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公司靜態(tài)交通信息化PPP項目風險管理研究
第1章緒論
1.1研究背景及研究意義
1.1.1研究背景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車輛擁有量呈現(xiàn)著迅猛增長的趨勢。中國社科院發(fā)表的《2012-2013年汽車產業(yè)發(fā)展藍皮書》顯示,2012年中國進入汽車社會,每百戶家庭汽車擁有量超過20輛。在我國大踏步進入汽車社會時,交通堵塞及"停車難"已成為眾多城市令人頭疼的問題。為解決這些難題,國家"十二五"交通規(guī)劃提出要"推進交通信息化建設,大力發(fā)展智能交通,提升交通運輸的現(xiàn)代化水平"。
PPP模式,是一種項目型融資模式,常用于公共基礎設施。PPP模式一般指政府公共部門與私營部門通過合作形成伙伴關系,通過利益共享和風險共擔的模式,讓私人部門參與到參與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從而實現(xiàn)合作各方共贏的目標。該模式中,政府能夠充分參與項目中后期建設管理及運營過程,相對的企業(yè)也能在早期有效參與項目前期可行性研究、立項等工作中,對信息有充分的認識。
在實際操作中,由于國內PPP模式是近今年剛興起,相應的的配套管理手段還有待健全,加上靜態(tài)交通行業(yè)的一些特性,靜態(tài)交通信息化PPP項目風險管理的整體水平還存在這很多不足,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現(xiàn)有PPP模式的風險管理的研究處于初級階段,很多對PPP模式的認知存在誤區(qū),且容易忽視PPP項目缺乏相關立法,因此造成項目干系人未能對項目風險有充分的理解,難W對風險進行有效的應對和處置。
(2)目前靜態(tài)交通信息化PPP項目的風險分析很多依賴于個人經驗,以采用定性分析為主,具有太多的主觀因素,對項目分析缺乏客觀性,也少有定量分析,對類似項目的風險管理缺乏數據管理。
......................
1.2研究方法及主要技術路線
1.2.1研究方法
本文基于S公司實際情況提出問題,采用調研訪談與文獻研究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理論研究,構建定性定量相結合的分析模型,并結合實際案例進行應用。
在研究過程中,本文通過對各種文獻研究,結合風險管理相關理論,以定性研究的方式梳理項目的風險因素構成指標;通過實地調研類似項目及專家訪談,研究各風險因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及風險控制策略。從定性、定量相結合的方法構建風險評估模型,并將模型應用到實際項目案例的風險評估中,計算案例的風險評估結果,并根據結果研究項目的主要風險控制措施。
1.2.2研究主要技術路線
研究主要技術路線參見圖1.1。
.........................
第2章理論基礎與文獻綜述
2.1風險與項目風險
2.1.1風險的定義
有關風險一詞的由來說法不一,比較主流的說法認為,風險源自于意大利語,表示為客觀的危險,早先風險一詞也主要是用于保險領域。隨著時間的推移,風險一詞的含義也逐漸延伸。風險一詞在字典中的解釋是"損失或傷害的可能性",人們對風險的理解是"可能發(fā)生的問題"。
美國學者Haynes最早根據對風險本質的分析,將風險定義為損失發(fā)生的可能性,并指出風險體現(xiàn)為行為的不確定性。美國學者Willet通過對風險與保險的綜合分析,明確提出風險具有不確定性。Webnist提出了比較經典的一種風險定義,其認為風險是指遭受損失的一種可能性;廣義的風險定義是指在給定的時間和空間中,由于不確定性而產生損失的可能性。Machina認為風險是一種個人的主觀估計,從一個層面反映了風險除了與客觀因素有關,還涉及到風險承擔著對風險的偏好度。日本學者武井就提出了風險與不確定性的差異,從風險的客觀性及風險的可被測量性這2個層面對風險進行了闡述。
由此可以看出,風險的定義包含2個方面的概念,一是指風險表示結果會出現(xiàn)與預期的偏離;二是指這種偏離的出現(xiàn)與否是不確定的,但可以通過概率來描述。
.....................
