,有的學者將其和通俗文化、大眾文化等概念混同使用,以之作為在當代社會背景下,那些帶有明顯的消費色彩的、泛濫的、沉淪的文化現(xiàn)象;有的學者則將其泛化為歷史文化中的審美層面的總體概念。我則以為,
“審美文化”的內涵,雖然在
時代性意義上與視覺文化、通俗文化、媒介文化、大眾文化等有著現(xiàn)象上的交叉重疊,但它并非只是一個被動的指涉,而是一個具有明確價值目標的建構性范疇;同時,對于“審美文化”的泛化理解,也很難使其充分發(fā)揮特定的時代性功能,而停留在一般的學術研究層面上。我是將“審美文化”作為一個在相當一段歷史時期內文化建設的總體性范疇加以闡釋,
14
認為它是可以擔負起這樣的文化使命的。對于“審美文化”的內涵,我曾作過這樣的表述:“就其廣義而言,是人類文化的各個層面(物質的、精神的和制度的)呈現(xiàn)出來的審美因子,或者說是人們以自覺的審美理想、審美價值觀念所創(chuàng)造出的文化事象的總稱,一般說來,審美文化具有感性化和符號化的特征;就其狹義而言,審美文化特指在大眾傳媒影響下,在社會文化的各個方面所呈現(xiàn)的具有審美價值的產品、傾向和行為。”①在本文中的論述,主要是就其“狹義”揭示審美文化的現(xiàn)代性品格,并以之考量電視藝術的審美文化因素。
在美學或文化學的領域里,“審美文化”的概念可以說是淵源有自,據(jù)說是德國著名作家和美學家席勒在其美學經(jīng)典著作《審美教育書簡》最早提出了這個概念。而以觀察人類的文明史,審美文化的歷史可以到非常久遠的年代。因此,我們現(xiàn)在看到學者們寫出了“審美文化史”這樣的多卷巨著。對于我們來說,要問這樣一個問題:既然是一個由來已久的問題,為什么“審美文化”會成為一個近些年在學術界成為一個廣泛為人關注、而且產生了許多理論成果的話題呢?又為什么它和視覺文化、媒介文化、大眾文化、通俗文化等概念夾纏不清呢?又為什么它是在中國的語境中成為“熱門”話題的呢?對于這些問題的思考與回答,可以使我們對審美文化在“中國當下”這樣一個特定的時空范圍得到更為明晰的理解。我可以嘗試著這樣進行概括性說明:“審美文化”雖然是一個很早就出現(xiàn)的概念,它所指陳的文
現(xiàn)代傳播2010年第3期(總第164期)
本文關鍵詞:電視藝術的審美文化尺度,,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261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yilunwen/dianyingdianshilunwen/126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