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論文百科 > 碩士論文 >

中外語言學(xué)碩士研究生畢業(yè)論文中的元話語對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10-04 16:31

  本文關(guān)鍵詞:中外語言學(xué)碩士研究生畢業(yè)論文中的元話語對比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元話語 對比研究 學(xué)術(shù)寫作


【摘要】:本研究通過對比分析語言學(xué)專業(yè)中國學(xué)生以及以英語為母語的外國學(xué)生在碩士畢業(yè)論文引言中使用元話語手段的情況,揭示了二者使用元話語手段的異同。其研究結(jié)果旨在豐富元話語研究,并為中國課堂上的英語學(xué)術(shù)寫作教學(xué)提供些許啟示。 本研究自建兩個語料庫,包括20篇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外語言學(xué)專業(yè)研究生所寫的碩士論文的引言以及20篇以英語為外語的語言學(xué)專業(yè)中國學(xué)生所寫的碩士論文的引言。基于Hyland (2004)的元話語分類模式,作者采用AntConc統(tǒng)計軟件對兩個語料庫中使用的元話語手段進行頻數(shù)統(tǒng)計,并輔之以手工標記的方法。隨后采用SPSS (15.0)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考查兩個語料庫中各個元話語子項在使用頻數(shù)方面有無統(tǒng)計上的顯著差異。在頻數(shù)統(tǒng)計和獨立樣本t檢驗之后,作者對兩組語料進行了語篇對比分析來進一步探討二者使用元話語手段的異同。 研究結(jié)果顯示總體上,兩組語料庫使用的“文本交互型元話語”均顯著多于“人際互動型元話語”,但二者在使用“人際互動型元話語”方面存在顯著差異,而在使用“文本交互型元話語”上并無顯著差異。在具體元話語子項的使用方面,二者使用最多和最少的元話語子項的類型完全相同,但在使用“過渡標記”,“證源標記”,“態(tài)度標記”以及“參與標記”的頻數(shù)方面,二者具有統(tǒng)計學(xué)顯著性差異。作者從三個方面解釋了產(chǎn)生這些異同的原因,,包括“中介語”、學(xué)術(shù)英語寫作慣例以及文化差異。
【關(guān)鍵詞】:元話語 對比研究 學(xué)術(shù)寫作
【學(xué)位授予單位】:西安外國語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H15;H315
【目錄】:
  • ACKNOWLEDGEMENTS8-9
  • 中文摘要9-10
  • ABSTRACT10-11
  • CONTENTS11-13
  • LIST OF TABLES13-14
  • CHAPTER I INTRODUCTION14-18
  •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14-15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15-16
  •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16-18
  • CHAPTER II LITERATURE REVIEW18-34
  • 2.1 Metadiscourse18-24
  • 2.1.1 Definitions of metadiscourse18-19
  • 2.1.2 Classifications of metadiscourse19-24
  • 2.1.2.1 Vande Kopple's classification20-21
  • 2.1.2.2 Crismore, Markkanen & Steffensen's classification21
  • 2.1.2.3 Hyland's classification21-24
  • 2.2 Theoretical Studies on metadiscourse24-26
  • 2.2.1 Functional approach24-26
  • 2.3 Empirical studies on metadiscourse26-34
  • 2.3.1 Academic writing27-29
  • 2.3.2 Cultural conventions29-30
  • 2.3.3 Chinese EFL writers30-34
  • CHAPTER III RESEARCH METHODOLOGY34-39
  • 3.1 Research questions34-35
  • 3.2 Methods35-38
  • 3.2.1 Data collection35-36
  • 3.2.2 Identification of metadiscourse markers36-37
  • 3.2.3 Data processing37-38
  • 3.3 Summary38-39
  • CHAPTER IV RESULTS AND DISCUSSION39-71
  • 4.1 Metadiscourse in the NS and NNS corpora39-41
  • 4.2 Interactive metadiscourse41-56
  • 4.2.1 Transitions42-45
  • 4.2.2 Frame markers45-48
  • 4.2.3 Endophoric markers48-50
  • 4.2.4 Code glosses50-52
  • 4.2.5 Evidentials52-56
  • 4.3 Interactional metadiscourse56-70
  • 4.3.1 Hedges56-58
  • 4.3.2 Boosters58-60
  • 4.3.3 Attitude markers60-63
  • 4.3.4 Self mentions63-66
  • 4.3.5 Engagement markers66-70
  • 4.4 Summary70-71
  • CHAPTER V CONCLUSION71-76
  • 5.1 Summary of the study71-72
  • 5.2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72-74
  • 5.3 Limitations of the research74-75
  • 5.4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75-76
  • REFERENCES76-81
  • APPENDIX 181-82
  • APPENDIX 28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于建平;;元話語的語體特征及互動[J];中國科技翻譯;2007年04期

2 李佐文;元話語:元認知的言語體現(xiàn)[J];外語研究;2003年01期

3 成曉光,姜暉;亞言語在大學(xué)英語寫作中作用的研究[J];外語界;2004年05期

4 徐海銘;;中國英語專業(yè)本科生使用元語篇手段的發(fā)展模式調(diào)查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xué);2004年03期

5 李佐文;論元話語對語境的構(gòu)建和體現(xiàn)[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學(xué)報);2001年03期

6 徐海銘;潘海燕;;元語篇的理論和實證研究綜述[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學(xué)報);2005年06期

7 徐海銘;龔世蓮;;元語篇手段的使用與語篇質(zhì)量相關(guān)度的實證研究[J];現(xiàn)代外語;2006年01期



本文編號:97167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kjzx/97167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8cce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