2.2PPP模式風險管理
政府與枉會資本合作(PPP)這種基礎設施項目采購與融資模式,由于其可以有效地吸引國內外私人資本投入到基礎設施項目中,進行項目的設計、融資、建設和運營,近些年被世界各國廣泛認可,并迅速的發(fā)展起來。自1982年首次提出以來,已經在多個基礎設施領域廣泛的應用。從文獻上來看,有關城市基礎設施PPP項目風險管理方面的比較常見,不過大多數是對盈利性相對較高項目的分析,而關于靜態(tài)交通信息系統(tǒng)PPP風險方面的文獻相對較少。由于PPP項目從建設到運營直至項目完成歷經數十年,無論從項目規(guī)模、項目干系人及項目投融資等角度來看,項目都是在極復雜的環(huán)境下運作的,因此項目也是同時受到多因素風險的共同作用,有些學者嘗試通過識別這些風險的關鍵因素來改善項目的實施效果。
PPP模式在國內屬于起步較晩的項目模式。隨著各城市基礎建設投入的不斷增加,政府面臨財政資金不足的瓶頸,因此很多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對社會資本逐漸放開,而PPP模式也被視為一種有效降低政府債的方法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由于國內相關的研究開展較晚,因此對于PPP項目的風險研究的研巧資料往往側重與風險管理的某一個方面,較常見的研究主要有2類,一類是主要針對風險水平的研究;另一類是針對風險分配和控制的研究。
(1)針對風險水平的研究
張偉和張衛(wèi)東對PPP項目的風險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分析,結合項目案例,通過網絡層次分析法對項目風險因素排序及風險水平進行評價。鄭秀慧,張清等人采用摘權系數法研究投資項目風險決策。韓亞品,蔣根謀等人采用敏感性分析對PPP項目風險評估。
張劍雄運用楠權的相關知識與模糊綜合評價法建立了基于摘權的模糊綜合評價模型來對基礎設施PPP項目進行綜合分析。該研究只對基礎設施PPP項目的整體風險進行評價,沒有深入地研究風險具體的控制方法,實際應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
第3章S公司靜態(tài)交通信息化PPP項目風險識別................15
3.1S公司簡介及風險管理現(xiàn)狀...............15
3.1.1S公司簡介...............15
第4章S公司靜態(tài)交通信息化PPP項目的風險評估與風險控制..............24
4.1項目風險評估的一般過程..............24
4.2S公司靜態(tài)交通信息化PPP項目風險評估的基本方法..............25
第5章S公司靜態(tài)交通信息化PPP項目風險評估應用研究.............37
5.1項目概況..............37
5.1.1項目背景..............37
第5章S公司靜態(tài)交通信息化PPP項目風險評估應用硏究
5.1項目概況
為了響應國家"十二五"交通規(guī)劃提出要"推進交通信息化建設,大力發(fā)展智能交通,提升交通運輸的現(xiàn)代化水平"的要求,A省的地級市X市啟動了靜態(tài)交通信息化PPP項目,希望通過該項目的實施達到整合全市靜態(tài)交通信息資源,為公眾提供便利、人性化的停車體驗的目的。
5.1.1項目背景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汽車(尤其是私家車)保有量的迅速增加,行車難和停車難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在寸土寸金的城市,充分利用地下空間的停車場(庫)和地面多層停車場(庫)等設施,成為緩解城市停車壓力的主要手段;同時城市管理者經過科學規(guī)劃,開辟出城市中某些不影響或較少影響主干道交通暢通的非主干道的一側或兩側,作為路邊停車場地,由具備資格的停車組織進行有序管理,滿足臨時停車需求進而緩解城市停車整體壓力。遺憾的是,目前國內大部分城市的停車還處于粗放型的人工管理,,無論對需要停車的駕駛員還是對停車場的運營者都帶來了極大地困惑,F(xiàn)普遍存在的問題有:
(1)所處的城市停車目的地附近到底有多少停車位可以使用,管理者一無所知,只能靠人工去勘察或統(tǒng)計。
(2)駕駛員進入停車目的地附近,因為無法迅速找到停車泊位而四處盲目巡游,有些車主干脆路邊違章停車;即使那些進入停車場(庫)的車主如果得不到有效提示或引導,也只能在場內無序流動尋找空余車位,不但占用道路與停車場(庫)出入主車道資源,甚至會造成道路與停車場(庫)內交通擁堵,極易造成交通事故。
(3)必須配備大量的專職管理人員在路邊、在停車場內人工引導車輛停放,增加停車場管理成本。
.....................
第6章結論和展望
6.1本文主要的研究結論
本文針對靜態(tài)交通信息化PPP項目,從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的2個方面進行風險管理研究。由于靜態(tài)交通信息化PPP項目的特性及此類項目模式近期才剛剛興起,國內對此模式的風險研究也相應的缺乏。本文在查閱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根據傳統(tǒng)PPP項目的一般風險內容,結合靜態(tài)交通信息化PPP項目特性,分析了靜態(tài)交通信息化PPP項目風險因素,并借助數學模型對其開展了定量研究,得到以下研究成果。
(1)采用風險體系框架可以較全面的描述靜態(tài)交通信息化PPP項目風險
本文在研究傳統(tǒng)PPP項目風險因素及風險識別方法的基礎上,通過風險檢查表和WBS-RBS矩陣對項目風險進行識別,并從政策風險、環(huán)境風險、技術風險、項目建設風險、項目運營風險這5個角度出發(fā),形成了包含5個1級指標、16個2級指標的靜態(tài)交通信息化PPP項目風險體系框架。該框架可以較全面的描述靜態(tài)交通信息化PPP項目風險,并為類似項目風險管理提供參考依據。
(2)建立的模型對靜態(tài)交通信息化PPP項目風險評估具有指導性
本文在研究了風險評估主要方法及風險評估基本流程的基礎上,根據靜態(tài)交通信息化PPP項目的風險因素之間存在的網絡結構關系,選取了模糊網絡分析法作為研究靜態(tài)交通信息化PPP項目風險評估的主要方法,并成功的將模糊網絡分析法應用到靜態(tài)交通信息化PPP項目風險評估中,建立了基于F-ANP的風險評估模型。該方法通過在實際項目案例中應用,得出的項目風險等級及各風險因素排序與頂目實際情況相符,由此驗證了采用模糊網絡分析法可以較有效的對靜態(tài)交通信息化PPP項目進行風險評估,該方法對類似項目的風險評估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略)
本文編號:86154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wenshubaike/kjzx/861544.html